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3018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铅防护服,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左侧安装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右侧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设有螺栓滑槽,所述螺栓滑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螺栓,所述横板的右侧表面设有矩形槽,所述横板的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矩形块。该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可以根据病人的身材进行调节,通过挂环和挂钩可以对铅防护服进行支撑,病人在前后移动时可以带动铅防护服跟随移动,通过转杆可以带动圆柱在卡座内转动,穿戴者可以小距离的前后移动,可以配合检查使用,非常的方便,可以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X线防护的目的保障X线工作者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放射防护条例“对受检者和患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进行诊断、治疗、检查时,必须严格控制受照及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的有关规定,任何受检患者有权要求进行放射防护,影像放射科备有铅防护服,但是,铅防护服太重了,穿起来不是很舒服,尤其是针对身体虚弱的人,它就是负担,例如申请号为201521056697.0的技术,包括铅防护服,铅防护服套在两肩部支撑体上,该肩部支撑体置于支撑架上,铅防护服通过肩部支撑体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下面设置气缸A,该气缸A安在踏板上,该踏板的一侧设置用于踏板左右移动的气缸B,气缸B固定在轨道上,虽然患者避免穿着笨重的铅防护服来回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铅防护服由于经常不同人员的穿戴,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对穿戴者带来危险,同时使用者的肩宽程度不同,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身材进行调节铅防护服的宽度,同时在使用者穿着过程无法进行移动,非常的不方便,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铅防护服,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左侧安装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右侧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设有螺栓滑槽,所述螺栓滑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螺栓,所述横板的右侧表面设有矩形槽,所述横板的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与滑槽配合相连,所述矩形块的上表面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螺栓螺纹相连,所述矩形块的右侧安装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腔安装有圆柱,所述卡座通过连接轴与圆柱相连,所述圆柱的右侧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外壁套接有挂环,所述挂环的底端与铅防护服相连,所述铅防护服的内侧表面压合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所述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的下表面压合有桑蚕丝纤维层。优选的,所述桑蚕丝纤维层的下表面压合有竹炭纤维层。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压合有橡胶板。优选的,所述螺栓的顶端焊接有扭动块。优选的,所述升降台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安装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底端与支撑底座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通过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具有优越的抗菌效果,能减少细菌的滋生,桑蚕丝纤维层有利于提高吸湿透气,并具有抑菌抗菌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了抗菌效果,可以防止铅防护服经常穿戴产生大量的细菌对穿戴者带来危害,通过矩形块与矩形槽配合相连,松动螺栓左右推动卡座可以带动矩形块在矩形槽内滑动,在矩形块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螺栓在螺栓滑槽内滑动,可以根据病人的肩宽调节前后两侧矩形块的间距,从而带动铅防护服的肩部进行收缩调节,可以根据病人的身材进行调节,通过挂环和挂钩可以对铅防护服进行支撑,病人在前后移动时可以带动铅防护服跟随移动,通过转杆可以带动圆柱在卡座内转动,穿戴者可以小距离的前后移动,可以配合检查使用,非常的方便,可以满足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抗菌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底座,2、加固杆,3、滚轮,4、升降台,5、横板,6、矩形槽,7、螺栓,8、扭动块,9、螺栓滑槽,10、挂环,11、铅防护服,12、调节装置,121、连接杆,122、转杆,123、连接轴,124、螺孔,125、圆柱,126、矩形块,127、卡座,128、挂钩,13、抗菌层,131、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132、桑蚕丝纤维层,133、竹炭纤维层,14、橡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和铅防护服11,支撑底座1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滚轮3,通过滚轮3可以更方便的移动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压合有橡胶板14,通过橡胶板14可以防止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过滑,支撑底座1的顶端左侧安装有升降台4,通过升降台4可以调节铅防护服11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员使用,升降台4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安装有加固杆2,加固杆2的底端与支撑底座1相连,通过加固杆2可以加强支撑底座1与升降台4的稳定性,升降台4的右侧安装有横板5,横板5的上表面设有螺栓滑槽9,螺栓滑槽9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螺栓7,螺栓7的顶端焊接有扭动块8,通过扭动块8可以更方便的转动螺栓7,横板5的右侧表面设有矩形槽6,横板5的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调节装置12,调节装置12包括矩形块126,矩形块126与滑槽6配合相连,通过矩形块126与矩形槽6配合相连,松动螺栓7左右推动卡座127可以带动矩形块126在矩形槽6内滑动,在矩形块126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螺栓7在螺栓滑槽9内滑动,可以根据病人的肩宽调节前后两侧矩形块126的间距,从而带动铅防护服11的肩部进行收缩调节,矩形块126的上表面设有螺孔124,螺孔124与螺栓7螺纹相连,矩形块126的右侧安装有卡座127,卡座127的内腔安装有圆柱125,卡座127通过连接轴123与圆柱125相连,病人在前后移动时可以带动铅防护服11跟随移动,通过转杆122可以带动圆柱125在卡座127内转动,穿戴者可以小距离的前后移动,可以配合检查使用,圆柱125的右侧安装有转杆122,转杆122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121,连接杆121的右侧安装有挂钩128,挂钩128的外壁套接有挂环10,挂环10的底端与铅防护服11相连,通过挂环10和挂钩128可以对铅防护服11进行支撑,铅防护服11的内侧表面压合有抗菌层13,抗菌层13包括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131,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131的下表面压合有桑蚕丝纤维层132,通过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131具有优越的抗菌效果,能减少细菌的滋生,桑蚕丝纤维层132有利于提高吸湿透气,并具有抑菌抗菌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了抗菌效果,可以防止铅防护服11经常穿戴产生大量的细菌对穿戴者带来危害,桑蚕丝纤维层132的下表面压合有竹炭纤维层133,通过竹炭纤维纱层133可以抗菌,可以使病人更加的舒适和安全。通过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131具有优越的抗菌效果,能减少细菌的滋生,桑蚕丝纤维层132有利于提高吸湿透气,并具有抑菌抗菌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了抗菌效果,可以防止铅防护服11经常穿戴产生大量的细菌对穿戴者带来危害,通过升降台4可以调节铅防护服11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员使用,松动螺栓7左右推动卡座127可以带动矩形块126在矩形槽6内滑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和铅防护服(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滚轮(3),所述支撑底座(1)的顶端左侧安装有升降台(4),所述升降台(4)的右侧安装有横板(5),所述横板(5)的上表面设有螺栓滑槽(9),所述螺栓滑槽(9)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螺栓(7),所述横板(5)的右侧表面设有矩形槽(6),所述横板(5)的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调节装置(12),所述调节装置(12)包括矩形块(126),所述矩形块(126)与滑槽配合相连,所述矩形块(126)的上表面设有螺孔(124),所述螺孔(124)与螺栓(7)螺纹相连,所述矩形块(126)的右侧安装有卡座(127),所述卡座(127)的内腔安装有圆柱(125),所述卡座(127)通过连接轴(123)与圆柱(125)相连,所述圆柱(125)的右侧安装有转杆(122),所述转杆(122)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121),所述连接杆(121)的右侧安装有挂钩(128),所述挂钩(128)的外壁套接有挂环(10),所述挂环(10)的底端与铅防护服(11)相连,所述铅防护服(11)的内侧表面压合有抗菌层(13),所述抗菌层(13)包括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131),所述纳米二氧化钛触媒抗菌纤维层(131)的下表面压合有桑蚕丝纤维层(1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放射科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和铅防护服(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滚轮(3),所述支撑底座(1)的顶端左侧安装有升降台(4),所述升降台(4)的右侧安装有横板(5),所述横板(5)的上表面设有螺栓滑槽(9),所述螺栓滑槽(9)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螺栓(7),所述横板(5)的右侧表面设有矩形槽(6),所述横板(5)的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调节装置(12),所述调节装置(12)包括矩形块(126),所述矩形块(126)与滑槽配合相连,所述矩形块(126)的上表面设有螺孔(124),所述螺孔(124)与螺栓(7)螺纹相连,所述矩形块(126)的右侧安装有卡座(127),所述卡座(127)的内腔安装有圆柱(125),所述卡座(127)通过连接轴(123)与圆柱(125)相连,所述圆柱(125)的右侧安装有转杆(122),所述转杆(122)的右侧安装有连接杆(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轶杨春艳艾科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