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277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左壳体、右壳体、盘状线圈、盘状发热体、螺旋水槽,上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从左壳体到右壳体中间依次设置有螺旋水槽、盘状发热体和盘状线圈;上述左壳体上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右壳体上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加热效率不高,产品不能适应不同规模家庭对供热的需求,也难以适应此类包括水流、出水温度等等的多变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磁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愈发提高,人们对用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近些年来即热式热水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热式热水器主要多采用的是传统电加热锅炉或电热膜的电磁加热管作为发热体,其电磁加热管发热密度大,热水供给快;但也由于热交换时间短,即热式热水器必须具备一个很好的热交换结构来保证流经发热体的水能吸收掉发热体的热量。当前的即热式热水器有采用圆盘形,因此采用S形管式回路往往难以充分围绕发热体从而利用其热能,造成了热交换效率不高水温不足等弊端;也有采用圆筒形发热体,采用多个圆筒形的发热体将待加热的水体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同时加热以提高加热速度,但是这样会导致加热装置长度或者体积过大。时下各类家庭规模条件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存在很大差异,不同规模的家庭对供热的需求也不同,现有产品难以适应此类包括水流、出水温度等等的多变需求,因此还不能满足市场上各种不同客户和消费群体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能够充分利用发热体的热能,并且加强水自身的对流,从而快速均匀的加热水流。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左壳体、右壳体、盘状线圈、盘状发热体、螺旋水槽;上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从左壳体到右壳体中间依次设置有螺旋水槽、盘状发热体和盘状线圈;上述左壳体上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右壳体上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为了减少水流阻力,上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圆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为了充分利用电磁加热装置的能量,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左壳体、右壳体、线圈盘、第一盘状发热体、第二盘状发热体、第一螺旋水槽和第二螺旋水槽;从左壳体到右壳体中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螺旋水槽、第一盘状发热体、线圈盘、第二盘状发热体、第二螺旋水槽;上述左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和第一螺旋水槽连通;上述右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和第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圆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为了均匀加热水流,上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圆等距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为了满足不同的用水量需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包括: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多个电磁加热装置之间并联,每个电磁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并联进水,每个电磁加热装置的发热体的第一端并联排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包括:多个串联的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多个电磁加热装置之间按照下述方式连接,第一个电磁加热装置的出水口和第二个电磁加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以此类推。按照该方案,获得以下效果:一、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双螺旋结构的螺旋水槽然后排出,整个过程通过两个螺旋的流程,吸热更充分。二、水流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始终处于旋转状态,有利于破坏水流的层流结构加强水流内部的热交换效果。三、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并联,可以满足不同用水量的需求,且在生产、安装、维护过程中更加的经济和便捷。四、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串联,可以满足对水温的不同需求,且在生产、安装、维护过程中更加的经济和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螺旋水槽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螺旋水槽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并联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串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1的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的俯视图;如图1到图2所示;标号1表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标号10表示左壳体,标号11表示进水口,标号20表示右壳体,标号21表示出水口,标号30表示圆盘状线圈,标号40表示圆盘状发热体,标号50表示双圆等距螺旋水槽。如图1所示,电磁加热装置1包括:左壳体10、右壳体20、圆盘状线圈30、圆盘状发热体40、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上述左壳体10和右壳体20,从左壳体10到右壳体20中间依次设置有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圆盘状发热体40和圆盘状线圈30;上述左壳体10上设有进水口11,该进水口11和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连通;上述右壳体20上设有出水口21,该出水口21和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连通;上述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为不连接的双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上述电磁加热装置1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电磁加热装置1的左壳体10上的进水口11可以和动力装置连接(例如:水泵等),电磁加热装置1的圆盘状线圈30和电力装置(提供高频交变电流)连接,圆盘状线圈30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圆盘状发热体40产生涡流并发热,水流通过进水口11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壁面进入,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引导水流做螺旋运动,圆盘状发热体40散发的热量将水流加热,水流流经双圆等距螺旋水槽50构成的两个螺旋水道后经过右壳体20的出水口21排出。采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磁加热装置,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1.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双螺旋结构的螺旋水槽然后排出,整个过程通过两个螺旋的流程,吸热更充分。2.水流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始终处于旋转状态,有利于破坏水流的层流结构加强水流内部的热交换效果。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1的螺旋水槽50为仿形螺旋。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由多个电磁加热装置并联组成;标号1、2、N代表电磁加热装置,标号11表示进水口,标号21表示出水口;电磁加热装置1、电磁加热装置2和电磁加热装置N的进水口11并联连接进水管,电磁加热装置1、电磁加热装置2和电磁加热装置N的进水口21并联连接出水管。采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磁加热系统,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1.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并联,可以满足不同用水量的需求;2.生产时可以生产固定功率的电磁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用户不同的用水量需求,进行多个电磁加热装置的并联组合,易于安装,且某个电磁加热装置损坏时不影响其他的电磁加热装置的运行,维护时替换损毁的电磁加热装置即可,维护成本低。如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由多个电磁加热装置串联组成;标号1、2、N代表电磁加热装置,标号11表示进水口,标号21表示出水口;电磁加热装置1的进水口11和进水管连接,电磁加热装置1的出水口21通过水管和电磁加热装置2的进水口11连接,电磁加热装置2的出水口21通过水管和电磁加热装置N的进水口11连接,电磁加热装置N的出水口21和排水管连接;采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磁加热系统,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串联,有利于在实施中根据空间合理排布电磁加热装置,同时满足对水温的不同需求,且在生产、安装、维护过程中更加的经济和便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盘状线圈、盘状发热体、螺旋水槽;上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从左壳体到右壳体中间依次设置有螺旋水槽、盘状发热体和盘状线圈;上述左壳体上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右壳体上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盘状线圈、盘状发热体、螺旋水槽;上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从左壳体到右壳体中间依次设置有螺旋水槽、盘状发热体和盘状线圈;上述左壳体上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右壳体上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和螺旋水槽连通;上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水槽为不连接的双圆螺旋线沿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延伸形成。3.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线圈盘、第一盘状发热体、第二盘状发热体、第一螺旋水槽和第二螺旋水槽;从左壳体到右壳体中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螺旋水槽、第一盘状发热体、线圈盘、第二盘状发热体、第二螺旋水槽;上述左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为干潘伟葛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贝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