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11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它包括第一层平台以及其上水平往复运动的活动推板,第一层平台与活动推板之间设置有三根柱状导轨,且柱状导轨平行间隔固定在第一平台上并与活动推板的运动方向平行;在第一层平台的前方末端且高于柱状导轨所在平面设置有垂直于柱状导轨的挡料板,挡料板与第一平台留有落料间隙;在落料间隙的下侧为第二层平台且其上在落料间隙处设置有用于物料滑动和避免翻转的缓承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利用钳子的自身特点实现自动顺序摆放,而且在钳子体掉落过程中定型不翻边,减少加工工序,为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便于后续自动化加工送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五金工具制造领域,涉及一种钳子的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
技术介绍
钳子是一种使用场合非常广泛的五金工具,而其上的钳子头部分是钳子的主要工作要素,用于剪切电线、铁丝或者薄铁皮等。钳子头功能区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内刃口、外刃口、方口、磨盘,如图1-图2所示,钳子体80由左右中心对称的两个半边组成,其分别包括钳子头81、钳子柄82;在钳子头8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剪切的外刃口802、内刃口803和方口804,以及用于装配的磨盘801。在现有的钳子头加工技术中,在制造钳子时,钳子头上的这四个要素是分别由两道工序分八个加工工位完成的,左钳子体做四次装夹、四个加工工位;右钳子体做四次装夹、四个加工工位;而且现有的技术多为人工装夹,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究其原因在于,现有的钳子由于结构比较复杂,在毛坯成型后一般为混堆在一起,没有按照顺序成排堆垛,一来加工找料浪费了部分时间,二来由于送料不一致,没法做到自动加工送料。申请人在先申请中有公开如图6中所示的一种用于钳子体自动排序的重力下料轨道,该轨道由两柱状导轨间距处在钳子体的磨盘位置两侧,一根柱状导轨处在钳子头远离磨盘的一端上,另一根柱状导轨处在架设在钳子柄靠近磨盘的一端上,即如图中所示的导轨处在钳子柄中端822(即钳子柄中间圆弧处);该结构利用钳子头的自身重力实现了钳子体的自动翻转定位。但是该导轨结构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重新使用定位部件对钳子体进行固定,且在推行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概率的跑偏的可能(跑偏概率在1-5‰),不利于自动化送料加工;另外在现有技术导轨上侧面立起来的钳子体,其在推板向前推送掉落到另一平台的过程中,其掉落后的状态如图9中A状态示意(即磨盘孔朝向底面),若想钳子体在掉落过程中不实现翻边翻转即如图9中的B状态示意图(即磨盘孔朝向上方),便于后续工序加工,则该现有导轨技术无法实现,如此便需要另外一套系统来加工运行。对于成熟的五金工具,售价比较低,如何提高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减少加工成本是所有加工厂商的重要目标。本专利技术中主要是提供一种新的加工工具,方便钳子体成排顺序摆放,减少加工工序,为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便于后续自动化加工送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利用钳子的自身特点实现自动顺序摆放,而且在钳子体掉落过程中定型不翻边,减少加工工序,为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便于后续自动化加工送料。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它包括第一层平台(1)以及其上水平往复运动的活动推板(3),第一层平台(1)与活动推板(3)之间设置有三根柱状导轨,且柱状导轨平行间隔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并与活动推板(3)的运动方向平行;在第一层平台(1)的前方末端设置有垂直于柱状导轨的挡料板(7),挡料板(7)与第一平台(1)留有落料间隙(9);在落料间隙(9)的下侧为第二层平台(4)且其上在落料间隙(9)处设置有用于物料滑动和避免翻转的缓承斜面(6)。进一步的,所述缓承斜面(6)为多个斜面导轨(601)平行间隔组成,且水平投影与推板平行;斜面导轨(601)的斜面角度为30°—70°。进一步的,所述斜面导轨(601)的斜面角度为35°,且斜面导轨(601)的顶部斜面低于第一平台(1)。进一步的,所述落料间隙(9)为1-1.5个钳子体宽度。进一步的,所述三柱状导轨在第一平台(1)上的位置关系为:第一柱状导轨(201)处在钳子头(81)远离磨盘(801)的一端,第二柱状导轨(202)处在钳子头磨盘孔另一边的钳子头末端面(811),第三柱状导轨(203)处在钳子柄中端(822)所在的中间圆弧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4)的两侧面设置有侧板(5)。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7)活动设置在第一层平台(1)的前方末端,并连接有带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随加工需要进入工作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利用钳子的自身特点实现自动顺序摆放,而且在钳子体掉落过程中定型不翻边,减少加工工序,为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便于后续自动化加工送料。1、翻转下落到出料导轨上的钳子体在出料口头部朝向一致,但是正反并不一致;采用了本专利技术重力自回位排序结构,方便钳子体统一移动到完全一致,并与后续工序装夹与加工。2、使得钳子体在掉落过程中可以实现不翻转的操作,便于后续加工需要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具体是否翻转调整挡料板7即可,挡料板工作时,钳子体不翻转,即如图9中B图所示。3、结构简单牢靠,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成本低,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待加工钳子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左半边钳子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3中主视示意图。图6为现有轨道重力自回位排序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轨道重力自回位排序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钳子体80在轨道上的自动摆放示意图。图9为钳子体在轨道上推送到下一平台时两种翻转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80、钳子体;81、钳子头;82、钳子柄;801、磨盘;802、外刃口;803、内刃口;804、方口;811、钳子头末端面;821、钳子柄前端;822、钳子柄中端;823、钳子柄末端。1、第一层平台;2、调整导轨;201、第一柱状导轨;202、第二柱状导轨;203、第三柱状导轨;3、活动推板;4、第二层平台;5、侧板;6、缓承斜面;601、斜面轨道;7、挡料板;9、落料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3-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它包括第一层平台1以及其上水平往复运动的活动推板3,第一层平台1与活动推板3之间设置有三根柱状导轨,且柱状导轨平行间隔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并与活动推板3的运动方向平行;在第一层平台1的前方末端设置有垂直于柱状导轨的挡料板7,挡料板7与第一平台1留有落料间隙9;在落料间隙9的下侧为第二层平台4且其上在落料间隙9处设置有用于物料滑动和避免翻转的缓承斜面6。如此,避免钳子在掉落到下一层的过程中出现翻转现象,避免出现加工错误现象。挡料板7工作位置处在物料从落料间隙9处下落时限制钳子体向前方翻转,即避免出现图9中A状态。优选的,所述缓承斜面6为多个斜面导轨601平行间隔组成,且水平投影与推板平行;斜面导轨601的斜面角度为30°—70°。优选的,所述斜面导轨601的斜面角度为35°,且斜面导轨601的顶部斜面低于第一平台1。在此角度时,钳子下落触及到缓承斜面6,然后实现不翻转落料。优选的,所述落料间隙9为1-1.5个钳子体宽度。优选的,所述三柱状导轨在第一平台1上的位置关系为:第一柱状导轨201处在钳子头81远离磨盘801的一端,第二柱状导轨202处在钳子头磨盘孔另一边的钳子头末端面811,第三柱状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层平台(1)以及其上水平往复运动的活动推板(3),第一层平台(1)与活动推板(3)之间设置有三根柱状导轨,且柱状导轨平行间隔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并与活动推板(3)的运动方向平行;在第一层平台(1)的前方末端设置有垂直于柱状导轨的挡料板(7),挡料板(7)与第一平台(1)留有落料间隙(9);在落料间隙(9)的下侧为第二层平台(4)且其上在落料间隙(9)处设置有用于物料滑动和避免翻转的缓承斜面(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层平台(1)以及其上水平往复运动的活动推板(3),第一层平台(1)与活动推板(3)之间设置有三根柱状导轨,且柱状导轨平行间隔固定在第一平台(1)上并与活动推板(3)的运动方向平行;在第一层平台(1)的前方末端设置有垂直于柱状导轨的挡料板(7),挡料板(7)与第一平台(1)留有落料间隙(9);在落料间隙(9)的下侧为第二层平台(4)且其上在落料间隙(9)处设置有用于物料滑动和避免翻转的缓承斜面(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承斜面(6)为多个斜面导轨(601)平行间隔组成,且水平投影与推板平行;斜面导轨(601)的斜面角度为30°—7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钳子头加工过程中定型防翻边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导轨(601)的斜面角度为35°,且斜面导轨(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再德王胜得王恒王琼
申请(专利权)人:邵东和谐五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