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097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包括聚合装置、输风管道、输水管、雾化装置,所述聚合装置上端通过输风管道与雾化装置一侧固定连接,输水管一端与雾化装置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风机箱启动,纺织纤维因吸力经聚合口进入聚合壳体,由聚合罩汇集后从出风管经输风管道通入雾化装置的内部,由雾化装置将进水管中的清水雾化,雾化后的水将纺织纤维浸湿,随水流经雾化装置右侧排出,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收集处理,设在雾化装置右侧的弧形罩可有效防止雾化气体和纺织纤维外溢,增加除尘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纺织除尘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除尘效果好,可有效降低纺织纤维对人体和机械设备带来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纺织行业中,纺织品的生产和加工中,很容易产生纺织纤维粉尘,这些粉尘无论对于车间工人还是纺织企业本身都是有害的,若是这些纤维粉尘飘散到大气层中,长而久之就会严重的影响到车间的空气质量,并且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换上职业病以及降低了纺织品的质量,对于纺织行业来说,用于纺织品的纤维原料有棉花、羊毛、羊绒、蚕丝、苎麻、亚麻、大麻等各类天然纤维等,这些原材料在搬运的过程中由于碰撞或其他行为导致这些材料中的细小颗粒物极易飘散出来,在加工的过程通过机器设备和人工的摩擦,也会产生细小的粉尘飘散中空气中,由于生产车间机器设备和人员比较密集,导致空气流通不畅,造成车间空气质量的下降,此外用于纺织品的原材料本身特殊的材质,密度小质量轻,如果车间空气流动速度过快,也会吹散这些细小颗粒,从而产生粉尘;纺织纤维粉尘是纺织品原材料在生产和加工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这些原材料本身就属于可燃性材料,如果这些粉尘在持续产生并在空气中长久的悬浮,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易引起燃烧爆炸,引发安全事故;纺织纤维分成还能引起职业病,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主要是对人体呼吸道、肺部以及皮肤的损害。由于纺织材料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其中最多的就是棉尘,棉尘的分散能力特别强,如果职工长期呆在棉尘特别多的环境中,就会直接引起人体呼吸道的感染还有喉哝发痒、声音嘶哑、鼻腔干燥、体温上升等症状,使职工易患职业病,严重时还会造成支气管的痉挛,影响人体的正常呼吸;除此之外粉尘长期飘散在车间内,很容易影响车间设备的性能发挥,加快仪器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增加了维修和更换设备的成本并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纺织行业中,对纤维粉尘的除尘、防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除尘效果好的特点,可有效降低粉尘危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包括聚合装置、输风管道、输水管、雾化装置,所述聚合装置上端通过输风管道与雾化装置一侧固定连接,输水管一端与雾化装置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聚合装置包括聚合壳体、聚合口、聚合罩、风机箱、出风管,所述聚合壳体整体呈“拱”状,内部为中空结构,聚合口均匀嵌设在聚合壳体内侧的面板上,聚合罩的下端一侧与聚合壳体上端连接,风机箱下端与聚合罩上端连接,出风管的上端设有法兰盘,出风管的下端与风机箱上端中间位置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内管、弧形罩、基座、进风管、进水管,所述内管设于外壳内部,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内管的上端半圆管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内安装有雾化喷嘴,内管的两端部与外壳的两端内侧固定连接,弧形罩左侧端部与外壳右端上侧固定连接,基座上端与外壳下部外侧固定连接,其下端两侧设有水平翼板,并在水平翼板上均匀开设有螺纹通孔,进风管水平设置在外壳左端,进风管右端一侧与外壳左端固定连接,其左端设有法兰盘,进水管下端与外壳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其上端设有法兰盘。优选的,所述聚合壳体内侧具体是指其内侧的上端、左右两侧的面板。优选的,所述聚合壳体内侧敷设有降噪吸音泡沫板。优选的,所述风机箱内部安装有吸气风扇。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包括聚合装置、输风管道、输水管、雾化装置,所述聚合装置上端通过输风管道与雾化装置一侧固定连接,输水管一端与雾化装置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风机箱启动,纺织纤维因吸力经聚合口进入聚合壳体,由聚合罩汇集后从出风管经输风管道通入雾化装置的内部,由雾化装置将进水管中的清水雾化,雾化后的水将纺织纤维浸湿,随水流经雾化装置右侧排出,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收集处理,设在雾化装置右侧的弧形罩可有效防止雾化气体和纺织纤维外溢,增加除尘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纺织除尘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除尘效果好,可有效降低纺织纤维对人体和机械设备带来的危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一种纺织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纺织除尘装置聚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纺织除尘装置雾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为聚合装置、11为聚合壳体、12为聚合口、13为聚合罩、14为风机箱、15为出风管、2为输风管道、3为输水管、4为雾化装置、41为外壳、42为内管、43为弧形罩、44为基座、45为进风管、46为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包括聚合装置1、输风管道2、输水管3、雾化装置4,聚合装置1上端通过输风管道2与雾化装置4一侧固定连接,输水管3一端与雾化装置4左侧上端固定连接;聚合装置1包括聚合壳体11、聚合口12、聚合罩13、风机箱14、出风管15,聚合壳体11整体呈“拱”状,内部为中空结构,聚合口12均匀嵌设在聚合壳体11内侧的面板上,聚合罩13的下端一侧与聚合壳体11上端连接,风机箱14下端与聚合罩13上端连接,出风管15的上端设有法兰盘,出风管15的下端与风机箱14上端中间位置连接;雾化装置4包括外壳41、内管42、弧形罩43、基座44、进风管45、进水管46,内管42设于外壳41内部,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内管42的上端半圆管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内安装有雾化喷嘴,内管42的两端部与外壳41的两端内侧固定连接,弧形罩43左侧端部与外壳41右端上侧固定连接,基座44上端与外壳41下部外侧固定连接,其下端两侧设有水平翼板,并在水平翼板上均匀开设有螺纹通孔,进风管45水平设置在外壳41左端,进风管45右端一侧与外壳41左端固定连接,其左端设有法兰盘,进水管46下端与外壳41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其上端设有法兰盘。综上所述: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包括聚合装置1、输风管道2、输水管3、雾化装置4,聚合装置1上端通过输风管道2与雾化装置4一侧固定连接,输水管3一端与雾化装置4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风机箱14启动,纺织纤维因吸力经聚合口12进入聚合壳体11,由聚合罩13汇集后从出风管15经输风管道2通入雾化装置4的内部,由雾化装置4将进水管46中的清水雾化,雾化后的水将纺织纤维浸湿,随水流经雾化装置4右侧排出,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收集处理,设在雾化装置4右侧的弧形罩43可有效防止雾化气体和纺织纤维外溢,增加除尘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纺织除尘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除尘效果好,可有效降低纺织纤维对人体和机械设备带来的危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纺织除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包括聚合装置、输风管道、输水管、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装置上端通过输风管道与雾化装置一侧固定连接,输水管一端与雾化装置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聚合装置包括聚合壳体、聚合口、聚合罩、风机箱、出风管,所述聚合壳体整体呈“拱”状,内部为中空结构,聚合口均匀嵌设在聚合壳体内侧的面板上,聚合罩的下端一侧与聚合壳体上端连接,风机箱下端与聚合罩上端连接,出风管的上端设有法兰盘,出风管的下端与风机箱上端中间位置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内管、弧形罩、基座、进风管、进水管,所述内管设于外壳内部,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内管的上端半圆管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内安装有雾化喷嘴,内管的两端部与外壳的两端内侧固定连接,弧形罩左侧端部与外壳右端上侧固定连接,基座上端与外壳下部外侧固定连接,其下端两侧设有水平翼板,并在水平翼板上均匀开设有螺纹通孔,进风管水平设置在外壳左端,进风管右端一侧与外壳左端固定连接,其左端设有法兰盘,进水管下端与外壳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其上端设有法兰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除尘装置,包括聚合装置、输风管道、输水管、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装置上端通过输风管道与雾化装置一侧固定连接,输水管一端与雾化装置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聚合装置包括聚合壳体、聚合口、聚合罩、风机箱、出风管,所述聚合壳体整体呈“拱”状,内部为中空结构,聚合口均匀嵌设在聚合壳体内侧的面板上,聚合罩的下端一侧与聚合壳体上端连接,风机箱下端与聚合罩上端连接,出风管的上端设有法兰盘,出风管的下端与风机箱上端中间位置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内管、弧形罩、基座、进风管、进水管,所述内管设于外壳内部,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内管的上端半圆管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内安装有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沁元康虹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