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影像读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0551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影像读片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荧光灯,所述装置外壳顶面开口,其正面设有透光板,其内部设有一隔板,其将装置外壳分隔为电池部和安装部,所述电池部正面设有开关,其一侧设有接口,在所述电池部内部安装了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连接开关,开关连接接口,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一由两卡片形成的卡道,在所述装置外壳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移动部一和纵向设置的移动部二,其设在透光板上端及左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连接方便,便于拆装,可针对不同大小的影像片夹取,提高了读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影像读片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影像读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诊断技术近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医学影像是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供医生根据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病情诊断,X光、CT等医学影像检查时多成像于透视光片,当患者进行医学影像学图片诊断时,需要将影像片放置在影像读片装置上进行诊断;现有的影像读片装置通常为简单的荧光灯灯箱,将影像片贴附在荧光灯灯箱设有的透光板上,即可进行读片,现有的影像片装置结构固定,因此,操作较为不便,其需要通过连接线外接电源来使用,而且在放置影像片时不能根据不同影像片大小来放置,对读片工作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读片装置,操作简单,连接方便,便于拆装,可针对不同大小的影像片夹取,提高了读片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影像读片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荧光灯,所述装置外壳顶面开口,其正面设有透光板,其内部设有一隔板,其将装置外壳分隔为电池部和安装部,所述电池部正面设有开关,其一侧设有接口,在所述电池部内部安装了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连接开关,开关连接接口;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一由两卡片形成的卡道,在所述装置外壳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移动部一和纵向设置的移动部二,其分别设在透光板上端及左侧,所述移动部一和二均包括多个移动条,在所述移动部一和二上分别安装了移动夹;所述荧光灯安装在装置壳体内,在所述荧光灯顶面安装了顶盖,在所述顶盖上设有提手,在所述荧光灯底面安装了底座,在所述底座底面设有滚动部,在所述滚动部内安装了一排由安装在滚动部内的转轴及安装在转轴上的轮体组成的滚轮,所述一排滚轮插入至卡道内,在所述荧光灯一侧设有一导线,在所述导线上设有插接在接口的USB插口。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左侧设有一用于通导线的通口。优选的,所述电池部右侧设有连接充电电池的充电口。优选的,所述移动部一和二均为内凹部。优选的,所述多个移动条之间形成了间隔槽和与间隔槽相连通的横向槽。优选的,所述移动夹包括磁吸盘和设在磁吸盘上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为十字型结构,其包括纵杆和设置在纵杆左右两端的插接杆。优选的,所述磁吸盘嵌入了磁体,在所述磁吸盘上磁接了配接磁吸盘,所述配接磁吸盘嵌入了配接磁体。优选的,所述配接磁吸盘设有拎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荧光灯通过USB插口插接在电池部设有的USB接口上连接方便,可通过开关来方便开启荧光灯,而装置外壳正面设有的移动部,方便根据影像片放置稳定性,方便对移动夹横向及纵向移动,使得影像片可通过磁吸夹接的方式夹固,更方便观察影像片,通过底座的设置,方便荧光灯取出时,通过一排滚轮移动,方便携带;该装置操作简单,连接方便,便于拆装,可针对不同大小的影像片夹取,提高了读片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磁吸盘和移动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装置外壳1,透光板10,隔板11,通口12,电池部2,开关21,接口22,锂电池23,充电口24,安装部3,卡片31,卡道32,移动部一33,移动部二34,移动条35,间隔槽36,横向槽37,移动夹4,磁吸盘41,磁体42,插接柱43,纵杆44,插接杆45,配接磁吸盘5,配接磁体51,拎头52,荧光灯6,顶盖61,提手62,底座7,滚动部71,滚轮72,转轴73,轮体74,导线75,USB插口7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影像读片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和荧光灯6,所述装置外壳1顶面开口,在所述装置外壳1正面为一透光板10,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一隔板11,其将装置外壳1分隔为电池部2和安装部3,所述电池部2正面设有开关21,其一侧设有接口22,在所述电池部2内部安装了锂电池23,所述锂电池23连接开关21,开关21连接接口22;在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设有一由两卡片31形成的卡道32,两卡片之间形成了卡槽,便于将底座设有的一排滚轮插接在卡槽内,在所述装置外壳1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移动部一33和纵向设置的移动部二34,其分别设在透光板顶端及左端,所述移动部一和二均包括多个移动条35,在所述移动部一和二上分别安装了移动夹4,移动夹可设有多个;移动夹可在多个移动条内移动,可针对不同大小的影像片来调整夹接影像片的位置。所述荧光灯6安装在装置壳体1内,在所述荧光灯6顶面安装了顶盖61,在所述顶盖61上设有提手62,由于装置外壳顶面开口,可通过提手将荧光灯安装进装置外壳内,在所述荧光灯6底面安装了底座7,在所述底座7底面设有滚动部71,在所述滚动部71内安装了一排由安装在滚动部71内的转轴73及安装在转轴73上的轮体74组成的滚轮72,所述一排滚轮72插入至卡道32内,当荧光灯放置在装置外壳内时,一排滚轮可卡置在卡道内稳定,当提出荧光灯时,可通过滚动轮移动,携带方便,在所述荧光灯6一侧设有一导线75,在所述导线75上设有插接在接口的USB插口76。连接在电池部上,当按动开关时,荧光灯便可亮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壳体1左侧设有一用于通导线的通口12。用于通接导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部2右侧设有连接充电电池的充电口24。其为充电电池充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一和二均为内凹部,其向内凹陷,方便对移动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移动条35之间形成了间隔槽36和与间隔槽36相连通的横向槽37。移动夹可在横向槽内移动且卡接在任一一个间隔槽内,固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夹4包括磁吸盘41和设在磁吸盘41上的插接柱43,所述插接柱43为十字型结构,其包括纵杆44和设置在纵杆44左右两端的插接杆45。纵杆用于在间隔槽及横向槽内移动,插接杆用于插接在移动条上,固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盘41嵌入了磁体42,在所述磁吸盘41上磁接了配接磁吸盘5,所述配接磁吸盘5嵌入了配接磁体51,当影像片置于磁吸盘上,可通过配接磁吸盘磁吸在磁吸盘上,将影像片夹在磁吸盘及配接磁吸盘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接磁吸盘5设有拎头52。便于操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使用中,将荧光灯顶面安装了顶盖,底端安装底座,将底座设有的一排滚轮卡接在装置外壳设有的卡道内,且荧光灯正对装置外壳正面的透光板,由于装置外壳一侧设有插入导线的通口,荧光灯设有的导线从通口插入且其设有的USB插口插接在电池部设有的USB接口上,按动开关,使得荧光灯亮起;根据不同影像片大小的夹固,在移动部一和二上分别安装移动夹,根据位置来移动,将影像片置于磁吸盘上,通过配接磁吸盘磁吸牢固;另外,荧光灯可通过提手取出且放置在底座上,通过一排滚轮滚动来移动。本技术中的荧光灯通过USB插口插接在电池部设有的USB接口上连接方便,可通过开关来方便开启荧光灯,而装置外壳正面设有的移动部,方便根据影像片放置稳定性,方便对移动夹横向及纵向移动,使得影像片可通过磁吸夹接的方式夹固,更方便观察影像片,通过底座的设置,方便荧光灯取出时,通过一排滚轮移动,方便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影像读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读片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顶面开口,其正面设有透光板,其内部设有一隔板,其将装置外壳分隔为电池部和安装部,所述电池部正面设有开关,其一侧设有接口,在所述电池部内部安装了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连接开关,开关连接接口;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一由两卡片形成的卡道,在所述装置外壳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移动部一和纵向设置的移动部二,其分别设在透光板上端及左侧,所述移动部一和二均包括多个移动条,在所述移动部一和二上分别安装了移动夹;所述荧光灯安装在装置壳体内,在所述荧光灯顶面安装了顶盖,在所述顶盖上设有提手,在所述荧光灯底面安装了底座,在所述底座底面设有滚动部,在所述滚动部内安装了一排由安装在滚动部内的转轴及安装在转轴上的轮体组成的滚轮,所述一排滚轮插入至卡道内,在所述荧光灯一侧设有一导线,在所述导线上设有插接在接口的USB插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读片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顶面开口,其正面设有透光板,其内部设有一隔板,其将装置外壳分隔为电池部和安装部,所述电池部正面设有开关,其一侧设有接口,在所述电池部内部安装了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连接开关,开关连接接口;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一由两卡片形成的卡道,在所述装置外壳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移动部一和纵向设置的移动部二,其分别设在透光板上端及左侧,所述移动部一和二均包括多个移动条,在所述移动部一和二上分别安装了移动夹;所述荧光灯安装在装置壳体内,在所述荧光灯顶面安装了顶盖,在所述顶盖上设有提手,在所述荧光灯底面安装了底座,在所述底座底面设有滚动部,在所述滚动部内安装了一排由安装在滚动部内的转轴及安装在转轴上的轮体组成的滚轮,所述一排滚轮插入至卡道内,在所述荧光灯一侧设有一导线,在所述导线上设有插接在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娜王倩王冬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