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039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控制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又公开了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方法,包括S1‑7,S1,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S4,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S5,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S7,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自动控制的直流电路使负离子与水蒸汽的产生更智能化、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蒸汽产生器普遍使用合金电热丝或PTC作为加热元件,合金电热丝存在发热慢、寿命低的缺点,PTC电热元件的加热温度一般只有200℃左右,加热温度高于120℃的则普遍采用四氧化三铅,由于含铅量大被认为不环保,随着生活质量与使用要求的提高,市场急切需要一种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水蒸汽且体积小的蒸汽产生器。对于蒸汽产生器的安全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现有的蒸汽产生器多使用交流供电的方式,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专利文献CN100567617C公开了一种熨烫系统,该系统为交流电供电,而且,虽然所述熨烫设备提供了负离子,但是其是通过带点蒸汽输出装置提供的,而且必须采用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电蒸汽充电,结构复杂,且其所获得的负离子的效果不理想。专利文献CN101087912A中公开了蒸汽熨烫设备,所述设备是将蒸汽例子分解成更细微的粒子,其电能消耗大,必须采用交流电进行供电,而且采用电离器对水分子进行充电,其负离子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纳米水离子技术是带电离子进化技术中的一种,主要用于空气除菌,优点是带电离子能够除菌,吸附在粉尘表面能够帮助过滤网吸附细微粉尘颗粒,而且能够起到加湿空气、风干循环长效使用的作用,目前产生纳米水离子的装置多为结构复杂的专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应用于蒸汽产生器,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控制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与蒸汽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用于控制蒸汽产生模块加热并调节发热量,控制水泵模块供水并调节出水量,控制负离子产生模块产生负离子气体并雾化水蒸汽,检测供电模块的电压值;所述蒸汽产生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调节发热量;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所述水泵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模块、蓄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入端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市电进行整流变压,对蓄电模块进行充电;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又用于检测蓄电模块的电压值。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保险片;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正极端、保险片的一端进行连接,保险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保护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与第二电池组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池组的负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的正极又分别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保险片用于保护连接电路,防止短路。进一步地,第一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位于第一电池组一端的第一电池的正极为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一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一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二电池,位于第二电池组一端的第二电池的正极为第二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二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二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模块为采用自动复位温控器的保护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蒸汽产生模块包括发热体使能控制器与发热体;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与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控制端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入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与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入另一端;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出一端与发热体的一端进行连接,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出另一端与发热体的另一端进行连接;所述发热体为采用高温共烧氧化铝金属陶瓷发热片的发热体,用于使能加热水从而产生水蒸汽;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用于调压输出,控制发热体的发热量与启停。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包括负离子驱动单元、逆变单元、紫外线灯;所述负离子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逆变单元进行直流供电;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紫外线灯进行连接,用于将直流电源逆变成交流电源并使用交流电驱使紫外线灯发亮;所述紫外线灯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进一步地,所述水泵模块包括水泵驱动单元、水泵;所述水泵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水泵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水泵进行控制;所述水泵用于对所述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人机设置单元、报警单元、CPU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正极端、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负极端、控制单元的检测输入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控制输出端,所述控制输出端包括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的输出端、与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的输出端、与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出端;所述人机设置单元用于选择负离子设置模式,调节水蒸汽的出汽量,报警复位,定时设置;所述报警单元用于当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检测到低电平时进行报警,提示所述保护模块已断路;所述CPU单元分别与人机设置单元、报警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进行连接,用于执行程序控制、处理检测信息与发出控制指令。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是则执行S2,否则执行S3;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然后执行S4;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然后执行S4;S4,控制模块读取设置参数,并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S5,控制模块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是则执行S6,否则执行S7;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然后结束整个工作流程;S7,控制模块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是则执行S6,否则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应用于蒸汽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控制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与蒸汽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用于控制蒸汽产生模块加热并调节发热量,控制水泵模块供水并调节出水量,控制负离子产生模块产生负离子气体并雾化水蒸汽,检测供电模块的电压值;所述蒸汽产生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调节发热量;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所述水泵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应用于蒸汽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控制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与蒸汽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用于控制蒸汽产生模块加热并调节发热量,控制水泵模块供水并调节出水量,控制负离子产生模块产生负离子气体并雾化水蒸汽,检测供电模块的电压值;所述蒸汽产生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调节发热量;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所述水泵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供电模块包括充电模块、蓄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入端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市电进行整流变压,对蓄电模块进行充电;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又用于检测蓄电模块的电压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保险片;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正极端、保险片的一端进行连接,保险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保护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与第二电池组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池组的负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的正极又分别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保险片用于保护连接电路,防止短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位于第一电池组一端的第一电池的正极为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一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一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二电池,位于第二电池组一端的第二电池的正极为第二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二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二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聪蔡自光严嘉明冯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