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972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0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包括有曲轴、连杆、轴瓦、轴套以及十字头销,其特征是连杆上一体设置了压力润滑的流道及飞溅润滑的流道,二流道相互不通、不干涉。这样当泵速过低压力润滑不能满足时,有飞溅润滑的供油模式来补充达到润滑,确保往复泵在低速运行中来满足润滑条件。

A power end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of reciprocating pump integrated with pressure and splash lubr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end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of a reciprocating pump with pressure and splash lubrication, including crankshaft, connecting rod, axle bush, shaft sleeve and cross pi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essure lubrication channel and a splash lubrication channel on the connecting rod. The two channels are not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and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way, when the pump speed too low pressure lubrication can not be satisfied, there is a splash lubrication supply mode to supplement lubric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reciprocating pump in low speed operation to meet the lubrication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
本技术涉及往复泵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动力端采用压力润滑、飞溅润滑一体化的连杆总成。
技术介绍
往复泵动力端中运动部件的润滑方式一般可分为,一种为压力润滑(强制润滑),一种是飞溅润滑,常规为按功率及柱塞力来进行配套选择润滑方式,功率≥185KW,柱塞力≥500公斤配套为压力润滑,功率<185KW,柱塞力<500公斤配套选择为飞溅润滑。所述压力润滑的路线往往是在曲轴的末端设置为进油口,位置在轴的中心线上直通与末端曲拐的中心,按每个曲轴拐装连杆处占上一个油孔,连杆的大头中心与小头的轴套销处出油相通,这样形成了一个压力润滑路线,来满足曲轴、连杆、十字头等运行件运行表面的润滑,如图1所示。所述飞溅润滑为无压力的润滑方式,一般为油位线浸上十字头的底平面,靠曲轴旋转时把油甩上至刮油板盒内流入到机身上部油池中,进行分配润滑点,进入到十字头上部的油眼中,导入到连杆的小头轴套轴销中润滑十字头销轴套,部分进入到十字头的底部润滑十字头导轨流入连杆上部的凹形油槽中的润滑油,随着连杆往复运动,往前运动时润滑油进入到连杆小头的十字头销及轴套中,往后运行时润滑油进入到连杆大头轴瓦中润滑曲轴拐及曲轴瓦,曲轴在360度旋转运动中对各运动件及连杆的大头曲轴轴瓦轴拐进行润滑,小头对轴套十字头销进行润滑,达到曲轴旋转甩油飞溅润滑的作用,如图2所示。往复泵在应用中往往要改变流量,采用原传统的机械变量工艺如改变行程、速度、柱塞的直径等繁琐的手续来完成调整流量,近年来通过改变频率调速来达到改变流量的方案,特别在提高自控、远控等达到“无人值守”的要求下,对往复泵的在线运行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往复泵在变频运行时,特别在低频率运行时低于20HZ时飞溅润滑的导油量为大大减少采用压力润滑,由于润滑泵的转速与曲轴提供,到变频控制调速时也在低频运行此时,润滑油泵随转速下降而较少润滑油量,二者都存在低速时的供油不足而无法使泵正常运行。因此单一的压力润滑或飞溅润滑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往复泵在低频运行中不能满足运动件部位的润滑问题而提供一种压力润滑与飞溅润滑一体化设计的连杆总成结构,把压力润滑与飞溅润滑在一体化设计优势互补、达到满足在低频运行下能达到往复泵的正常运行条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包括有曲轴、连杆、轴瓦、轴套以及十字头销,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杆上一体设有互不相通的压力润滑流道和飞溅润滑流道,其中所述的压力润滑流道包括沿连杆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油孔流道,中心油孔流道的两头分别连通设在连杆大头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和设在连杆小头上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所述曲轴的偏心轴拐长度方向中间设有中心总流道,该中心总流道经各轴拐的分流流道和轴瓦上的压力流道贯通连杆大头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而所述的轴套前端设有与连杆小头上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贯通的压力流道孔,经该压力流道孔将油送入轴套内孔表面和十字头销进行润滑;所述的飞溅润滑流道包括设在连杆上部的凹形槽,凹形槽的两头分别连通设在连杆大头上的大头飞溅油槽和设在连杆小头上的小头飞溅油槽,并且大头飞溅油槽与设在轴瓦上的飞溅流道孔相通,小头飞溅油槽与设在轴套上的飞溅流道孔相通。前述结构的连杆总成,其所述的轴瓦上的压力流道可包括设在轴瓦内孔上的中心环形油槽以及压力流道孔,所述的压力流道孔贯通曲拐的分流流道与连杆大头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前述结构的连杆总成,其所述的连杆上的中心油孔流道以沿连杆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偏下设置为优选,且中心油孔流道朝向连杆大头的一头在上,朝向连杆小头的一头在下。前述结构的连杆总成,其所述连杆上的大头飞溅油槽呈“Y”形,所述的轴瓦上设有两个与该“Y”形油槽相通的飞溅流道孔。前述结构的连杆总成,其所述的轴瓦上的压力流道孔位于两个飞溅流道孔的中间。前述结构的连杆总成,其所述的轴套与连杆小头内孔为过盈配合,十字头销子安装在轴套的内孔中两者形成摆动式运动摩擦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连杆上一体设有压力润滑流道与飞溅润滑流道,当泵速过低压力润滑不能满足时,有飞溅润滑的供油模式来补充达到润滑,确保往复泵在低速运行中来满足润滑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图1的C-C剖视图。图4为图1的D-D剖视图。图5为图1的E-E剖视图。图6为现有采用压力润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采用飞溅润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结合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包括哈呋式连杆1、轴瓦2、轴套(衬套)3、十字头销4以及曲轴5,连杆大头内设置轴瓦2(薄壁高锡合金、青铜合金、巴氏合金)与曲轴5拐为摩擦副,曲轴5中心没有压力润滑油流道,由曲轴拐中心总油流道11分流到各轴拐分流流道12。曲轴拐中心总油流道11为一沿曲轴偏心轴拐长度方向的轴向流道,钻设在偏心轴拐的中间。轴套3与连杆1小头内孔为过盈配合,十字头销4安装在轴套3的内孔中两者形成摆动式运动摩擦副。本连杆总成设置有二种润滑: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方式来对十字头销子、轴套及曲轴轴拐、轴瓦进行润滑,连杆大、小头均设置了压力润滑、飞溅润滑的流道,二者互不干涉。具体如下:连杆1上一体设有压力润滑流道和飞溅润滑流道,两流道互不相通、不干涉,其中:压力润滑流道包括沿连杆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油孔流道16,该中心油孔流道16沿连杆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偏下设置,且中心油孔流道16朝向连杆大头的一头在上,朝向连杆小头的一头在下。另在连杆大头上设有大头压力润滑油槽15,连杆小头上设有小头压力润滑油槽17,中心油孔流道16的两头分别与大头压力润滑油槽15和小头压力润滑油槽17连通。轴瓦2上设有与大头压力润滑油槽15相通的压力流道孔14和设在轴瓦内孔上的中心环形油槽13,上述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15、小头压力润滑油槽17以及压力流道孔14处在中心油孔流道16的下方。轴套3前端设有与连杆小头上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17贯通的压力流道孔18,经该压力流道孔18将油送入轴套3内孔表面和十字头销4进行润滑。由上述的曲轴拐中心总油流道11、轴拐分流流道12、轴瓦上的中心环形油槽13和压力流道孔14、连杆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15、中心油孔流道16和小头压力润滑油槽17、以及轴套前端的压力流道孔18构成本连杆总成的压力润滑流道。由曲轴拐中心总油流道11分流到各轴拐分流流道12,在曲轴拐360度旋转时,润滑油从轴拐的分流流道12喷出润滑轴拐与轴瓦的表面形成油膜,部分油贴着轴瓦内孔的中心环形油槽13经大头压力润滑油槽15流入到连杆的中心油孔流道16,续进入连杆小头的中心线偏下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17,进至轴套前端的压力流道孔18中对十字头销4、轴套3的内孔进行压力润滑。飞溅润滑流道包括设在连杆1上部位于大头与小头之间的凹形槽21,该槽的两端均钻有飞溅润滑的油槽,即设在连杆大头上的大头飞溅油槽23和设在连杆小头上的小头飞溅油槽22,并且大头飞溅油槽23与设在轴瓦上的飞溅流道孔24相通,小头飞溅油槽22与设在轴套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包括有曲轴、连杆、轴瓦、轴套以及十字头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上一体设有互不相通的压力润滑流道和飞溅润滑流道,其中所述的压力润滑流道包括沿连杆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油孔流道,中心油孔流道的两头分别连通设在连杆大头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和设在连杆小头上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所述曲轴的偏心轴拐长度方向中间设有中心总流道,该中心总流道经各轴拐的分流流道和轴瓦上的压力流道贯通连杆大头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而所述的轴套前端设有与连杆小头上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贯通的压力流道孔,经该压力流道孔将油送入轴套内孔表面和十字头销进行润滑;所述的飞溅润滑流道包括设在连杆上部的凹形槽,凹形槽的两头分别连通设在连杆大头上的大头飞溅油槽和设在连杆小头上的小头飞溅油槽,并且大头飞溅油槽与设在轴瓦上的飞溅流道孔相通,小头飞溅油槽与设在轴套上的飞溅流道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与飞溅润滑一体化的往复泵动力端连杆总成,包括有曲轴、连杆、轴瓦、轴套以及十字头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上一体设有互不相通的压力润滑流道和飞溅润滑流道,其中所述的压力润滑流道包括沿连杆长度方向设置的中心油孔流道,中心油孔流道的两头分别连通设在连杆大头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和设在连杆小头上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所述曲轴的偏心轴拐长度方向中间设有中心总流道,该中心总流道经各轴拐的分流流道和轴瓦上的压力流道贯通连杆大头上的大头压力润滑油槽,而所述的轴套前端设有与连杆小头上的小头压力润滑油槽贯通的压力流道孔,经该压力流道孔将油送入轴套内孔表面和十字头销进行润滑;所述的飞溅润滑流道包括设在连杆上部的凹形槽,凹形槽的两头分别连通设在连杆大头上的大头飞溅油槽和设在连杆小头上的小头飞溅油槽,并且大头飞溅油槽与设在轴瓦上的飞溅流道孔相通,小头飞溅油槽与设在轴套上的飞溅流道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海陈英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