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商洛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84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包括硅光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二极管、稳压管、三绕组变压器和计算器蓄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稳定硅光电池的电压,在保证充电效率的同时能够保护蓄电池,提高计算器电源的使用寿命,保证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算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
技术介绍
计算器是数学运算中的电子计算器件,现有技术中,计算器需要用到电池,没电时不方便使用,因此,采用光电发电,而硅光电池在使用时由于太阳光的变化较大,其内阻又比较高,因此输出电压不稳定,输出电流也小,这就需要用一个直流变换电路变换电压后供计算器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硅光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二极管、稳压管、三绕组变压器和计算器蓄电池,硅光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变压器初级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硅光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稳压管的负极、变压器初级第二绕组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变压器初级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变压器初级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计算器蓄电池的负极连接,计算器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稳定硅光电池的电压,在保证充电效率的同时能够保护蓄电池,提高计算器电源的使用寿命,保证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硅光电池VG、第一电容C1至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至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二极管VD、稳压管DW、三绕组变压器T和计算器蓄电池E,硅光电池VG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变压器T初级第一绕组NP的第一端连接,硅光电池VG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稳压管DW的负极、变压器T初级第二绕组NB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初级第一绕组NP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变压器T初级第二绕组NB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稳压管DW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次级绕组NS的第一端与二极管VD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次级绕组NS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计算器蓄电池E的负极连接,计算器蓄电池E的正极同时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二极管VD的正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电路是单管直流变换电路,采用单端反激式变换器电路的形式。当第一三极管VT1导通时,变压器T初级线圈NP的感应电压为1正2负,次级线圈NS为5正6负,二极管VD处于截止状态,这时变压器T通过初级线圈NP储存能量;当第一三极管VT1截止时,次级线圈NS为5负6正,变压器T中存储的能量通过二极管VD整流和第三电容C3滤波后向负载输出。第一三极管VT1为开关电源管,它和变压器T、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等组成自激式振荡电路。加上输入电源后,电流经启动电阻第一电阻R1流向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使第一三极管VT1导通。第一三极管VT1导通后,变压器T初级线圈NP就加上输入直流电压,其集电极电流在NP中线性增长,反馈线圈NB产生3正4负的感应电压,使第一三极管VT1得到基极为正,发射极为负的正反馈电压,此电压经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向第一三极管VT1注入基极电流使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电流进一步增大,正反馈产生雪崩过程,使第一三极管VT1饱和导通。在第一三极管VT1饱和导通期间,变压器T通过初级线圈NP储存磁能。与此同时,感应电压给第二电容C2充电,随着第二电容C2充电电压的增高,第一三极管VT1基极电位逐渐变低,当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电流变化不能满足其继续饱和时,第一三极管VT1退出饱和区进入放大区。第一三极管VT1进入放大状态后,其集电极电流由放大状态前的最大值下降,在反馈线圈NB产生3负4正的感应电压,使第一三极管VT1基极电流减小,其集电极电流随之减小,正反馈再一次出现雪崩过程,第一三极管VT1迅速截止。第一三极管VT1截止后,变压器T储存的能量提供给负载,次级线圈NS产生的5负6正的电压经二极管VD整流滤波后,在第三电容C3上得到直流电压给手机电池充电。在第一三极管VT1截止时,直流供电输人电压和NB感应的3负4正的电压又经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R3给第二电容C2反向充电,逐渐提高第一三极管VT1基极电位,使其重新导通,再次翻转达到饱和状态,电路就这样重复振荡下去。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稳压管DW、第二三极管VT2等组成限压电路,以保护电池不被过充电,这里以3.6V电池为例,其充电限制电压为4.2V。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逐渐上升,当充电电压大于4.2V时,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分压后稳压管DW开始导通,使第二三极管VT2导通,第二三极管VT2的分流作用减小了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电流,从而减小了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电流,达到了限制输出电压的作用。这时电路停止了对电池的大电流充电,用小电流将电池的电压维持在4.2V。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光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二极管、稳压管、三绕组变压器和计算器蓄电池,硅光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变压器初级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硅光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稳压管的负极、变压器初级第二绕组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变压器初级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变压器初级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计算器蓄电池的负极连接,计算器蓄电池的正极同时与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数学计算器光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光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二极管、稳压管、三绕组变压器和计算器蓄电池,硅光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变压器初级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硅光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稳压管的负极、变压器初级第二绕组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琼
申请(专利权)人:商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