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644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包括柜体,柜体顶部设有排气扇,柜体侧面相对设有百叶窗,柜体上位于排气扇、百叶窗两侧均相对设有支撑杆,位于排气扇两侧的支撑杆之间固定有活性炭过滤网,位于百叶窗两侧的支撑杆之间固定有防尘网,柜体前方与报警盒相连,报警盒上方设有踏板,踏板与报警盒之间设有弹性条和称重传感器,报警盒内设有蓄电池、报警器和控制器,蓄电池与报警器之间相对设有第一导电块、第二导电块,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底部与报警盒之间均设有绝缘块,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块的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克服无法对配电柜内部进行除尘、散热性较差以及没有设置报警装置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配电系统尤为重要,而在电力配电系统中常常需要配置电力配电柜。由于电力配电柜中集成了很多电力设备,因此对电力配电柜内的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如果不及时对电力配电柜进行除尘,灰尘会导致电力配电柜内的电子元件受损,致使电力配电柜无法正常工作。由于电力配电柜本身散热性能较差,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辅助散热,防止电力配电柜内的环境温度较高。此外,由于电力配电柜内部集中了许多重要的电力设备,因此只有专业的电力人员可以进入配电柜中。而目前大部分的配电柜都没有设置报警装置,一旦外人进入配电柜内,不仅会导致电力系统受损,更会威胁到其自身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对配电柜内部进行除尘、散热性较差以及没有设置报警装置等缺陷。(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顶部设有排气扇,所述柜体侧面相对设有百叶窗,所述柜体上位于排气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顶部设有排气扇(2),所述柜体(1)侧面相对设有百叶窗(5),所述柜体(1)上位于排气扇(2)、百叶窗(5)两侧均相对设有支撑杆(3),位于所述排气扇(2)两侧的支撑杆(3)之间固定有活性炭过滤网(4),位于所述百叶窗(5)两侧的支撑杆(3)之间固定有防尘网(6),所述柜体(1)前方与报警盒(7)相连,所述报警盒(7)上方设有踏板(8),所述踏板(8)与报警盒(7)之间设有弹性条(9)和称重传感器(10),所述报警盒(7)内设有蓄电池(11)、报警器(14)和控制器(18),所述蓄电池(11)与报警器(14)之间相对设有第一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用多功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顶部设有排气扇(2),所述柜体(1)侧面相对设有百叶窗(5),所述柜体(1)上位于排气扇(2)、百叶窗(5)两侧均相对设有支撑杆(3),位于所述排气扇(2)两侧的支撑杆(3)之间固定有活性炭过滤网(4),位于所述百叶窗(5)两侧的支撑杆(3)之间固定有防尘网(6),所述柜体(1)前方与报警盒(7)相连,所述报警盒(7)上方设有踏板(8),所述踏板(8)与报警盒(7)之间设有弹性条(9)和称重传感器(10),所述报警盒(7)内设有蓄电池(11)、报警器(14)和控制器(18),所述蓄电池(11)与报警器(14)之间相对设有第一导电块(12)、第二导电块(13),所述第一导电块(12)和第二导电块(13)底部与报警盒(7)之间均设有绝缘块(15),所述蓄电池(11)通过导线(16)与第一导电块(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志亮夏思凡罗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