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584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2:54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多个电池,各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压条,所述压条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压条的延伸方向上贯穿所述压条,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向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凸出;柔性固定带,所述柔性固定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配合部向所述槽底面施加按压力。对该电池模组进行振动测试,以及该电池模组处于使用状态时,电池不容易在自身的高度方向上发生移动,因此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有所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采用电池供能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形式。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中可以设置电池包,该电池包可以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可以包括多个电池。为了模拟电池包的实际使用工况,根据相关的安全性测试要求,需要对电池包进行振动测试,其中包括在Z轴方向(也就是电池的高度方向)进行冲击测试。如果电池模组在Z轴方向未有效固定,测试过程中电池间将会出现错动,甚至电池跳出整个模组,引发安全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基于上述情况,目前可以通过设置压条实现电池在Z轴方向的固定,具体地,压条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池模组的两个端板上,此时,压条位于多个电池的上方,因此压条可以阻止电池在Z轴方向上发生移动。然而,由于尺寸公差、固定压条时的作用力等问题,导致压条中部往往会轻微翘起,使得电池与压条之间出现间隙。同时,由于压条采用两端固定的方式,其与端板之间的作用力容易集中于靠近端板的数个电池上。这两方面都会导致电池模组中的部分电池无法被压条可靠地限位,导致电池模组的振动测试过程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多个电池,各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压条,所述压条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压条的延伸方向上贯穿所述压条,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向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凸出;柔性固定带,所述柔性固定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配合部向所述槽底面施加按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多个电池,各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压条,所述压条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压条的延伸方向上贯穿所述压条,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向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凸出;柔性固定带,所述柔性固定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配合部向所述槽底面施加按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面为弧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的连接部分为弧形过渡部分,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的连接部分为弧形过渡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柔性固定带的表面包括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弧形过渡部分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相连接的配合部连接段和端板连接段,所述配合部连接段与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端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显亮黄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