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54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2:34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刚性连接排和穿设在连接排上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的连接排的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断路器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接触器模块电连接,特点: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对电流互感器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对连接排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藉由第一、第二定位装置使得电流互感器与连接排之间保持间隔设置。优点:避免电流互感器与连接排直接接触,减少了连接排对电流互感器的热传递,降低了连接排温升对电流互感器的影响,从而确保电流互感器在使用期限内更好的高效率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控制与保护开关(CPS)一般分为一体式CPS及组合式CPS,其通常被固定在配电箱内的U形安装导轨上或者抽屉柜内,且多个CPS呈并排布置。这类用电设备在工业系统工程中用于控制和通断强电流,其所带负载一般为电动机。其中一体式CPS以小电流为主,而组合式CPS以大电流为主。对于组合式CPS,一般将断路器和接触器同时安装在同一底座上,中间再通过连接模块进行电连接,为了监控电路情况,连接模块上还配备有电流互感器。由于在大电流条件下,连接模块内的连接排温升较高,散热又慢,故对电流互感器的特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电流互感器的装配进行改进,避免电流互感器与连接排直接接触,以减小连接排温升对电流互感器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其能减少连接排对电流互感器的热传递,确保电流互感器在使用期限内更好的高效率的工作。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刚性连接排和穿设在连接排上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的连接排的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断路器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接触器模块电连接,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对电流互感器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对连接排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藉由第一、第二定位装置使得电流互感器与连接排之间保持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排包括上连接板、与上连接板连接并穿过电流互感器的轴向通孔的连接柱、与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的下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柱的长度大于所述的轴向通孔的长度;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所述的底座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的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用于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径向限位的容纳腔的腔壁以及由盖和容纳腔的底壁配合构成的用于对电流互感器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壁。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柱沿底座的底壁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的上连接板包括沿底壁的平行方向延伸的上连接板主体和由上连接板主体的端部折弯构成的上连接板接线端,上连接板接线端探出壳体外用于与接触器模块电连接,所述的下连接板包括沿底壁的平行方向延伸的下连接板主体和由下连接板主体的端部折弯构成的下连接板接线端,下连接板接线端探出壳体外用于与断路器模块电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定位装置为在底座上开设的与具有底壁的容纳腔相连接的限位槽,所述的下连接板主体容设在限位槽内,所述的限位槽与所述的盖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用于对下连接板主体在平行于底壁的平面内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槽的槽侧壁、用于对下连接板主体在垂直于底壁的平面内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槽的槽底壁和盖。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用于将上连接板接线端与底座的顶部相固定的紧固件。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定位装置包括将下连接板接线端与底座的底部相固定的紧固件。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排和电流互感器分别为并列设置的三个。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容纳腔和限位槽也分别为并排布置的三个,所述的限位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各个下连接板主体进行隔离的第一相间隔板以及用于容纳电源线束和电流互感器线束的集线槽。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上设置有用于对各个上连接板主体进行隔离的第二相间隔板。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对电流互感器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对连接排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使得电流互感器与连接排之间保持间隔设置,避免电流互感器与连接排直接接触,减少了连接排对电流互感器的热传递,降低了连接排温升对电流互感器的影响,从而确保电流互感器在使用期限内更好的高效率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连接排与电流互感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限位槽、111.槽侧壁、112.槽底壁、113.下侧、12.容纳腔、120.腔壁、121.顶壁、122.侧壁、123.侧壁、124.底壁、13.紧固件、131.螺母腔、132.接线螺母、14.卡扣、15.集线槽、16.支撑件、17.第一相间隔板;2.盖、21.卡脚、22.开口、23.凸起、24.第二相间隔板;3.连接排、31.上连接板、311.上连接板接线端、3111.接线孔、312.连接板主体、3121.焊接孔、32.连接柱、321.圆柱状凸台、33.下连接板、331.下连接板接线端、3311.接线孔、332.连接板主体、3321.焊接孔;4.电流互感器、41.轴向通孔、42.电流互感器线束;5.电源线束、51.导电板、52.信号接收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其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断路器模块和接触器模块以及设置在断路器模块和接触器模块之间的本技术所述的连接模块。如图1、图2所示,连接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连接排3和穿设在连接排3上的电流互感器4,连接排3的一端与断路器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接触器模块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技术创新点: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对连接排3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藉由第一、第二定位装置使得电流互感器4与连接排3之间保持间隔设置。如图3,所述的连接排3包括上连接板31、与上连接板31连接并穿过电流互感器4的轴向通孔41的连接柱32、与连接柱32的另一端连接的下连接板33。连接柱32的长度大于轴向通孔41的长度。如图2、图4及图5,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座1和盖2,底座1和盖2通过底座1上的卡扣14和盖2上的卡脚21相卡合固定,底座1上开设有容纳腔12,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进行径向限位的容纳腔12的腔壁120以及由盖2和容纳腔12的底壁124配合构成的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壁。腔壁120上构成有图4所示位置的两侧壁122、123和顶壁121,两侧壁122、123的底部呈与电流互感器的圆周侧壁相配合的圆弧状,通过两侧壁122、123和顶壁121对电流互感器4进行径向限位。限位壁由盖2和容纳腔12的底壁124配合构成,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的连接柱32沿底壁124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的上连接板31包括沿底壁124的平行方向延伸的上连接板主体312和由上连接板主体312的端部折弯构成的上连接板接线端311,使得上连接板31呈“L”形,上连接板31位于壳体外且上连接板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刚性连接排(3)和穿设在连接排(3)上的电流互感器(4),所述的连接排(3)的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断路器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接触器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对连接排(3)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藉由第一、第二定位装置使得电流互感器(4)与连接排(3)之间保持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刚性连接排(3)和穿设在连接排(3)上的电流互感器(4),所述的连接排(3)的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断路器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接触器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用于对连接排(3)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藉由第一、第二定位装置使得电流互感器(4)与连接排(3)之间保持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排(3)包括上连接板(31)、与上连接板(31)连接并穿过电流互感器(4)的轴向通孔(41)的连接柱(32)、与连接柱(32)的另一端连接的下连接板(33),所述的连接柱(32)的长度大于所述的轴向通孔(41)的长度;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座(1)和盖(2),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容纳腔(12),所述的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进行径向限位的容纳腔(12)的腔壁(120)、以及由盖(2)和容纳腔(12)的底壁(124)配合构成的用于对电流互感器(4)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32)沿底座(1)的底壁(124)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的上连接板(31)包括沿底壁(124)的平行方向延伸的上连接板主体(312)和由上连接板主体(312)的端部折弯构成的上连接板接线端(311),上连接板接线端(311)探出壳体外用于与接触器模块电连接,所述的下连接板(33)包括沿底壁(124)的平行方向延伸的下连接板主体(332)和由下连接板主体(332)的端部折弯构成的下连接板接线端(331),下连接板接线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阳顾怡文季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