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换角度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34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换角度模板,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采用木模板支设时不易加固且容易产生质量缺陷和浪费的问题,具有易加固、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变换角度的技术效果,其技术方案为:至少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的交界面处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紧固件紧固连接。

Adjustable angle tem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ngeable angle template,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not easy to be reinforced and easily produces quality defects and waste, which is easy to be reinforced and can change angles at any ti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field. The first template body and the second template body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template body and the second template body by the rotating connector set vertically, and the interface of the first template body and the second template body is also fastened by a fastener with a transverse se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换角度模板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用模板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换角度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浇筑异形混凝土结构或排水沟拐角时,通常都用木模板支设并确定角度。对于传统的木模板支护有如下局限性:1、异形结构模板支设接茬处不易加固、处理;2、异形结构模板支设接茬处容易漏浆,产生缺棱、掉角等质量缺陷;3、异形结构模板容易浪费。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模板支设产生的以上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换角度模板,其具有易加固、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变换角度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可变换角度模板,至少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的交界面处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紧固件紧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均竖向设置,转动连接件设置于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的交界面处。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件的长度与第一模板体、第二模板体的高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板体在与第二模板体交界面处上部设有第一套筒,第二模板体在与第一模板体交界面处下部设有第二套筒,转动连接件穿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件为转轴,转轴套设多个轴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板体在与第二模板体交界面处设有多个第一横向插孔,所述第二模板体在与第一模板体交界面处设有多个第二横向插孔,紧固件穿过第一横向插孔和第二横向插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插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模板,将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在进行支护时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变换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的角度,使其更加满足现场施工对支护角度的要求。本技术的模板,在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交界处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紧固件紧固连接,在将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转动至合适角度,采用紧固件紧固,能保证模板支护的牢固性。本技术的模板,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均设置套筒,在套筒内穿设转动连接件将二者转动连接,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本技术的模板,在使用完毕后,容易拆卸,可以重复循环利用,也就避免了木模板的浪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图3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第一模板体,2第二模板体,3转动连接件,4紧固件,5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7轴承,8第一横向插孔。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采用木模板支设时不易加固且容易产生质量缺陷和浪费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变换角度模板。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可变换角度模板,至少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模板体1和第二模板体2,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连接组成一个组件,本技术的模板可以设置多组这样的组件连接而成,具体数量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要求而定。第一模板体1和第二模板体2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3连接,将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在进行支护时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变换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的角度,使其更加满足现场施工对支护角度的要求。第一模板体1和第二模板体2的交界面处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紧固件4紧固连接;在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交界处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紧固件紧固连接,在将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转动至合适角度,采用紧固件紧固,能保证模板支护的牢固性。第一模板体1和第二模板体2均竖向设置,转动连接件3设置于第一模板体1和第二模板体2的交界面处。转动连接件3的长度与第一模板体1、第二模板体2的高度相等。第一模板体1在与第二模板体2交界面处上部设有第一套筒5,第二模板体2在与第一模板体1交界面处下部设有第二套筒6,转动连接件3穿过第一套筒5和第二套筒6设置。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均设置套筒,在套筒内穿设转动连接件将二者转动连接,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3采用转轴,转轴套设多个轴承7,第一模板体1和第二模板体2可以方便的调整角度。第一模板体1在与第二模板体2交界面处设有多个第一横向插孔8,第二模板体2在与第一模板体1交界面处设有多个与第一横向插孔8同样的第二横向插孔,紧固件4穿过第一横向插孔8和第二横向插孔设置。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采用插销,将第一模板体1和第二模板体2紧固连接。本技术的模板的具体使用过程为:组合各模板体→组合完成后放到模板支设位置→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调整模板体之间角度→临时加固后对角度重新检查→无误后再对模板整体加固→在横向插孔设置插销紧固件→整个支护模板加固。本技术的模板支护的安装进度要优于常规木模板支护;易加固、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变换角度;可以重复利用,进而避免木模板的浪费,保护生态资源,提高拆模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变换角度模板

【技术保护点】
可变换角度模板,其特征是,至少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的交界面处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紧固件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换角度模板,其特征是,至少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转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的交界面处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紧固件紧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均竖向设置,转动连接件设置于第一模板体和第二模板体的交界面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模板,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连接件的长度与第一模板体、第二模板体的高度相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换角度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模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现利张亮杨灿孙玉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