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67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岩棉切割技术领域,具体为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组支架,两组所述支架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两组所述支架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N型支架,所述第一N型支架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刀具安装轴,所述刀具安装轴的右侧贯穿第一N型支架的两组竖杆,两组所述第一N型支架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集尘罩,能够保证岩棉切割的尺寸的准确性,且满足不同尺寸的岩棉条的切割需要,在切割完成的同时能够将岩棉条整理整齐,便于后续加工,该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Optical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rock wool cutt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rock wool cutting technology, specifically a rock wool cutting equipment with light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including two sets of support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two sets of support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a secon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he top left of the two sets of supports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N type bracket, The left top of the first N bracket is equipped with a servo motor, the right power output of the servo motor is equipped with a tool mounting shaft,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ol mounting shaft runs through two sets of vertical rods of the first N support, and the dust cover is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irst N type bracket of the two groups to guarantee the rock wool. The accuracy of the size of the cutting and the cutting needs of the rock slivers of different sizes can be met, while the cutting is completed, the cotton sliver can be tidy and orderly, 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subsequent processing. The invention is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棉切割
,具体为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
技术介绍
岩棉产品均采用优质玄武岩、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材料,经1450℃以上高温熔化后采用国际先进的四轴离心机高速离心成纤维,同时喷入一定量粘结剂、防尘油、憎水剂后经集棉机收集、通过摆锤法工艺,加上三维法铺棉后进行固化、切割,形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岩棉产品,在岩棉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块状的岩棉切割成条状,现有的岩棉切割装置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岩棉切割的尺寸,切割完胜的岩棉不够整齐,不便于后续的压缩和打包,为此,我们提出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岩棉切割装置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岩棉切割的尺寸,切割完胜的岩棉不够整齐,不便于后续的压缩和打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组支架,两组所述支架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两组所述支架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N型支架,所述第一N型支架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刀具安装轴,所述刀具安装轴的右侧贯穿第一N型支架的两组竖杆,所述刀具安装轴位于第一N型支架内腔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刀片,所述第一N型支架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液压装置,两组所述第一液压装置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在伺服电机的顶部和刀具安装轴的顶部右侧,两组所述第一N型支架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集尘罩,所述集尘罩远离第一N型支架的一端均连接有吸尘装置,两组所述吸尘装置分别位于第一N型支架的左右两侧底部,两组所述支架相视一面的左侧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位于第一N型支架的左侧,且第一电动伸缩杆位于第一传送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辊轮支架安装有挤压辊轮,两组所述支架的顶部表面中央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液压装置和支杆,两组所述支杆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二液压装置的右侧动力输出端上,两组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转轴的端部安装有摆动电机,所述摆动电机安装在支杆的侧壁顶部,两组所述支架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N型支架,所述第二N型支架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固定挡板,两组所述支架上均安装有光电开关,且光电开关位于第二N型支架的下方,两组所述支架相视的一面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位于转轴和第二N型支架之间,且第二电动伸缩杆位于第二传送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挤压板,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伺服电机、第一液压装置、吸尘装置、第一电动伸缩杆、摆动电机、光电开关、第二电动伸缩杆、气缸和第二液压装置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表面均匀开有与刀片相配合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吸尘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岩棉粉碎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N型支架的两组竖杆上均开有与刀具安装轴相配合的活动槽。优选的,所述支杆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架的顶部表面开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优选的,所述挤压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弹簧,所述下挡板的底部均匀开有球轮槽,所述球轮槽的内腔镶嵌有球轮。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为交流伺服电机并且为同步无刷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为钕铁硼永磁材料,所述伺服电机自带有编码器。优选的,所述光电开关设有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光电开关采用集成电路和SMT表面安装工艺而制造成,所述光电开关采用脉冲调制式的主动式光电探测系统,并采用冷光源的红外光。优选的,所述刀片采用碳钢合金材质制成,且刀片的刀刃上涂覆有金刚石涂层,所述金刚石涂层的磨粒的平均粒径为25μm以下。优选的,所述的控制装置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硬件结构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它包括电源、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通信模块,其中,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10%-15%内,中央处理单元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存储器含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程序存储器,存贮器为2k,数字量为248点,模拟量35路,中央处理单元为处理速度为0.8-1.2毫秒的中央处理单元,所述的控制装置为晶闸管输出,晶闸管输出带负载的能力为0.2安培,响应时间为1毫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提出的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能够保证岩棉切割的尺寸的准确性,且满足不同尺寸的岩棉条的切割需要,在切割完成的同时能够将岩棉条整理整齐,便于后续加工,该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靠性高。本专利技术采用PLC,而且本专利技术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应的保护电路及自诊断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编程容易,PLC的编程采用继电器控制梯形图及命令语句,其数量比微型机指令要少得多,本专利技术的指令只有16条。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梯形图分析,梯形图形象而简单,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就可进行编程。本专利技术组态灵活。由于PLC采用积木式结构,用户只需要简单地组合,便可灵活地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因此,非常适用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光电开关、光电开关具有体积小、功能多、寿命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距离远以及抗光、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N型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N型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圧板结构示意图。图1中:1支架、2第一传送装置、3第二传送装置、4第一N型支架、5伺服电机、6刀具安装轴、7刀片、8第一液压装置、9吸尘装置、10集尘罩、11第一电动伸缩杆、12挤压辊轮、13支杆、14摆动电机、15转轴、16活动挡板、17第二N型支架、18光电开关、19第二电动伸缩杆、20挤压板、201上挡板、202下挡板、203弹簧、204球轮槽、205球轮、21控制装置、22气缸、23固定挡板、24第二液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组支架1,两组所述支架1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2和第二传送装置3,两组所述支架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N型支架4,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刀具安装轴6,所述刀具安装轴6的右侧贯穿第一N型支架4的两组竖杆,所述刀具安装轴6位于第一N型支架4内腔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刀片7,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液压装置8,两组所述第一液压装置8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在伺服电机5的顶部和刀具安装轴6的顶部右侧,两组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集尘罩10,所述集尘罩10远离第一N型支架4的一端均连接有吸尘装置9,两组所述吸尘装置9分别位于第一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

【技术保护点】
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组支架(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架(1)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2)和第二传送装置(3),两组所述支架(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N型支架(4),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刀具安装轴(6),所述刀具安装轴(6)的右侧贯穿第一N型支架(4)的两组竖杆,所述刀具安装轴(6)位于第一N型支架(4)内腔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刀片(7),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液压装置(8),两组所述第一液压装置(8)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在伺服电机(5)的顶部和刀具安装轴(6)的顶部右侧,两组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集尘罩(10),所述集尘罩(10)远离第一N型支架(4)的一端均连接有吸尘装置(9),两组所述吸尘装置(9)分别位于第一N型支架(4)的左右两侧底部,两组所述支架(1)相视一面的左侧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11),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1)位于第一N型支架(4)的左侧,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1)位于第一传送装置(2)的上方,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1)的另一端通过辊轮支架安装有挤压辊轮(12),两组所述支架(1)的顶部表面中央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液压装置(24)和支杆(13),两组所述支杆(13)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二液压装置(24)的右侧动力输出端上,两组所述支杆(13)之间设置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挡板(16),所述转轴(15)的端部安装有摆动电机(14),所述摆动电机(14)安装在支杆(13)的侧壁顶部,两组所述支架(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N型支架(17),所述第二N型支架(17)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气缸(22),所述气缸(22)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固定挡板(23),两组所述支架(1)上均安装有光电开关(18),且光电开关(18)位于第二N型支架(17)的下方,两组所述支架(1)相视的一面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9),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9)位于转轴(15)和第二N型支架(17)之间,且第二电动伸缩杆(19)位于第二传送装置(3)的上方,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9)的另一端安装有挤压板(20),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控制装置(21),所述控制装置(21)分别与第一传送装置(2)、第二传送装置(3)、伺服电机(5)、第一液压装置(8)、吸尘装置(9)、第一电动伸缩杆(11)、摆动电机(14)、光电开关(18)、第二电动伸缩杆(19)、气缸(22)和第二液压装置(24)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光机电一体化的岩棉切割设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组支架(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架(1)之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2)和第二传送装置(3),两组所述支架(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N型支架(4),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刀具安装轴(6),所述刀具安装轴(6)的右侧贯穿第一N型支架(4)的两组竖杆,所述刀具安装轴(6)位于第一N型支架(4)内腔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刀片(7),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液压装置(8),两组所述第一液压装置(8)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在伺服电机(5)的顶部和刀具安装轴(6)的顶部右侧,两组所述第一N型支架(4)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集尘罩(10),所述集尘罩(10)远离第一N型支架(4)的一端均连接有吸尘装置(9),两组所述吸尘装置(9)分别位于第一N型支架(4)的左右两侧底部,两组所述支架(1)相视一面的左侧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11),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1)位于第一N型支架(4)的左侧,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1)位于第一传送装置(2)的上方,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1)的另一端通过辊轮支架安装有挤压辊轮(12),两组所述支架(1)的顶部表面中央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液压装置(24)和支杆(13),两组所述支杆(13)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二液压装置(24)的右侧动力输出端上,两组所述支杆(13)之间设置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挡板(16),所述转轴(15)的端部安装有摆动电机(14),所述摆动电机(14)安装在支杆(13)的侧壁顶部,两组所述支架(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N型支架(17),所述第二N型支架(17)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气缸(22),所述气缸(22)的底部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固定挡板(23),两组所述支架(1)上均安装有光电开关(18),且光电开关(18)位于第二N型支架(17)的下方,两组所述支架(1)相视的一面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9),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9)位于转轴(15)和第二N型支架(17)之间,且第二电动伸缩杆(19)位于第二传送装置(3)的上方,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9)的另一端安装有挤压板(20),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控制装置(21),所述控制装置(21)分别与第一传送装置(2)、第二传送装置(3)、伺服电机(5)、第一液压装置(8)、吸尘装置(9)、第一电动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睿李辰峰高建宁柏双友周桢黄文明华佳李治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鼎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