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78467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8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所述方法为于9月初采挖朱顶红,将整个带叶的植株立即转移至温室,平铺于苗床上,种球和叶片不要堆叠,避免损伤叶片,然后在朱顶红植株上面覆盖一层不透光的薄膜,在通风、温度25~30℃、湿度20~60%条件下放置1~2周,待叶片刚好完全萎蔫枯黄后进行种球切割、消毒、小鳞茎诱导和移栽育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显著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比现有技术提早3个月),从而可大大增加翌年种球生长期,有利于新种球的营养积累和商品种球的生产。鳞茎切割后4~8周,双鳞茎繁殖体成活率可达97%,平均每个繁殖体最多可产生3.1个小鳞茎,小鳞茎移栽成活率可达100%,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An efficient propagation method for early bulbous red bulb propagation tim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fficient breeding method for the breeding time of early red crown red bulb. The method is to excavate and dig Zhu top red at the beginning of September, transfer the whole leaf of the whole leaf immediately to the greenhouse, spread it on the seedbed, do not stack the ball and leaf, avoid the damage of the leaves, and cover a layer of opaque on the red plants. The film was placed for 1~2 week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ventilation, temperature 25~30, and humidity 20 to 60%. After the leaves were completely wilted and yellow, seed cutting, disinfection, induction of small bulbs and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were carried out.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eproduction time of the bulb of the red crown red (3 months earlier tha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us greatly increas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the next year's bulb,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accumulation of new species of ball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mmodity ball. 4~8 weeks after the bulb was cut,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double bulb propagating body could reach 97%, and the average of each reproductive body could produce 3.1 small bulbs,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small bulbs could reach 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无性繁殖
,具体地,公开了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朱顶红(HippeastrumhybridumHort.)又名朱顶兰、孤挺花、华胄兰等,为石蒜科朱顶红属重要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近年来,国外杂交大花朱顶红品种大量引入我国,深受消费者青睐。朱顶红早期多采分球繁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效率较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陆续对朱顶红鳞茎扦插繁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张少艾和唐品芳(1995)报道了朱顶红采用2~3层带有基盘鳞茎片扦插成功。张克中等(2001)和田青松等(2008)研究表明,不同层次的鳞片繁殖率为外层>内层。田青松等(2008)认为切割16等份较好,而吕文涛等(2012)则认为切割32等份较好。吴永鹏等(2016)利用吲哚乙酸处理对朱顶红扦插鳞茎的生根率和仔球率进行了优化。田青松等(2008)和娄晓明等(2016)研究表明:采用鳞茎切割扦插繁殖时,品种间的繁殖率和生长量差异明显。原雅玲等(2008)研究表明,12月份是鳞茎扦插繁殖的最佳时机;繁殖时间过早,鳞茎尚未成熟,其养分积累不充分;翌年1月份后繁殖,由于根、芽发育晚,栽植时间就得推迟,从而影响来年的生长量。综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朱顶红种球鳞茎切割繁殖技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道的研究工作均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开展的,在这些地区,朱顶红具有冬季生长停滞甚至落叶休眠的特性。近年来,专利技术人所在单位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南尤其是广州以南热带地区,朱顶红冬季没有休眠,几乎可以周年生长。因此,我国华南热带地区极适合朱顶红种苗繁殖和商品种球生产。由于没有冬季休眠的限制,华南地区朱顶红鳞茎繁殖理论上完全可以提前至9月初进行,这样就能保证翌年充足的生长时间和种球营养积累。然而,9月初全国各地(包括华南热带地区)的朱顶红种球均未完成充分的营养积累,按照现有的技术进行鳞茎扦插,繁殖效率将受到种球营养积累不足的不利影响。另外,如何提高朱顶红双鳞片繁殖体的存活率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朱顶红繁殖受时间限制以及双鳞片繁殖体成活率不高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克服了因朱顶红种球提早采收而造成种球营养积累不足的问题,显著提早朱顶红种球切割繁殖的时间;可大大增加翌年种球生长时间,有利于新种球的营养积累和商品种球的生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繁殖方法,于9月初采挖朱顶红,将整个带叶的植株进行遮光通风预处理1~2周,待叶片刚好完全萎蔫枯黄后进行种球切割、消毒、小鳞茎诱导和移栽育苗。朱顶红在9月初时,整个植株叶片就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其种球的营养积累较少,还不足以进行鳞茎的繁殖,且能得到的鳞茎繁殖体数目过少,不符合实际的生产需求。本专利技术发现,将9月初采集的完整的朱顶红植株进行适当时间的遮光通风预处理,利用植物在逆境中的自我营养调控机制,促使叶片中养分“回流”至鳞茎中,使种球营养积累得以继续,可在短时间内使种球继续变大变硬实,最大可增重15%~20%,显著增加使鳞茎的切割数目,同时变硬实的种球较初收的种球具有更高的成活率。优选地,所述预处理为将采收的朱顶红立即转移至温室,平铺于苗床上,种球和叶片不要堆叠,避免损伤叶片,然后在朱顶红植株上面覆盖一层不透光的薄膜,在通风、温度25~30℃、湿度20~60%条件下放置1~2周;为了使营养更多的“回流”到种球,要选择生长旺盛的朱顶红植株,并且在处理或搬运过程中保证不损伤叶片,尽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同时,放置的时间会对朱顶红种球的营养累积有显著影响,当时间放置时间超过两周后,由于种球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养分,又会造成种球重量减轻,不利于后续的鳞茎切割和繁殖。优选地,所述小鳞茎诱导为将种球切割后的双鳞片繁殖体与预先混有1~2%消毒液的蛭石装入自封袋中,充分混匀,再置于黑暗处24~26℃培养4~8周;由于鳞茎很容易腐烂,这也是目前造成鳞茎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在小鳞茎诱导阶段,通过在自封袋中的蛭石基质中添加适量含有杀菌剂(防治真菌、细菌病害)消毒液,既能满足小鳞茎诱导过程对湿度的要求,又不至于由于基质水分过多,引起病害造成腐烂。采用密封的塑料自封袋包装,可以保持里面空气湿度的稳定。同时,保持24~26℃稳定温度能够保证小鳞茎快速诱导产生,大大缩短小鳞茎诱导时间。上述措施使双鳞茎繁殖体成活率可达97%,4~8周后,平均每个繁殖体最多可产生3.1个小鳞茎。优选地,所述双鳞片繁殖体与蛭石的质量体积比为1kg:5~15L。优选地,所述种球切割为去除预处理后的朱顶红的枯黄死叶、根和鳞茎外围皮膜,用消过毒的刀将种球纵切16等份,再按双鳞片方式切成60~100块带有鳞茎盘的双鳞片繁殖体。由于朱顶红的种球昂贵,尽可能多的切出鳞茎繁殖体无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种球的大小决定着能切出的双鳞片繁殖体的数目,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朱顶红植株遮光通风处理对种球切割数有显著提高。优选地,所述消毒为将切割好的双鳞片繁殖体用水轻轻冲洗1~3分钟,清除伤口表面汁液后置于消毒液中浸泡5~30分钟,再将双鳞片繁殖体于通风、温度24~26℃、湿度20%~50%条件下放置6~24小时。优选地,所述育苗为在地面上平铺厚度10~15厘米的蛭石作为基质,小鳞茎上再覆盖1~2cm厚度的蛭石,用消毒液淋透,保持温度20~30℃;待小鳞茎长出新叶和新根后,每周淋施1次浓度为0.1~0.3%的高磷钾复合水肥,蛭石见干后及时淋水,每周叶面喷施1次消毒液,进行病预防害。优选地,所述小鳞茎的种植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优选地,所述消毒液含有0.05~0.2%吡唑醚菌酯和100~500mg/L硫酸链霉素。优选地,所述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种球收获:9月初,将朱顶红植株(带叶)挖出,清除泥土。注意不要损伤叶片,保持叶片完好;不要使叶片弯折损伤。S2.干燥处理:将采收朱顶红立即转移至温室,平铺于铁丝网苗床上,床面距离地面≥50厘米,网孔直径1~5厘米。注意平铺时种球和叶片不要堆叠;注意不要损伤叶片。然后在朱顶红植株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1.5~2.5丝米的银黑塑料薄膜(不透光),银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保持通风,保持温度25~30℃,保持空气湿度20~60%。S3.种球切割:上述遮光通风处理1~2周后,待叶片完全枯萎发黄,种球明显增大后,除去枯黄死叶、根和鳞茎外围皮膜,用消过毒的刀将种球纵切16等份,再按双鳞片方式切成60~100块带有鳞茎盘的双鳞片繁殖体。S4.双鳞片繁殖体的消毒处理:将切割好的双鳞片繁殖体装于网兜袋中,用流动的自来水轻轻冲洗1~3分钟,清除伤口表面汁液,然后置于消毒液中浸泡5~30分钟。然后将双鳞片繁殖体置于通风6~24小时,温度24~26℃,空气湿度20%~50%;其中,消毒液成分为0.05~0.2%吡唑醚菌酯和100~500mg/L硫酸链霉素。S5.小鳞茎诱导:将双鳞片繁殖体与蛭石(粒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高效繁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于9月初采挖朱顶红,将整个带叶的植株进行遮光通风预处理1~2周,待叶片刚好完全萎蔫枯黄后进行种球切割、消毒、小鳞茎诱导和移栽育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早朱顶红鳞茎繁殖时间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于9月初采挖朱顶红,将整个带叶的植株进行遮光通风预处理1~2周,待叶片刚好完全萎蔫枯黄后进行种球切割、消毒、小鳞茎诱导和移栽育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为将采收的朱顶红立即转移至温室,平铺于苗床上,种球和叶片不要堆叠,避免损伤叶片,然后在朱顶红植株上面覆盖一层不透光的薄膜,在通风、温度25~30℃、湿度20~60%条件下放置1~2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鳞茎诱导为将种球切割后的双鳞片繁殖体与预先混有1~2%消毒液的蛭石装入自封袋中,充分混匀,再置于黑暗处24~26℃培养4~8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鳞片繁殖体与蛭石的质量体积比为1kg:5~15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球切割为去除预处理后的朱顶红的枯黄死叶、根和鳞茎外围皮膜,用消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波孙映波黄丽丽张佩霞朱根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