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66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包括呈“工”型结构的灭弧罩,“工”型结构分隔出独立的两个灭弧腔体,灭弧罩的侧壁具有安装槽,灭弧腔体中设置有多片灭弧栅片,灭弧栅片的两侧滑入安装槽进行安装后,由灭弧罩侧边安装外罩板限位灭弧栅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令灭弧栅片较稳定的位于其到位位置,而后统一的在灭弧罩侧边安装外罩板来限位灭弧栅片,可以快速的完成安装,无论是人工还是自动线装配都非常方便,也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设备和调试,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原来灭弧栅片插设入两侧小孔再放在特定的工装夹具内通过冲床等工艺装备铆接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
本技术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
技术介绍
灭弧室用以限制转换开关部件间断开时所产生的电弧,有时也可以起到辅助灭弧的作用。就原理来讲,产生电弧的根本原因在于开关电器触头本身及触头周围的介质中含有大量游离的电子,当弧触头断开时,如果触头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而且电路电流也达到最小生弧电流时,就会激励上述游离的电子而形成电弧。上述形成的电弧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电弧的高温使空气膨胀,灭弧室气压过高不及时排出易导致外壳破裂,更严重的会引发安全事故。传统的灭弧室都是由多片灭弧栅片叠加并分隔成一定距离后铆接而成。工艺难点是需要一片一片装配在旁边的固定板的小孔内再放在特定的工装夹具内通过冲床等工艺装备铆接,装配麻烦,既废时又废力。即使采用自动线铆装,也需要设计比较复杂的工艺装备,还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调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提高安装效率,有效隔离并灭弧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包括呈“工”型结构的灭弧罩,“工”型结构分隔出独立的两个灭弧腔体,灭弧罩的侧壁具有安装槽,灭弧腔体中设置有多片灭弧栅片,灭弧栅片的两侧滑入安装槽进行安装后,由灭弧罩侧边安装外罩板限位灭弧栅片。作为一种改进,灭弧栅片包括栅片本体和设置于栅片本体两侧的插块,插块滑入安装槽进行安装后,由外罩板设置于安装槽的槽口对插块进行限位。作为一种改进,灭弧罩包括中部的中罩板和设置在中罩板两侧的侧罩板,安装槽位于侧罩板上,外罩板具有一容纳槽,外罩板从外侧安装至侧罩板处令侧罩板容纳于容纳槽中,容纳槽的侧壁覆盖安装槽的槽口对插块进行限位。作为一种改进,外罩板、侧罩板、中罩板上设置有对应的穿孔,当外罩板、侧罩板、中罩板对应安装后,由铆钉穿过穿孔将三者铆接。作为一种改进,外罩板和中罩板安装到位时上下高度相匹配。作为一种改进,栅片本体在灭弧腔体中均匀的倾斜排列设置,灭弧栅片相对灭弧腔体靠内一侧高于靠外一侧。作为一种改进,栅片本体相对灭弧腔体靠内一侧设置缺口,栅片本体相对灭弧腔体靠外一侧设置“U”型槽,各个栅片本体上下对齐排列的缺口和“U”型槽分别形成引弧通道。作为一种改进,外罩板设置于灭弧栅片两侧并从两侧围住灭弧栅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灭弧栅片滑入灭弧罩上的安装槽来进行容纳安装,可以令灭弧栅片较稳定的位于其到位位置,而后统一的在灭弧罩侧边安装外罩板来限位灭弧栅片,可以快速的完成安装,无论是人工还是自动线装配都非常方便,也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设备和调试,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原来灭弧栅片插设入两侧小孔再放在特定的工装夹具内通过冲床等工艺装备铆接的麻烦;该设置方式令灭弧罩可以预先安装成型,可以更好的分隔出完全隔离、没有气隙的两个灭弧腔体,可以保证两个灭弧腔体内因触头分合而产生电弧时,不会因气隙的存在而形成不同电源之间的短路,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呈“工”型结构的灭弧罩1,“工”型结构分隔出独立的两个灭弧腔体2,灭弧罩1的侧壁具有安装槽11,灭弧腔体2中设置有多片灭弧栅片3,灭弧栅片3的两侧滑入安装槽11进行安装后,由灭弧罩1侧边安装外罩板4限位灭弧栅片3。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先将灭弧栅片3两侧滑入灭弧罩1上的安装槽11,其保证了灭弧栅片3的稳定,然后安装上外罩板4来限位灭弧栅片3,大大降低了装配的难度,有利于将灭弧栅片3与灭弧罩1轻松的定位成一体,无论是人工还是自动线装配都非常方便,也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设备和调试,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原来灭弧栅片插设入两侧小孔再放在特定的工装夹具内通过冲床等工艺装备铆接的麻烦;该设置方式令灭弧罩1可以预先安装成型,可以更好的分隔出完全隔离、没有气隙的两个灭弧腔体2,可以保证两个灭弧腔体2内因触头分合而产生电弧时,不会因气隙的存在而形成不同电源之间的短路,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灭弧栅片3包括栅片本体31和设置于栅片本体31两侧的插块32,插块32滑入安装槽11进行安装后,由外罩板4设置于安装槽11的槽口对插块32进行限位。插块32的设置方式可以轻松的滑入安装槽11,这种安装方式不费力,并且依靠重力即可令插块32留在安装槽11中,然后由外罩板4设置于安装槽11的槽口限位,外罩板4进一步与栅片本体31相贴将栅片本体31稳定在灭弧腔体2中,外罩板4可以根据结构需要设置为一块或多块,令其与灭弧罩1配合安装限位于安装槽11的槽口位即可。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灭弧罩1包括中部的中罩板12和设置在中罩板12两侧的侧罩板13,安装槽11位于侧罩板13上,外罩板4具有一容纳槽41,外罩板4从外侧安装至侧罩板13处令侧罩板13容纳于容纳槽41中,容纳槽41的侧壁覆盖安装槽11的槽口对插块32进行限位。该种实施方式令外罩板4为一大块板状结构,与侧罩板13配合安装后形成在侧边的整体板面;中罩板12与两侧侧罩板13垂直连接成“工”字型;侧罩板13完全嵌入容纳槽41中,可以在侧罩板13嵌入到位时做到内侧壁与外罩板4内侧壁向平,围成完整的灭弧腔体2,良好限位灭弧栅片3;侧罩板13在外罩板4上相嵌的结构更稳定的限位了插块32,使整体成为了极其完整稳定的安装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外罩板4、侧罩板13、中罩板12上设置有对应的穿孔5,当外罩板4、侧罩板13、中罩板12对应安装后,由铆钉6穿过穿孔5将三者铆接。具体的,穿孔5可以设置上下两组,通过上下两个位置的铆钉6结构穿过穿孔5铆接,按照外罩板4、侧罩板13、中罩板12、侧罩板13、外罩板4的排列顺序将其装为一体,形成稳定的整体,可以令灭弧栅片3牢固固定。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外罩板4和中罩板12安装到位时上下高度相匹配。当通过容纳槽41来嵌入侧罩板13后,外罩板4如在侧罩板13外套设的大罩板,其与中罩板12保持上下高度相匹配,如图1所示,其形成整体平整的矩形体结构,便于灭弧室与其他结构安装配合,良好的在双电源转换开关中安装使用。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栅片本体31在灭弧腔体2中均匀的倾斜排列设置,灭弧栅片3相对灭弧腔体2靠内一侧高于靠外一侧。如图1、2所示,为灭弧室正常安装使用时的位置状态,弧触头位于灭弧腔体2下部靠外,电弧的产生可以随着灭弧栅片3的倾斜方向向上方空间引出,有利于电弧燃烧时候的传导和气体的流动,降低灭弧室内的压力和温度。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栅片本体31相对灭弧腔体2靠内一侧设置缺口33,栅片本体31相对灭弧腔体2靠外一侧设置“U”型槽34,各个栅片本体31上下对齐排列的缺口33和“U”型槽34分别形成引弧通道。上下对齐的栅片本体31上相连的“U”型槽34和缺口33形成各自的引弧通道,有利于电弧燃烧时候的传导和气体的流动,降低灭弧室内的压力和温度。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包括呈“工”型结构的灭弧罩(1),所述“工”型结构分隔出独立的两个灭弧腔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1)的侧壁具有安装槽(11),所述灭弧腔体(2)中设置有多片灭弧栅片(3),所述灭弧栅片(3)的两侧滑入安装槽(11)进行安装后,由灭弧罩(1)侧边安装外罩板(4)限位灭弧栅片(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包括呈“工”型结构的灭弧罩(1),所述“工”型结构分隔出独立的两个灭弧腔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1)的侧壁具有安装槽(11),所述灭弧腔体(2)中设置有多片灭弧栅片(3),所述灭弧栅片(3)的两侧滑入安装槽(11)进行安装后,由灭弧罩(1)侧边安装外罩板(4)限位灭弧栅片(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3)包括栅片本体(31)和设置于栅片本体(31)两侧的插块(32),所述插块(32)滑入安装槽(11)进行安装后,由外罩板(4)设置于安装槽(11)的槽口对插块(32)进行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1)包括中部的中罩板(12)和设置在中罩板(12)两侧的侧罩板(13),所述安装槽(11)位于侧罩板(13)上,所述外罩板(4)具有一容纳槽(41),所述外罩板(4)从外侧安装至侧罩板(13)处令侧罩板(13)容纳于容纳槽(41)中,所述容纳槽(41)的侧壁覆盖安装槽(11)的槽口对插块(32)进行限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辉李志明王晓平但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