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苏娟专利>正文

执手用方杆以及带有该方杆的门锁执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986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执手用方杆,包括方杆本体,所述方杆本体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当方杆本体插设进安装孔时、用于抵紧安装孔侧壁且发生形变的挠性件,所述挠性件与方杆本体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挠性件的定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通过设置在方杆本体上的挠性件用于弥补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之间形成的装配公差,从而提升了执手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执手用方杆以及带有该方杆的门锁执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执手用方杆以及带有该方杆的门锁执手。
技术介绍
门锁执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家居生活中。执手门锁包括外执手和内执手,二者通过方杆连接实现连动。公告号为CN2062992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开启门锁,它包括外面板、内面板、外执手、内执手、开启机构,及反锁机构。开启机构包括后转动片、前转动片,及方杆。前转动片上设置有外向的突起。反锁机构包括滑块、前拨片、反锁旋钮、连动片和后拨片,及在前拨片和后拨片之间设有与反锁旋钮连接的锁尺;前拨片与滑块之间为偏芯连接;所述的后拨片与连动片之间为偏芯连接。滑块上设置有多个滑行槽;所述的滑行槽内设置有限制滑块滑行的限位柱和限位钉。反锁旋钮转动后,驱动后拨片带动后拨片直线上升与后转动片接触;所述的前拨片被转动后,带动滑块直线上升。前拨片被转动后,带动滑块直线上升。上述专利中通过在外执手与内执手之间穿设方杆,通过方杆用于实现内执手与外执手之间的连动,而穿设连接的方式则必须要在内执手与外执手上都开设有供方杆穿设的安装孔;由于安装孔与方杆都是独立进行加工,而安装孔与方杆在加工的过程中都会存在有一定的加工误差,当方杆的加工误差与安装孔的加工误差累积在一起时,则会导致方杆与安装孔之间的装配公差较大,导致内执手或外执手在转动的过程中,内执手与外执手会产生一定的晃动,从而影响执手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更加紧密的执手用方杆。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执手用方杆,包括方杆本体,所述方杆本体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当方杆本体插设进安装孔时、用于抵紧安装孔侧壁且发生形变的挠性件,所述挠性件与方杆本体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挠性件的定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件用于实现挠性件在方杆本体上的固定,挠性件随着方杆本体插设进安装孔,通过方杆本体与安装孔孔壁对挠性件施加挤压作用力,使得挠性件发生形变;并由于挠性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弯曲形变量和强度,使得挠性件会产生向外扩张的复位作用力,从而用于弥补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之间形成的装配公差,使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之间的装配更加精密,从而提升执手的产品质量。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挠性件包括有多个向外凸出设置的形变凸起部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形变凸起部的连接部,所述的定位件设置在连接部上用于实现挠性件在方杆本体上的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之间对形变凸起部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形变凸起部发生形变;将定位件通过连接部对挠性件施加固定作用力,使得固定作用力能均匀的向外传导,从而实现挠性件在方杆本体上的更好固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杆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挠性件嵌设的放置槽,所述形变凸起部凸出于放置槽端口并可被安装孔的侧壁抵触发生形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的设置使得方杆本体在插设进安装孔时,挠性件的周边不会与安装孔的端面发生接触,从而使方杆本体能更加顺利的插设进安装孔;并通过安装孔的设置能实现对挠性件的更好限位,使挠性件在方杆本体上的固定更加方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形变凸起部与放置槽底部之间形成有供形变凸起部发生形变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间隙的设置使得形变凸起能产生更大程度上的形变,提升形变凸起部的形变范围,从而实现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之间的更好抵紧,使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之间的装配更加紧密。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形变凸起部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形变凸起部的两端朝向方杆本体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使得方杆本体在插设进安装孔时,安装孔的端面不会与形变凸起部的两端发生接触,并减少了形变凸起部在与安装孔端面发生接触时形成的阻力,使方杆本体能更加顺畅的插进安装孔。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形变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形变凸起部沿方杆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形变凸起部的自由端与放置槽的侧壁抵触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置槽与定位件之间的配合对形变凸起部的两端施加定位作用力,使得形变凸起部能保持更好的弯曲形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抵触放置槽底部,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连接部且嵌设进方杆本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穿过连接部并嵌设进方杆本体的方式,用于实现挠性件在方杆本体上的固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朝向方杆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贯穿方杆本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放置槽的车削加工更加方便,从而减少了方杆本体的生产成本。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杆本体的两端缩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口设置的方式减少了方杆本体的端面面积,使得方杆本体能更加顺畅的插设进安装孔。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更加紧密的门锁执手。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门锁执手,包括方杆以及执手本体,所述执手本体包括基座、锁具面板、转动穿设过基座的执手柄、设置在执手柄上且随之转动的拨叉以及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拨叉两角之间的定位柱,定位柱与执手柄之间连接有卷簧,执手柄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锁具面板上开设有供执手柄穿设并使基座不露出于锁具面板外侧面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挠性件抵紧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使得执手柄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从而提升执手的生产质量;并通过基座的设置用于实现执手柄与锁具面板之间的分离,可对发生破损的执手柄进行更换,并通过锁具面板的设置,保证了基座与外界的隔离,保证了门锁执手的防盗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方杆本体上的挠性件用于弥补方杆本体与安装孔之间形成的装配公差,从而提升了执手的生产质量;并通过将方杆本体端面设置为缩口、形变凸起部的形状设置为弧形的方式,使得方杆本体能更加顺畅的插设进安装孔。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中:1、方杆本体;2、挠性件;2.1、形变凸起部;2.2、连接部;3、定位件;4、放置槽;5、间隙;6、基座;7、锁具面板;8、执手柄;9、拨叉;10、定位柱;11、卷簧;12、安装孔;13、通孔;14、执手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考图1和图2,一种执手用方杆,包括方杆本体1,方杆本体1的两端面缩口设置。方杆本体1的侧壁且靠近于两端面的位置均开设有放置槽4,放置槽4的形状为平行于方杆本体1长度方向的长方形,放置槽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贯穿方杆本体1;放置槽4内放置有挠性件2,挠性件2的形状为偏平的长条形且与方杆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挠性件2包括两个形状相同的形变凸起部2.1以及连接两个形变凸起部2.1的连接部2.2,形变凸起部2.1沿挠性件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且与连接部2.2之间一体连接;形变凸起部2.1是通过弯折成弧形的方式形成且与放置槽4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的间隙5。挠性件2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放置槽4相对的两侧壁上,连接部2.2上设置有定位件3,定位件3为定位销,定位销穿过连接部2.2并嵌设进方杆本体1,从而实现连接部2.2在方杆本体1上的固定,挠性件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实施例二参考图3,一种门锁执手,包括执手本体14,执手本体14包括基座6以及一端穿设过基座6且与基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执手用方杆以及带有该方杆的门锁执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执手用方杆,包括方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杆本体(1)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当方杆本体(1)插设进安装孔(12)时、用于抵紧安装孔(12)侧壁且发生形变的挠性件(2),所述挠性件(2)与方杆本体(1)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挠性件(2)的定位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执手用方杆,包括方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杆本体(1)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当方杆本体(1)插设进安装孔(12)时、用于抵紧安装孔(12)侧壁且发生形变的挠性件(2),所述挠性件(2)与方杆本体(1)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挠性件(2)的定位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用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件(2)包括有多个向外凸出设置的形变凸起部(2.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形变凸起部(2.1)的连接部(2.2),所述的定位件(3)设置在连接部(2.2)上用于实现挠性件(2)在方杆本体(1)上的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手用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杆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挠性件(2)嵌设的放置槽(4),所述形变凸起部(2.1)凸出于放置槽(4)端口并可被安装孔(12)的侧壁抵触发生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执手用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凸起部(2.1)与放置槽(4)底部之间形成有供形变凸起部(2.1)发生形变的间隙(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执手用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凸起部(2.1)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形变凸起部(2.1)的两端朝向方杆本体(1)的长度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执手用方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苏娟
申请(专利权)人:谢苏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