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867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0:10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其包括岸坡段、入水缓冲段及入水坡段构成的驳岸本体,岸坡段与入水缓冲段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入水缓冲段与入水坡段之间布置有景观石;其中,渗滤复合层的底部设有多孔集水管,多孔集水管连接有排水管,有益效果是:岸坡段与入水缓冲段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渗滤复合层内设有多孔集水管,通过渗滤复合层净化地表径流水,控制水源污染、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建设生态土壤海绵城的要求;入水缓冲段与入水坡段之间布置有景观石,景观石可有效减少水面反冲;岸坡段与渗滤复合层之间设有疏排水板,有效防止基层土的土壤浸入渗滤复合层,降低渗滤复合层的渗水能力。

Ecological river bank structure with purification function

A river ecological revetment structure with purification function, which includes bank slope section, water entry buffer section and water entry slope section, has an infiltration compound layer between the bank slope section and the water entry buffer section, and a view ston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ter intake buffer section and the water slope section; among them, the bottom of the percolation composite layer is at the bottom. A porous collector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orous water pipe connected with a drainage pipe. The beneficial effect is that the backfilling of the bank slope section and the water entry buffer section has a porous composite layer, and the porous aqueduct is arranged in the percolation composite layer, and the water pollution of the water source is controlled and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river channel is restored through the filtration compound layer,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13th Five-Year.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soil sponge city is planned. The landscape ston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ter intake buffer section and the water slope section, and the landscape Shi Ke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water surface backflushing; the shore slope section and the permeable composite layer have sparse drainage plates, which effectively prevent soil infiltration into the infiltration compound layer and reduce the seepage ability of the infiltration compound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
本实用涉及河道驳岸建造
,具体为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运输、自然风沙扬尘、城市市政雨水排放、自然降雨等会对河道及周边岸坡、广场、道路、绿地、土壤产生污染,目前很多河道水体、湖泊大多长期都面临此类污染威胁,另外,城市有机废弃物数量巨大,尤其是大型城市,人为造成的氮转移在地表中的转移途径,直接导致河道水体的污染,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湖泊、河道等水体及土壤污染的修复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目前还没有通过驳岸改造来实现净化地表径流水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提供了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其主要技术方案如下: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其包括岸坡段、入水缓冲段及入水坡段构成的驳岸本体,所述岸坡段与入水缓冲段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所述入水缓冲段与入水坡段之间布置有景观石;所述岸坡段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岸坡基层,于岸坡基层之上设有种植土层;所述入水缓冲段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缓冲段基层,于入水缓冲段基层之上设有压实层;所述入水坡段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坡段基层,于入水坡段基层之上设有水下草皮层;其中,所述渗滤复合层的底部设有多孔集水管,该多孔集水管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接入河道的水体内。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岸坡段与渗滤复合层之间设有疏排水板。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渗滤复合层包括回填于入水缓冲段基层之上的卵石层,所述卵石层的间隙间填有粗砂,所述卵石层的顶部设有景石压实层。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渗滤复合层的厚度为200~500mm。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压实层为砾石或卵石。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水缓冲段与入水坡段之上分别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该水质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平台。有益效果是:(1)岸坡段与入水缓冲段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渗滤复合层内设有多孔集水管,通过渗滤复合层净化地表径流水,控制水源污染、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建设生态土壤海绵城的要求;(2)入水缓冲段与入水坡段之间布置有景观石,景观石可有效减少水面反冲;(3)岸坡段与渗滤复合层之间设有疏排水板,有效防止基层土的土壤浸入渗滤复合层,降低渗滤复合层的渗水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参见图1,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其包括岸坡段1、入水缓冲段2及入水坡段3构成的驳岸本体,岸坡段1与入水缓冲段2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4,入水缓冲段2与入水坡段3之间布置有景观石5,容易理解的,景观石5可以起到减少水面反冲,岸坡段1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岸坡基层11,于岸坡基层11之上设有种植土层12;入水缓冲段2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缓冲段基层21,于入水缓冲段基层21之上设有压实层22,压实层22之上再栽植耐水生(或开花)的植物;入水坡段3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坡段基层31,于入水坡段基层31之上设有水下草皮层32;为了保证渗滤复合层4的渗透能力,及时将过滤后的径流水排水河道中,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渗滤复合层4的底部设有多孔集水管43,该多孔集水管43连接有排水管44,排水管44的出水端接入河道的水体内,通过排水管44可以及时将过滤后的地表径流水排走。参见图1,为了防止基础持力土层的土壤浸入渗滤复合层4中,降低渗滤复合层4的渗水能力,本技术作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岸坡段1与渗滤复合层4之间设有疏排水板6,疏排水板6的圆锥突台的顶面胶接一层过滤土工布,以阻止泥土微粒通过进入渗滤复合层4中,避免排水通道阻塞,保证孔道排水顺畅。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渗透及过滤效果,本实用中渗滤复合层4包括设于入水缓冲段基层21之上的卵石层41,卵石层41的间隙内填有粗砂,卵石层41的顶部设有景石压实层42,景石压实层42可以防止风浪冲刷岸坡,避免水土流失。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卵石层中卵石粒径在5~300mm,渗滤复合层4的厚度为200~500mm。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压实层22为砾石或卵石,砾石或卵石的粒径一般控制在0.5~300mm,压实后覆盖于基础持力土层21之上。为了便于对河道内的水质进行监测,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入水缓冲段2与入水坡段3之上分别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7,该水质检测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平台8,水质检测传感器7为一体化设计,最多可以同时接8支数字传感器,可选择要测得的参数包括溶解氧、PH、ORP、电导率、浊度等,采用RS485总线,Modbus/RTU通讯协议,传感器测得的信号可直接传输给数据采集平台,技术人员可以使用触摸屏,手机和电脑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方便快捷。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

【技术保护点】
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岸坡段(1)、入水缓冲段(2)及入水坡段(3)构成的驳岸本体,所述岸坡段(1)与入水缓冲段(2)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4),所述入水缓冲段(2)与入水坡段(3)之间布置有景观石(5);所述岸坡段(1)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岸坡基层(11),于岸坡基层(11)之上设有种植土层(12);所述入水缓冲段(2)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缓冲段基层(21),于入水缓冲段基层(21)之上设有压实层(22);所述入水坡段(3)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坡段基层(31),于入水坡段基层(31)之上设有水下草皮层(32);其中,所述渗滤复合层(4)的底部设有多孔集水管(43),该多孔集水管(43)连接有排水管(44),所述排水管(44)的出水端接入河道的水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岸坡段(1)、入水缓冲段(2)及入水坡段(3)构成的驳岸本体,所述岸坡段(1)与入水缓冲段(2)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4),所述入水缓冲段(2)与入水坡段(3)之间布置有景观石(5);所述岸坡段(1)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岸坡基层(11),于岸坡基层(11)之上设有种植土层(12);所述入水缓冲段(2)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缓冲段基层(21),于入水缓冲段基层(21)之上设有压实层(22);所述入水坡段(3)包括基层土压实后构成的入水坡段基层(31),于入水坡段基层(31)之上设有水下草皮层(32);其中,所述渗滤复合层(4)的底部设有多孔集水管(43),该多孔集水管(43)连接有排水管(44),所述排水管(44)的出水端接入河道的水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范模郑蕾蕾李国伟管婧张晓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十方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