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51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上凹口且其底部设置有下凹口,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置于上凹口内且其下端穿过定位杆通孔设置于下凹口内,所述定位杆的顶部与水平的定位板固接在一起且其底部与设置于底角件主体下方的底板固接在一起,所述上弹簧套于所述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上凹口内,所述下弹簧套于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下凹口内;所述连接侧板竖直固接于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上方,所述连接顶板水平固接于连接侧板的顶部,所述连接顶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开孔,所述连接顶板的表面设置有上弹性缓冲垫。底角件上设置了弹簧与弹性缓冲垫双重减震结构,增强了底角件的抗震性能。

A container's shock absorbing bottom angle

The utility model, in particular to a container,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bottom corner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concave mouth and a lower concave at the bottom,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positioning rod is arranged in an upper concave mouth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bottom is arranged in a lower notch through a positioning rod through hole. The top of the position bar is fixed together with a horizontal positioning plate and the bottom is fixed to the bottom plate set under the main body of the bottom corner. The upper spring is mounted on the positioning rod and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concave mouth. The lower spring is mounted on the positioning rod and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concave mouth; the connecting side plate is vertically fixed to the bottom. Above the main body of the corner part, the connecting roof level is fixed horizontally to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side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roof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opening,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roof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elastic cushion. A double damping structure of spring and elastic cushion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corner component, which enhance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bottom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
技术介绍
底角件安装在集装箱的底部,作为集装箱箱体的最外层,起着支撑箱体和保护箱体的双重作用。集装箱在搬运过程中,底角件作为最先接触地面的部件,其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比较大,大多底角件不具有抗震性或者只具有轻微的抗震性能,容易造成箱体震动。公告号为CN204310293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减震角件,包括顶角件和底角件,底角件包括底角固定板,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底角固定板为正方形,底角固定板四个角均设有底角固定孔,底角固定板四个侧面中部设有底角连接限位孔;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且大小相同的的两个侧面,第二连接件的每个侧面外边缘下部设有底角连接定位孔,底角连接定位孔能与底角连接限位孔相配合,第二连接件两个侧面中间对称设有底角箱体定位孔,第三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且大小相同的的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中间对称设有大小相同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三连接件固定在固定底板下表面上,第三连接件的外侧与底角固定板直角边缘平齐。这种底角件依靠底角件与箱体接触的位置处设的防震层做缓冲作用达到抗震的目的,而采用的防震层也是常用的弹性垫类物质,抗震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底角件上设置了弹簧与弹性缓冲垫双重减震结构,增强了底角件的抗震性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包括底角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水平的底板、上弹簧、下弹簧、连接顶板、连接侧板、定位板,所述底角件主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上凹口且其底部设置有下凹口,所述上凹口、下凹口之间的底角件主体上设置有竖直的定位杆通孔,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置于上凹口内且其下端穿过定位杆通孔设置于下凹口内,所述定位杆的顶部与水平的定位板固接在一起且其底部与设置于底角件主体下方的底板固接在一起,所述上弹簧套于所述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上凹口内,所述下弹簧套于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下凹口内,所述下弹簧的自由长大于下凹口的高度;所述连接侧板竖直固接于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上方,所述连接顶板水平固接于连接侧板的顶部,所述连接顶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开孔,所述连接顶板的表面设置有上弹性缓冲垫。所述连接顶板呈L形。所述连接顶板与底角件主体的顶部之间固接有竖直的支撑板。还包括竖直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固定于所述底角件主体的顶部。所述底角件主体的底部在与底板的接触部位上设置有下弹性缓冲垫。所述定位杆通孔与定位杆的接触部位之间设置有防磨垫。还包括上凹口盖板、定位螺栓,所述底角件主体在上凹口的两侧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上凹口盖板设置在上凹口在底角件主体的开口部位,所述定位螺栓设置于内螺纹孔内将上凹口盖板紧固在底角件主体上。所述上凹口盖板、上凹口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垫。所述上弹性缓冲垫、下弹性缓冲垫均为橡胶垫。所述上弹簧与下弹簧的螺距及直径相同,所述下弹簧的自由长度大于上弹簧的自由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纯的弹性垫类防震层相比,底角件上设置了弹簧减震,下弹簧在集装箱落地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延长了落地时间,减慢了落地速度,配合上弹性缓冲垫的双重使用减轻了集装箱落地过程中的震动,增强了底角件的抗震性能;2、定位板设置在定位杆的顶部,可以防止定位杆从定位杆通孔内脱出;3、定位杆上设置了两个弹簧,在集装箱落地过程中,下弹簧在压缩过程中用于延缓底板、底角件主体之间的接触过程,在集装箱脱离地面的过程中,在下弹簧恢复自由长度的过程中,其在上弹簧弹力的阻碍作用下,下弹簧为慢慢恢复非瞬间恢复,避免了定位板与底角件主体剧烈碰撞;4、下凹口的设置,为下弹簧提供容纳空间,防止下弹簧过度挤压发生不可逆的形变;5、下弹簧的自由长大于下凹口的高度,根据受力的不同,下弹簧的长度可以在凹口高度以及自由长度之间变化;6、连接顶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开孔用于与集装箱底角部位连接,且直接固定在集装箱的底部并非凸出在集装箱底角外部,可以减少雨水沿缝隙进入集装箱底部的机率;7、连接顶板的表面设置有上弹性缓冲垫,一方面起到弹性缓冲,增强底角件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密封作用,减少雨水沿缝隙进入集装箱底部的机率;8、连接顶板呈L形,节约制作原料;9、支撑板用于增强连接顶板的支撑强度,增强底角件的承重力,防止连接顶板在集装箱压力的作用下变形;10、定位柱用于与集装箱底部的定位孔连接,起到初步定位作用,便于底角件的安装;11、下弹性缓冲垫的设置,避免底角件主体的底部与底板的接触部位剧烈碰撞,降低噪音并进一步增强底角件的抗震性能;12、防磨垫用于减轻定位杆通孔与定位杆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增强其使用寿命;13、设置了封闭上凹口的上凹口盖板,避免污物进入上凹口内部;14、密封垫用于增强上凹口盖板、上凹口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能,进一步降低污物进入上凹口内部的机率;15、上弹簧与下弹簧的螺距及直径相同,下弹簧的自由长度大于上弹簧的自由长度,下弹簧在伸缩过程中其改变的长度大于上弹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放置到地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脱离地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去除上凹口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上凹口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底角件主体,2-定位杆,3-底板,4-上弹簧,5-下弹簧,6-连接顶板,7-连接侧板,8-上凹口,9-下凹口,10-定位杆通孔,11-开孔,12-上弹性缓冲垫,13-支撑板,14-定位柱,15-下弹性缓冲垫,16-防磨垫,17-上凹口盖板,18-定位螺栓,19-内螺纹孔,20-密封垫,21-定位板。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包括底角件主体1、定位杆2、水平的底板3、上弹簧4、下弹簧5、连接顶板6、连接侧板7、定位板21,底角件主体1为实心的长方体形状,底角件主体1的中部由侧面向底角件主体1的内部开上凹口8,底角件主体1由底部向上开下凹口9,下凹口9在上凹口8的下方,上凹口8、下凹口9之间的底角件主体1上有竖直的定位杆通孔10,定位杆2的上端位于上凹口8内且其下端穿过定位杆通孔10放置于下凹口9内,定位杆2的顶部与上凹口8内水平的定位板21焊接在一起且其底部与位于底角件主体1下方的底板3焊接在一起,上弹簧4套于定位杆2上并且其位于上凹口8内,下弹簧5套于定位杆2上并且其位于下凹口9内,下弹簧5的自由长大于下凹口9的高度;连接侧板7竖直焊接于底角件主体1的上方,连接顶板6水平焊接于连接侧板7的顶部,连接顶板6上有竖直的开孔11,连接顶板6的表面通过胶黏剂粘贴或者通过螺栓固定有上弹性缓冲垫12;连接顶板6呈L形;连接顶板6与底角件主体1的顶部之间焊接有竖直的支撑板13,支撑板13可以与连接侧板7焊接在一起也可以不焊接;还包括竖直的定位柱14,定位柱14焊接于底角件主体1的顶部,定位柱14的位置与集装箱底部定位孔的位置对应;底角件主体1的底部在与底板3的接触部位上通过胶黏剂粘贴或者通过螺栓固定有下弹性缓冲垫15;定位杆通孔10与定位杆2的接触部位之间垫有防磨垫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包括底角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水平的底板、上弹簧、下弹簧、连接顶板、连接侧板、定位板,所述底角件主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上凹口且其底部设置有下凹口,所述上凹口、下凹口之间的底角件主体上设置有竖直的定位杆通孔,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置于上凹口内且其下端穿过定位杆通孔设置于下凹口内,所述定位杆的顶部与水平的定位板固接在一起且其底部与设置于底角件主体下方的底板固接在一起,所述上弹簧套于所述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上凹口内,所述下弹簧套于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下凹口内,所述下弹簧的自由长大于下凹口的高度;所述连接侧板竖直固接于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上方,所述连接顶板水平固接于连接侧板的顶部,所述连接顶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开孔,所述连接顶板的表面设置有上弹性缓冲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包括底角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水平的底板、上弹簧、下弹簧、连接顶板、连接侧板、定位板,所述底角件主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上凹口且其底部设置有下凹口,所述上凹口、下凹口之间的底角件主体上设置有竖直的定位杆通孔,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置于上凹口内且其下端穿过定位杆通孔设置于下凹口内,所述定位杆的顶部与水平的定位板固接在一起且其底部与设置于底角件主体下方的底板固接在一起,所述上弹簧套于所述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上凹口内,所述下弹簧套于定位杆上并且其位于下凹口内,所述下弹簧的自由长大于下凹口的高度;所述连接侧板竖直固接于所述底角件主体的上方,所述连接顶板水平固接于连接侧板的顶部,所述连接顶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开孔,所述连接顶板的表面设置有上弹性缓冲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顶板呈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的减震底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顶板与底角件主体的顶部之间固接有竖直的支撑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滨华星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