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0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24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10),其是具备至少1个电池单元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所述电池单元依次层叠有正极(1)、电解质层(2)及负极(3),电解质层(2)含有氟化物,负极(3)具有包含硅化合物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至少1个负极(3)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的氟/硅的质量比(F/Si比)为1.0以下。

Lithium ion two battery

A lithium ion two battery (10) is a lithium ion two battery (10) with at least 1 cell units, and the cell unit is sequentially stacked with a positive electrode (1), an electrolyte layer (2) and a negative electrode (3), and the electrolyte layer (2) contains fluoride,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3) has a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layer containing silicon compounds, in at least 1 negative poles (3). The mass ratio (F/Si ratio) of fluorine / silicon on the surface of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layer is less than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本申请基于2015年10月5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98041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至本文中。
技术介绍
通常,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及电解质而构成。作为其正极及负极,使用具有电极活性物质层的电极。电极活性物质层通常将掺合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及粘结剂而得的组合物涂布于集电体而形成。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极活性物质是与电池容量相关的重要因素,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例如使用石墨(graphite)、硅、氧化硅等。这些负极活性物质具有在充放电时吸储或释放锂离子的功能,但存在在初始充电中锂离子与负极活性物质不可逆地进行反应而使电池容量(放电容量)降低的问题。为了避免该情况,在初始充电之前,进行对构成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预先掺杂锂离子的处理(预掺杂处理)。若进行预掺杂处理而预先引起上述不可逆反应,则在其后的初始充电时,可抑制上述不可逆反应及副产物的产生。已知预掺杂处理通过使锂金属与负极活性物质层接触的方法来进行,此时,在与锂金属直接接触的活性物质层中,除硅酸锂(Li4SiO4)等不可逆活性物质以外,还生成因电解液的分解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是具备至少1个电池单元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电池单元是依次层叠有正极、电解质层和负极的电池单元,所述电解质层含有氟化物,所述负极具有包含硅化合物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至少1个所述负极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的氟/硅的质量比,即,F/Si比为1.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05 JP 2015-198041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是具备至少1个电池单元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电池单元是依次层叠有正极、电解质层和负极的电池单元,所述电解质层含有氟化物,所述负极具有包含硅化合物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至少1个所述负极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的氟/硅的质量比,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西利绘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