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萍萍专利>正文

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511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翻转夹、固定座、不干胶层和皮肤保护膜,所述翻转夹和固定座端部通过转轴铰轴连接,在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不干胶层,所述固定座可通过不干胶层黏贴在皮肤保护膜上,所述翻转夹和固定座的内侧中部均设有卡槽,并且翻转夹和固定座在扣合状态下,两个卡槽组成一个卡孔,用于夹持针尾部的固定柱,在所述翻转夹的尾部设置有压脚,在固定座的尾部设置有卡柱,压脚可以被卡柱固定。该装置可以使针头固定得更加牢固,针头固定和解除固定的操作简便易行。

Catheter fix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theter fix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lip clip, a fixing seat, a dry glue layer and a skin protection film. The flip clip and the end of the fixing seat are connected by a rotating shaft hinge shaft, and a dry glue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xing seat. The fixed seat can be sticky on the skin protection film through the dry glue layer, and the flip clip is used. The inner middle part of the fixed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ard slot, and the flip clip and the fixed seat are in the buckle state, and the two card grooves are composed of a card hole for holding a fixed column in the tail of the needle, and a pressing foot is arranged at the tail of the flip clip, and a clamp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tail of the fixed seat, and the pressing foot can be fixed by a clamp column. The device can make the needle fixed more firmly, and the fixing and releasing of the needle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导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导管固定,多采用医用胶布黏贴的方式将导管固定在病人的身体上,但这种方式不够牢固,容易松动和脱落,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医生固定针头的操作过程不够便捷。更换导管就需要更换固定装置,对资源和时间都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能够牢固地固定针头,并且固定和解除固定的过程操作便捷,导管固定装置可重复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翻转夹、固定座、不干胶层和皮肤保护膜,所述翻转夹和固定座端部通过转轴铰轴连接,在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不干胶层,所述固定座可通过不干胶层黏贴在皮肤保护膜上,所述翻转夹和固定座的内侧中部均设有卡槽,并且翻转夹和固定座在扣合状态下,两个卡槽组成一个卡孔用于夹持针尾部的固定柱,在所述翻转夹的尾部设置有压脚,同时在固定座的尾部设置有卡柱,压脚可以被卡柱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卡槽内设有螺纹。作为优选,卡槽的宽度小于针尾部的固定柱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带有螺纹的卡槽夹持带有螺纹的针尾固定柱,固定牢固,不易松动;卡槽的宽度小于针尾部的固定柱的长度,便于安放,固定过程只需将翻转夹翻转扣合,操作便捷;翻转夹扣合后仍可无损开启,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与本技术配合使用的针头部分示意图。图中:1—翻转夹;2—固定座;3—不干胶层;4—皮肤保护膜;5—转轴;6—卡槽;7—压脚;8—卡柱;9—固定柱;10—针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的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翻转夹1、固定座2、不干胶层3和皮肤保护膜4,所述翻转夹1和固定座2端部通过转轴5铰轴连接,在固定座2底部设置有不干胶层3,所述固定座2可通过不干胶层3黏贴在皮肤保护膜4上,所述翻转夹1和固定座2的内侧中部均设有卡槽,并且翻转夹1和固定座2在扣合状态下,两个卡槽组成一个卡孔,用于夹持针尾部的固定柱9,针尾部结构如图3所示,在所述翻转夹1的尾部设置有压脚7,两个压脚7在自然状态下为弹开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向内收拢,同时在固定座2的尾部设置有卡柱8,压脚7可以被卡柱8固定。所述卡槽6内设有螺纹,且被夹持针头尾部的固定柱9也设有螺纹,目的在于可以提高夹持的牢固度。卡槽6的宽度小于针尾部的固定柱9的长度。其目的是增大可夹持的范围,便于操作。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医生确定好扎针部位后,预先将皮肤保护膜4黏贴在病人的皮肤上,位置应靠近针尾,然后将固定座2通过不干胶层3黏贴在皮肤保护膜4上,翻转夹1呈展开状,如图2所示,针插入病人体内后,将尾部的固定柱9放入到固定座2的卡槽6内,由于针尾部被加持的固定柱9的长度大于卡槽6的宽度,固定柱9可以容易地放入卡槽6内,然后将翻转夹1扣合,医生用手指按压翻转夹1上的两个压脚7,使其向内靠拢,通过固定座2上的卡柱端部后,松开手指,压脚7会被卡柱8锁定,此时,可以牢固地将针头固定在患者的身上,避免了针头松动脱落。逆向操作,则可以将针解除固定,如果需要跟换针头,导管固定装置依然可以重复使用。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并非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做出的变形应视为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夹(1)、固定座(2)、不干胶层(3)和皮肤保护膜(4),所述翻转夹(1)和固定座(2)端部通过转轴(5)铰轴连接,在固定座(2)底部设置有不干胶层(3),所述固定座(2)可通过不干胶层(3)黏贴在皮肤保护膜(4)上,所述翻转夹(1)和固定座(2)的内侧中部均设有卡槽(6),并且翻转夹(1)和固定座(2)在扣合状态下,两个卡槽(6)组成一个卡孔用于夹持针尾部的固定柱(9),在所述翻转夹(1)的尾部设置有压脚(7),同时在固定座(2)的尾部设置有卡柱(8),压脚(7)可以被卡柱(8)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夹(1)、固定座(2)、不干胶层(3)和皮肤保护膜(4),所述翻转夹(1)和固定座(2)端部通过转轴(5)铰轴连接,在固定座(2)底部设置有不干胶层(3),所述固定座(2)可通过不干胶层(3)黏贴在皮肤保护膜(4)上,所述翻转夹(1)和固定座(2)的内侧中部均设有卡槽(6),并且翻转夹(1)和固定座(2)在扣合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萍常井爱熊菊梅谢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萍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