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06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具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4);以及形成有容许扁平线缆(9)从前侧向后侧插入的空间且固持多个端子(4)的壳体(2)。壳体(2)具有:两个卡止凸部(25),位于空间(S2)内侧并位于多个端子(4)的左右方向上,从下侧向上侧突出,并卡在形成于扁平线缆(9)的左侧和右侧的凹口或孔内。壳体(2)具有:施压元件(26),位于空间(S2)内形成在空间(S2)的上侧,置于比两个卡止凸部(25)更靠近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且对插入空间(S2)中的扁平线缆(9)向空间(S2)的下侧施压。从而实现了便于操作工认识到扁平线缆和连接器是否已经装配在一起的效果。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nector with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4) arranged in a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and a shell (2) having a space that allows a flat cable (9) to be inserted into the back side of the front side and holds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4). The housing (2) has: two clamping protruding parts (25), located on the inside of space (S2) and locat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4), from the lower side to the upper side, and are stuck in the concave or hole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of the flat cable (9). The housing (2) has: a pressing element (26), located in space (S2), on the upper side of space (S2), placed closer to the center of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than the two clamping protruding part (25), and pressing the flat cable (9) in the insertion space (9) to the lower side of the space (S2). Thus, it is convenient for operators to realize whether the flat cables and connectors have been assemb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可以安装于扁平线缆的端部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连接器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且将扁平线缆和电路基板电连接。在构成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的壳体(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本体10)内,多个端子被保持且提供让扁平线缆的一端部插入的空间。在插入了该空间内侧的扁平线缆上插入滑块(专利文献1中的按压(pressing)部件),由此,扁平线缆的端部被推靠到多个端子的接触点上,且因此扁平线缆和多个端子电连接。此外,沿着连接器的高度方向突出的两个卡止凸部(专利文献1中的卡合部15)形成于设置在连接器内侧的空间的内侧。两个卡止凸部位于多个端子的左方和右方并分别卡设在形成于扁平线缆的宽度方向上的凹口(notch)内。这里,施压(biasing)元件沿着卡止凸部的方向对扁平线缆的端部施压,由此防止扁平线缆被从连接器拉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未审查专利公开号JP2006-252975
技术实现思路
采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连接器,操作工可能无法直接地认识到在扁平线缆插入后扁平线缆的端部已插入在连接器的空间内的正确位置(更具体地,线缆上的凹口卡在壳体的卡止凸部上的位置)。由此,操作工可能在扁平线缆和连接器之间的不完全嵌合的状态(所谓的半嵌合状态)下将施压元件插入。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使操作工容易地认识到当插入扁平线缆时扁平线缆和连接器是否嵌合在一起。本技术的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以及壳体,形成有容许扁平线缆从前侧向后侧插入的空间,且保持多个所述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左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左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左侧的卡合部;右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右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右侧的卡合部;以及引导部,从上侧向下侧突出,且位于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之间,用于将插入所述空间的所述扁平线缆向下引导。这使得操作工能够容易地认识到所述扁平线缆和所述连接器是否嵌合在一起。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形成有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此外,在所示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比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更靠后方的位置。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以及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分别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端子上形成有与已插入所述空间内的所述扁平线缆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点,以及所述接触点位于比形成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各自的所述第二倾斜面更靠后方的位置。此外,在所示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右侧面上形成有向上且向左倾斜延伸的倾斜面,以及在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左侧面上形成有向上且向右倾斜延伸的倾斜面。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具有所述连接器还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滑块。所述滑块具有:孔,比所述空间更靠前方,所述扁平线缆插入并穿过所述孔;按压部,构成所述孔的上侧的边缘;以及引导部,比所述按压部更靠下方,构成所述孔的下侧的边缘及前侧的边缘。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具有:按压面,抵接所述扁平线缆并向下侧按压所述扁平线缆;以及两个邻接面,分别位于所述按压面的右侧和左侧,比所述按压面更靠上方。所述两个邻接面比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各自的顶部更靠上方。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分别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在所述滑块的按压部的后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三倾斜面,所述扁平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三倾斜面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三倾斜面之间的空间而插入所述空间的内侧。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凹槽的外侧凹部,在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嵌入所述外侧凹部的所述凹槽中的外侧凸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连接器1和扁平线缆9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3是连接器1的分解图。图4是示出沿图2中的IV-I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图5是示出沿图2中的V-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图6是示出当扁平线缆9插入时的剖视立体图。图7是连接器1的主视图。图8是连接器1的后视图。图9是示出沿图7中的IX-IX线作出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沿图7中的X-X线作出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连接器1的一横截面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连接器,2壳体,21上壁,211外侧凹部,22下壁,222倾斜面,224槽,23后壁,25卡止凸部,252、253倾斜面,26第一引导部,261倾斜面,3滑块,31前表面,32按压部,321外侧凸部,325按压面,326邻接面,327、328倾斜面,33第二引导部,331倾斜面,34延伸部,35臂,4端子,41连接部,42支柱部,43上臂,431爪部,44第一下臂,441倾斜面,45第二下臂,451倾斜面,49a、49b接触点,5保持件,9扁平线缆,91凹口,92缘部,S1、S3、S4孔,S2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11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以及扁平线缆9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连接器1的滑块3滑向前侧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连接器1的分解图。图4是示出沿图2中的IV-I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且特别是示出连接器1的下侧的视图。图5是示出沿图2中的V-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且特别是示出连接器1的上侧的视图。图6是示出扁平线缆9插入连接器1的视图。图7是连接器1的主视图。图8是连接器1的后视图。图9是示出沿图7中的IX-IX线作出的剖视图且是示出连接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截面的视图。图10是示出沿图7中的X-X线作出的剖视图且特别是示出从连接器1的右侧观察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连接器1在图9所示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的视图且是示出滑块3已经向前滑动的状态的图。此外,图11示出扁平线缆9插入到壳体2的内侧的状态以及线缆插入于形成在滑块3内的孔S1的内侧的状态。在所有图中,扁平线缆9插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由X2表示的方向)为后方向,而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由X1表示的方向)为前方向。此外,示出扁平线缆9的宽度的方向(由Y1和Y2表示的方向)分别是左方向和右方向。再者,示出扁平线缆9的厚度的方向(由Z1和Z2表示的方向)分别是上方向和下方向。注意的是,这些方向仅用于描述构成连接器1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不表示绝对方向。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是能够使平型的扁平线缆9沿扁平线缆9的延伸方向插入的连接器。如图1所示,连接器1形成为大致方筒(rectangularcylindrical)状,且扁平线缆9插入连接器1的内侧。扁平线缆9可以是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或柔性扁平线缆(FFC)。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具有壳体2和位于壳体2的前侧的滑块3。壳体2和滑块3可以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以及壳体,形成有容许扁平线缆从前侧向后侧插入的空间,且保持多个所述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左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左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左侧的卡合部;右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右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右侧的卡合部;以及引导部,从上侧向下侧突出,且位于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之间,用于将插入所述空间的所述扁平线缆向下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31 JP 2016-2132891.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以及壳体,形成有容许扁平线缆从前侧向后侧插入的空间,且保持多个所述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左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左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左侧的卡合部;右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右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右侧的卡合部;以及引导部,从上侧向下侧突出,且位于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之间,用于将插入所述空间的所述扁平线缆向下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形成有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比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更靠后方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以及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分别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端子上形成有与已插入所述空间内的所述扁平线缆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点,以及所述接触点位于比形成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各自的所述第二倾斜面更靠后方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晓大高桥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