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子仁专利>正文

组合渔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759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渔坠,包括头坠(1)、尾坠(4),所述的头坠(1)和尾坠(4)分别由圆柱体和半球体组合而成,头坠(1)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头坠内螺孔(13)或外螺纹,尾坠(4)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尾坠外螺纹(41)或内螺孔,在头坠(1)与尾坠(4)之间至少设有一个与头坠(1)和尾坠(4)的圆柱体相连接的配重坠(3),配重坠(3)的一端设有与头坠内螺孔(13)或外螺纹连接固定的配重坠外螺纹(31)或内螺孔,配重坠(3)的另一端设有与相邻配重坠外螺纹(31)或内螺孔、尾坠外螺纹(41)或内螺孔相配合的配重坠内螺孔(32)或外螺纹。采用本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及使用方便、重量可调、滑行平稳、定向好、风阻小、投得远和准、以及入水阻力和响声小等优点。

Combined fishing penda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fishing pendant, including a head falling (1) and a tail Pendant (4). The head falling (1) and the tail fall (4) are composed of a cylinder and a hemispherical body respectively. The end face of the head falling (1) is provided with a head falling inner screw hole (13) or external thread. The end face of the tail Pendant (4) has a tail falling outer thread (41) or an inner screw hole, and the head falls on the head. (1) there is at least one weight drop (3) connected to a cylinder with a head falling (1) and a tail Pendant (4), and one end of the weight falling (3) has a weight falling outer thread (31) or inner screw with a head falling inner screw hole (13) or external thread. The other end of the weight falling (3) has a falling thread (31) or an inner screw hole and a tail falling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weight falling (3). The outer thread (41) or the inner screw hole is matched with the counterweight falling inner screw hole (32) or the outer thread. After the use of this structur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processing and use, adjustable weight, smooth sliding, good orientation, small wind resistance, far and accurate investment, and small resistance and sound of water en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渔坠
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附属用具,特别是一种可根据不同重量要求进行配重的组合渔坠。
技术介绍
渔坠是钓鱼时的附属用具,主要用来增加鱼饵的潜水力、锚定力以及抛投的远度。在钓鱼过程中,根据浅水区和深水区的不同以及远近的不同,渔坠重量也不一样,所以需要配备若干重量不一的渔坠。在抛投过程中为了保证滑行平稳、定向好、风阻小、投得远以及减少入水阻力和响声,要求渔坠从头至尾流线型设计,现在渔坠主要有球形、锥形、枣形、鸡心形等形状。目前渔坠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渔坠重量不能调节,使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携带若干重量不一的渔坠,每个重量都需配置二个以上,不仅携带不方便,而且大大增加了购置费用。二是生产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渔坠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加工及使用方便、重量可调、滑行平稳、定向好、风阻小、投得远和准、以及入水阻力和响声小的组合渔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头坠、尾坠,所述的头坠和尾坠分别由圆柱体和半球体组合而成,头坠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头坠内螺孔或外螺纹,尾坠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尾坠外螺纹或内螺孔,在头坠与尾坠之间至少设有一个与头坠和尾坠的圆柱体相连接的配重坠,配重坠的一端设有与头坠内螺孔或外螺纹连接固定的配重坠外螺纹或内螺孔,配重坠的另一端设有与相邻配重坠外螺纹或内螺孔、尾坠外螺纹或内螺孔相配合的配重坠内螺孔或外螺纹。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头坠的半球体两侧对称设有凹面,双凹面之间设有便于挂钩连接或穿线的通孔。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头坠(1)与配重坠之间、相邻配重坠之间以及配重坠与尾坠之间对应设有防止螺纹松脱的止退垫圈。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配重坠上设有发光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配重坠上设有声波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配重坠上设有发光装置和声波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一是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配重坠来调节组合渔坠的重量,适应不同的施钓条件,从而保证滑行平稳、定向好、风阻小、投得远和准、以及入水阻力和响声小的要求,重量调节简单方便。二是头坠的半球体两侧对称设有凹面,双凹面之间设有便于挂钩连接或穿线的通孔,双凹面不仅可以减少风阻和水阻,而且可以大大方便挂钩连接或穿线。三是设置的止退垫圈可以防止相互固定后螺纹松脱,保证连接固定可靠。四是配重坠上的发光装置可以利用鱼类趋光性的特点,而起到诱鱼效果,配重坠上的声波装置可以发出声波吸引鱼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四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头坠,2止退垫圈,3配重坠,4尾坠,11通孔,12凹面,13头坠内螺孔,31配重坠外螺纹,32配重坠内螺孔,41尾坠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组合渔坠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头坠1、尾坠4,所述的头坠1和尾坠4分别由圆柱体和半球体组合而成,头坠1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头坠内螺孔13,尾坠4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尾坠外螺纹41,在头坠1与尾坠4之间设有三个与头坠1和尾坠4的圆柱体相连接的配重坠3,配重坠3的一端设有与头坠内螺孔13连接固定的配重坠外螺纹31,配重坠3的另一端设有与相邻配重坠外螺纹31、尾坠外螺纹41相配合的配重坠内螺孔32。为了便于挂钩连接或穿线,同时达到减少风阻和水阻的目的,所述头坠1的半球体两侧对称设有凹面12,双凹面12之间设有便于挂钩连接或穿线的通孔11。为了保证连接固定牢固可靠,所述的头坠1与配重坠3之间、相邻配重坠3之间以及配重坠3与尾坠4之间对应设有防止螺纹松脱的止退垫圈2。为了利用鱼类的趋光性特点而起到诱鱼效果,所述的配重坠3上设有发光装置。为了吸引鱼群,所述的配重坠3上设有声波装置。配重坠3上的发光装置和声波装置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组合渔坠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案,与第一种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使用二个配重坠3。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组合渔坠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案,与第一种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使用一个配重坠3。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组合渔坠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案,与第一种实施方案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没有使用配重坠3。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合渔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渔坠,包括头坠(1)、尾坠(4),其特征是:所述的头坠(1)和尾坠(4)分别由圆柱体和半球体组合而成,头坠(1)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头坠内螺孔(13)或外螺纹,尾坠(4)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尾坠外螺纹(41)或内螺孔,在头坠(1)与尾坠(4)之间至少设有一个与头坠(1)和尾坠(4)的圆柱体相连接的配重坠(3),配重坠(3)的一端设有与头坠内螺孔(13)或外螺纹连接固定的配重坠外螺纹(31)或内螺孔,配重坠(3)的另一端设有与相邻配重坠外螺纹(31)或内螺孔、尾坠外螺纹(41)或内螺孔相配合的配重坠内螺孔(32)或外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渔坠,包括头坠(1)、尾坠(4),其特征是:所述的头坠(1)和尾坠(4)分别由圆柱体和半球体组合而成,头坠(1)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头坠内螺孔(13)或外螺纹,尾坠(4)的圆柱体端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尾坠外螺纹(41)或内螺孔,在头坠(1)与尾坠(4)之间至少设有一个与头坠(1)和尾坠(4)的圆柱体相连接的配重坠(3),配重坠(3)的一端设有与头坠内螺孔(13)或外螺纹连接固定的配重坠外螺纹(31)或内螺孔,配重坠(3)的另一端设有与相邻配重坠外螺纹(31)或内螺孔、尾坠外螺纹(41)或内螺孔相配合的配重坠内螺孔(32)或外螺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子仁
申请(专利权)人:朱子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