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疾组合物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473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1:04
本文中描述了多层膜,其包含来自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经修饰多肽表位,特别是经修饰T*表位。所述多层膜在施用于宿主后能够在所述宿主中引起免疫应答。所述多层膜可包含至少一种经设计肽,其包含来自疟原虫(Plasmodium)原生动物的经修饰T*多肽表位。

Antimalari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Multilayers are described, which contain modified peptide epitopes from Plasmodium falciparum (Plasmodium falciparum), especially modified T* epitopes. The multilayer membrane can induc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host after being applied to the host. The multilayer film may contain at least one design peptide containing a modified T* polypeptide epitope from protozoa of Plasmo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疟疾组合物和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9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219,260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预防疟疾感染的组合物和方法,特别是包含抗原表位的多层膜组合物。
技术介绍
疟疾是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普遍的感染之一。疟疾感染导致全世界数亿个体的严重疾病,导致数百万个体死亡,每年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疟疾的广泛发生和高发病率是耐药性寄生虫和耐杀虫剂性寄生虫载体数量提高的结果。其他因素包括环境和气候变化、内乱以及提高的人口流动性。疟疾由属于疟原虫属(genusPlasmodium)的蚊媒血液原生动物寄生虫(mosquito-bornehematoprotozoan)引起。疟原虫原生动物(Plasmodiumprotozoa)的四个种(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卵形疟原虫(P.ovale)和三日疟原虫(P.malariae))是人中疾病的病因;许多其他种引起动物中的疾病,例如小鼠中的约氏疟原虫(P.yoelii)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恶性疟原虫占人感染的大部分,且是最致死的类型,有时称为“热带疟疾”。疟疾寄生虫具有由数个阶段组成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能够诱导针对相应的发生阶段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的重点领域是开发引起针对子孢子(sporozoite)阶段病原体之免疫的疫苗。子孢子在被感染的蚊子的唾液中生长,并在蚊子叮咬期间被转移至人。子孢子经过血流到达肝,在肝中其进入肝细胞并繁殖。子孢子被环子孢子外壳蛋白(circumsporozoitecoatprotein,CS)的许多拷贝覆盖。与CS蛋白结合的抗体可中和生物体并预防肝侵袭,因此预期引起强大且持久的抗CS应答的药剂是可用的疟疾疫苗。目前在临床试验中有两种试图通过CS中和机制预防疟疾感染的疫苗。RTS,S是在病毒样颗粒上呈现多个CS拷贝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其已被证明保护成人和儿童二者免受感染,但由于有效性低于50%,因此其效用仍然是存在争议的问题。SanariaInc.已经提出使用死子孢子作为有效的疫苗,但生产方法涉及解剖宿主蚊子唾液腺,该过程繁琐且可能无法扩展至实际数量。因此,需要引起识别和中和疟疾生物体之免疫应答的改进抗原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中,分离的肽包含SEQIDNO:5的序列。在另一个方面中,组合物包含:包含多个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层的第一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中所述聚电解质层之一包含第一抗原性聚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一抗原性聚电解质包含SEQIDNO:5的经修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环子孢子T*表位,并且其中所述多层膜中的所述聚电解质包含分子量大于1,000且每分子具有至少5个电荷的聚阳离子材料或聚阴离子材料。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脊椎动物生物体中引起免疫应答的方法包括向所述脊椎动物生物体施用上述多层膜组合物。附图说明图1示出恶性疟原虫CS蛋白的表位,示出了T1、B和T*表位的位置和序列。图2示出在第49天从用在针对T1B肽的ELISA中测试的T1BT*微米颗粒构建体免疫接种的C57BL/6J小鼠收集的血清的结果。图3示出来自用以1∶250测试的T1BT*微米颗粒构建体免疫接种的C57BL/6J小鼠的血清,其中用同种型特异性检测抗体对板进行探查。图4示出在第49天从用T1BT*微米颗粒构建体免疫接种的C57BL/6J小鼠收获并在IFNγ和IL-5ELISPOT板中用T1B肽再刺激的脾细胞的结果。图5示出在第59天从用T1BT*微米颗粒构建体免疫接种的C57BL/6J小鼠收获并在针对T1B肽的ELISA中测试的血清的结果。图6示出在第59天从用T1BT*微米颗粒构建体免疫接种的C57BL/6J小鼠收获并在IFNγ和IL-5ELISPOT板中用T1B肽再刺激的脾细胞。图7示出来自用T1BT*微米颗粒构建体免疫接种并随后在第63天用PfPb攻击并在40小时后处死的C57BL/6J小鼠的结果。通过qPCR测量肝中的寄生虫负荷。图8示出在多种储存条件之后,T1BT*-K20肽(SEQIDNO:10)在214nm处的HPLC色谱图。A)纯化的肽是单峰。B)在室温在pH约5的溶液中16天之后。C)在室温在pH7.4溶液中2.7天之后。D)在室温在pH7.4溶液中16天之后。E)在-20℃下作为冷冻溶液储存4年之后。图9示出T1BT*-K20肽(SEQIDNO:10)混合物在280nm处记录的HPLC色谱图。A)在室温在约pH5溶液中16天之后。B)在用二硫苏糖醇处理后。图10示出T1BT*-K20肽(SEQIDNO:10)混合物在214nm处的HPLC色谱图。A)新鲜溶解的样品。B)在室温下在pH7.4溶液中孵育5天之后。C)在用二硫苏糖醇处理之后。图11示出T1BT*-K20肽(SEQIDNO:17)混合物在214nm处的HPLC色谱图。A)新鲜溶解的样品。B)在室温下在pH7.4溶液中孵育5天之后。图12示出纯化的Pam3Cys-T1BT*-K20肽(SEQIDNO:13)在214nm(顶部)和280nm(底部)处的C4HPLC色谱图。图13示出纯化的Pam3Cys-T1BT*-K20肽(SEQIDNO:13)的电喷雾质谱。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通过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认识和理解上述和其他特征。具体实施方式本文中公开了包含来自疟原虫原生动物的经修饰多肽表位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在施用于宿主后能够在宿主中引起免疫应答。特别地,所述膜包含一种或更多种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抗原,其中所述环子孢子蛋白抗原包含经修饰T*表位或经修饰T1BT*表位。如本文中所用,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抗原是:T1:DPNANPNVDPNANPNV(SEQIDNO:1)B:NANPNANPNANP(SEQIDNO:2)T*:EYLNKIQNSLSTEWSPCSVT(SEQIDNO:3)T1BT*:DPNANPNVDPNANPNVNANPNANPNANPEYLNKIQNSLSTEWSPCSVT(SEQIDNO:4)在一个方面中,经修饰T*表位是:EYLNKIQNSLSTEWSPSSVT(SEQIDNO:5)或EYLNKIQNSLSTEWSPASVT(SEQIDNO:6)。在一个相关方面中,经修饰T1BT*表位是:DPNANPNVDPNANPNVNANPNANPNANPEYLNKIQNSLSTEWSPSSVT(SEQIDNO:7)或DPNANPNVDPNANPNVNANPNANPNANPEYLNKIQNSLSTEWSPASVT(SEQIDNO:8)。在用于包含在多层膜中的经设计肽的生产期间,存在的问题是在肽合成或膜生产期间可能形成链间二硫键。SEQIDNo.5和6的经修饰T*表位被设计成修饰野生型T*表位中的未配对Cys残基,以在经设计肽和多层膜的制造过程期间提供显著的优势。当在动物模型中测试含有具有SEQIDNo.5和6的经修饰T*表位的经设计T1BT*肽的微米颗粒时,发现在包含SEQIDNO:5的肽引起对野生型T1B肽(SEQIDNO:4)特异的T细胞应答时,包含SEQIDNO:6的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抗疟疾组合物和方法

【技术保护点】
分离的肽,其包含SEQ ID NO:5的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6 US 62/219,2601.分离的肽,其包含SEQIDNO:5的序列。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肽,其还包含SEQIDNO:1、SEQIDNO:2或这二者的序列。3.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肽,其中所述分离的肽与分子量大于1,000且每分子具有至少5个电荷的聚阳离子材料或聚阴离子材料共价连接。4.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肽,其中所述分离的肽与该多肽的C-末端和/或N-末端处的一个或两个表面吸附区共价连接,其中所述表面吸附区中至少一个包含5个或更多个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5.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肽,其包含SEQIDNO:12或SEQIDNO:13。6.组合物,其包含:包含多个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层的第一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中所述聚电解质层之一包含第一抗原性聚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一抗原性聚电解质包含SEQIDNO:5的经修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环子孢子T*表位,并且其中所述多层膜中的聚电解质包含分子量大于1,000且每分子具有至少5个电荷的聚阳离子材料或聚阴离子材料。7.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多层膜沉积在核心纳米颗粒或核心微米颗粒上,或者为通过溶解所述核心纳米颗粒或核心微米颗粒而制备的纳米胶囊或微米胶囊的形式。8.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SEQIDNO:5的所述经修饰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T*表位与分子量大于1,000且每分子具有至少5个电荷的聚阳离子材料或聚阴离子材料共价连接。9.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SEQIDNO:5的所述经修饰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戈勒姆·博伊德托马斯·J·鲍威尔
申请(专利权)人:人工细胞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