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54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及内窥镜,属于无损可视化领域,包括保护套筒、设于保护套筒内部的摄像头、设于保护套筒内且设于摄像头外周的光源、位于摄像头和光源之间且套设于摄像头前端外周的遮光套筒、设于遮光套筒前端的第一透明件及设于遮光套筒与保护套筒之间的第二透明件,遮光套筒的前端面向前凸出于光源的出光面,遮光套筒的后端面向后凸出于光源的出光面和摄像头的前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及内窥镜,光线不会通过直接的反射而进入到摄像头,也不会通过第二透明件的全反射进入到摄像头,全反射光线只能向光源反射,全反射光线不影响摄像头获取的图像,有效保证了图像的清晰度。

The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and endoscope of the endoscope camer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doscope camera package structure and endoscop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nondestructive visualization, including a protective sleeve, a camera in a protective sleeve, a light source in a protective sleeve and a peripheral of the camera, a shading sleeve located between the camera and the light source and set on the front of the front of the camera. A first transparent piece in the front of the light shading sleeve and a second transparent piece between the light shading sleeve and the protective sleeve,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light shading sleeve is convex out of the light out surface of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light shading sleeve is convex out of the light out surface of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camer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doscope camera package structure and endoscope. The light will not enter the camera by direct reflection, and will not enter the camera through the full reflection of second transparent parts. The full reflected light can only be reflected to the light source. The total reflected light does not affect the image obtained by the image head, and the picture is effectively guaranteed. The clarity of the i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及内窥镜
本技术属于无损可视化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及包含该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生产等领域,内窥镜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就是摄像头的成像质量。现有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一般都是在保护套的前端封装一片透明镜片,该透明镜片位于光源和摄像头的前侧,光源设于摄像头外周,这种封装工艺虽然简单,但是也有弊端,因为LED光源的发光角度正常都有120°,也就是说LED光源的发光是发散的,LED发散的光线从镜片上穿透出去,以达到内窥镜的照明目的,但是由于光线从空气的光疏介质进入镜片的光密介质,然后光线在镜片的光密介质往空气的光疏介质再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线就会发生全反射,即会有部分光线从镜片的后侧面出射再进入到镜头内,对内窥镜的成像造成影响,即传统的封装结构容易受到全反射光线的影响,使成像模糊不清晰,影响成像质量,导致检测不够仔细和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对内窥镜进行照明时摄像头封装结构影响摄像头成像质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包括:保护套筒、设于所述保护套筒内部的摄像头、设于所述保护套筒内且设于所述摄像头外周的光源、位于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光源之间且套设于所述摄像头前端外周的遮光套筒、设于所述遮光套筒前端且位于所述摄像头前侧的第一透明件及设于所述遮光套筒与所述保护套筒之间且位于所述光源前侧的第二透明件,所述第一透明件与所述遮光套筒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透明件分别与所述遮光套筒和所述保护套筒密封连接,所述遮光套筒的前端面向前凸出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述遮光套筒的后端面向后凸出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和所述摄像头的前端面。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套筒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透明件的前端面平齐或向前凸出于所述第二透明件的前端面。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及设于所述套筒本体内的内撑环,所述内撑环前侧和后侧分别与所述套筒本体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透明件的前容槽和用于容纳所述摄像头前端部的后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件的四周与所述套筒本体和/或所述内撑环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前端的外周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凸起,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内撑环的后侧设有多个与用于与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明件为灌注在所述遮光套筒与所述保护套筒之间且用于封盖所述光源的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胶为纳米导热材质的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环形的灯板、设于所述灯板前板面上且围绕所述摄像头分布的多个LED灯及与所述LED灯连接的驱动导线,所述保护套筒的前端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灯板的后侧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后端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灯板的外径为至少3mm,所述LED灯具有至少三个,所述LED灯围绕所述灯板的中轴均匀分布。本技术提供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通过遮光套筒将光源和摄像头分隔开,并同时将摄像头前侧的第一透明件与光源前侧的第二透明件分隔开,光源在出光后,光线不会通过直接的反射而进入到摄像头,也不会通过第二透明件的全反射进入到摄像头,全反射光线只能向光源反射,全反射光线不影响摄像头获取的图像,有效保证了图像的清晰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内窥镜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内窥镜,通过采用上述能获取清晰图像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能获取清晰的图像,进而有利于提高判断准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3中遮光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保护套筒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7为图6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遮光套筒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遮光套筒的仰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遮光套筒与摄像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采用的遮光套筒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采用的遮光套筒的主视结构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的主视结构剖视图;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图15为图13的A部放大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保护套筒;2-摄像头;3-光源;301-灯板;302-LED灯;303-驱动导线;4-遮光套筒;401-套筒本体;402-内撑环;403-前容槽;404-后容槽;5-第一透明件;6-第二透明件;7-第一限位凸起;8-限位槽;9-第二限位凸起;10-环形限位槽;11-过线槽;12-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及图13、图1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包括保护套筒1、设于保护套筒1内部的摄像头2、设于保护套筒1内且设于摄像头2外周的光源3、位于摄像头2和光源3之间且套设于摄像头2前端外周的遮光套筒4、设于遮光套筒4前端且位于摄像头2前侧的第一透明件5及设于遮光套筒4与保护套筒1之间且位于光源3前侧的第二透明件6,第一透明件5与遮光套筒4密封连接,第二透明件6分别与遮光套筒4和保护套筒1密封连接,遮光套筒4的前端面向前凸出于光源3的出光面,遮光套筒4的后端面向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及内窥镜

【技术保护点】
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筒、设于所述保护套筒内部的摄像头、设于所述保护套筒内且设于所述摄像头外周的光源、位于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光源之间且套设于所述摄像头前端外周的遮光套筒、设于所述遮光套筒前端且位于所述摄像头前侧的第一透明件及设于所述遮光套筒与所述保护套筒之间且位于所述光源前侧的第二透明件,所述第一透明件与所述遮光套筒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透明件分别与所述遮光套筒和所述保护套筒密封连接,所述遮光套筒的前端面向前凸出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述遮光套筒的后端面向后凸出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和所述摄像头的前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筒、设于所述保护套筒内部的摄像头、设于所述保护套筒内且设于所述摄像头外周的光源、位于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光源之间且套设于所述摄像头前端外周的遮光套筒、设于所述遮光套筒前端且位于所述摄像头前侧的第一透明件及设于所述遮光套筒与所述保护套筒之间且位于所述光源前侧的第二透明件,所述第一透明件与所述遮光套筒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透明件分别与所述遮光套筒和所述保护套筒密封连接,所述遮光套筒的前端面向前凸出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述遮光套筒的后端面向后凸出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和所述摄像头的前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套筒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透明件的前端面平齐或向前凸出于所述第二透明件的前端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及设于所述套筒本体内的内撑环,所述内撑环前侧和后侧分别与所述套筒本体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透明件的前容槽和用于容纳所述摄像头前端部的后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摄像头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杰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