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4494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包括取电装置,所述取电装置包括两个相互接合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取电传感器封装在金属屏蔽壳内部,所述金属屏蔽壳与第一取电传感器之间设有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金属屏蔽壳导率远大于空气磁导率,漏磁磁通将沿着金属屏蔽壳传导,大部分漏磁会在金属屏蔽壳上形成涡流而最终消失,从而避免因取电传感器漏磁触发线路信号采集传感器及对其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Low interference fetching device with shield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ow interference fetching device with a shield, including an electric device. The electric device includes two first electric sensors of a semi circular ring that are mutually joined together. The first electric sensor is encapsulated inside a metal shield shell, and the metal shield shell and the first electric sensor are provided with a low permeability material. Filling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etal shielded shell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air, and the magnetic flux will be conducted along the metal shielded shell. Most of the leakage magnetic flux will form the eddy current on the metal shielded shell and eventually disappear, thus avoi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ensor and the accuracy of its measurement because of the magnetic leakage of th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取电装置
,特别涉及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步增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对高压架空输电线开展在线实时监测必不可少。现阶段,大部分在线监测装置直接安装于输电线路现场,设备电源供应有电池供能、太阳能供能、耦合取能等方式,其中耦合取能方式是借助输电线路周围的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为监测设备供电的方式,供电可靠性较高。为使安装简便,耦合取电装置一般采用双半圆开合式结构,取电传感器由两个半圆组成。这种结构导致供电单元安装于线路上时,两个半圆取电铁芯之间存在间隙,当线路电流变化较大时,间隙处会出现漏磁现象,磁场会通过辐射的方式向四周传播,该漏磁场信号容易进入罗氏线圈式信号采集传感器内形成干扰,从而引起监测设备频繁误触发,极大地影响了设备的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以此,本技术提出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外侧的屏蔽层消除漏磁对信号采集传感器的干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包括取电装置,所述取电装置包括两个相互接合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取电传感器封装在金属屏蔽壳内部,所述金属屏蔽壳与第一取电传感器之间设有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屏蔽壳为坡莫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屏蔽壳。进一步的,所述取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取电传感器、铁芯和蜂鸣器,所述铁芯上设有第一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第一初级线圈与第一取电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线圈与第二取电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线圈在铁芯上与第二初级线圈在铁芯上产生强度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磁场,所述次级线圈与蜂鸣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整流器、第二整流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器输入端与第一取电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器输入端与第二取电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器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输出端的负极和所述第二整流器输出端的负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线圈匝数与所述第二初级线圈的线圈匝数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金属屏蔽壳导率远大于空气磁导率,漏磁磁通将沿着金属屏蔽壳传导,大部分漏磁会在金属屏蔽壳上形成涡流而最终消失,从而避免因取电传感器漏磁触发线路信号采集传感器及对其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输电导线,2取电装置,3第一取电传感器,4金属屏蔽壳,5间隙,6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7第二取电传感器,8铁芯,9第一初级线圈,10第二初级线圈,11次级线圈,12第一整流器,13第二整流器,14第一二极管,15第二二极管,16蜂鸣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包括取电装置2,所述取电装置2包括两个相互接合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3,所述第一取电传感器3封装在金属屏蔽壳4内部,所述金属屏蔽壳4与第一取电传感器3之间设有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6。为使安装方便,取电装置2采用两个独立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3构成,两个独立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3为独立结构,相互可拆分。在第一取电传感器3外封装一个高磁导率的金属屏蔽壳4,当输电导线1电流变化较大时,第一取电传感器3将产生振动现象,两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3的接合面由于存在间隙5,会产生漏磁。第一取电传感器3封装在金属屏蔽壳4内部,由于金属屏蔽壳4磁导率远大于空气磁导率,漏磁磁通将沿着金属屏蔽壳4传导,大部分漏磁会在金属屏蔽壳4壳上形成涡流而最终消失,从而避免因第一取电传感器3漏磁触发线路信号采集传感器及对其测量准确性的影响。第一取电传感器3与金属屏蔽壳4之间采用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6,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6为橡胶,可有效隔离金属屏蔽壳4与第一取电传感器3,同时对第一取电传感器3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具体的,所述金属屏蔽壳4为坡莫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屏蔽壳4。磁导率高,屏蔽效果好。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取电装置2还包括第二取电传感器7、铁芯8和蜂鸣器16,所述铁芯8上设有第一初级线圈9、第二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11,所述第一初级线圈9与第一取电传感器3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线圈10与第二取电传感器7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线圈9在铁芯8上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第二初级线圈10在铁芯8上产生强度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磁场,所述次级线圈11与蜂鸣器16连接。将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取电传感器7安装在同一输电导线1上,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取电传感器7产生相同的感应电流。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取电传感器7同时对外供电,供电稳定。第一取电传感器3向第一初级线圈9供电,第二取电传感器7向第二初级线圈10供电,由于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取电传感器7产生相同的感应电流,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将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初级线圈10同向缠绕异向供电,或者异向缠绕同向供电,使所述第一初级线圈9在铁芯8上与第二初级线圈10在铁芯8上产生强度相同且方向相反的磁场,两个磁场相互抵消,因此次级线圈11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当其中一个取电感应器出现故障时,例如漏磁变大或者短路等,与之相应连接的初级线圈产生的磁场减弱或者消失,造成第一初级线圈9和第二初级线圈10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同,不能够相互抵消,次级线圈11上产生感应电流。次级线圈11向蜂鸣器16供电,次级线圈11产生的感应电压较小时蜂鸣器16不会发出警报,当次级线圈11产生的电压达到蜂鸣器工作电压时,蜂鸣器发生警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取电传感器故障越大,蜂鸣器发出的声音越大,可根据声音大小进行判断故障程度。具体的,所述第一初级线圈9的线圈匝数与所述第二初级线圈10的线圈匝数相同。在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取电传感器7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容易获得两个相互抵消的磁场。实施例3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还包括第一整流器12、第二整流器13、第一二极管14和第二二极管15,所述第一整流器12输入端与第一取电传感器3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12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1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器13输入端与第二取电传感器7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器13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15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14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15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12输出端的负极和所述第二整流器13输出端的负极连接。利用整流器把取电装置2发出的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在整流器的输出端接上二级管后在向外输出电,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取电传感器7可以并联对外输出,而不相互供电。由于第一取电传感器3和第二取电传感器7接同一个负载,依次产生的压降相同,可降低两个取电传感器在铁芯上产生的磁场误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电装置,所述取电装置包括两个相互接合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取电传感器封装在金属屏蔽壳内部,所述金属屏蔽壳与第一取电传感器之间设有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电装置,所述取电装置包括两个相互接合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取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取电传感器封装在金属屏蔽壳内部,所述金属屏蔽壳与第一取电传感器之间设有低磁导率材质填充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为坡莫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屏蔽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屏蔽的低干扰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取电传感器、铁芯和蜂鸣器,所述铁芯上设有第一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第一初级线圈与第一取电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线圈与第二取电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线圈在铁芯上与第二初级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龙王思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