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437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光缆管理系统控制终端、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和光纤配线系统,所述光纤配线系统包括光纤企业端、光纤连接器、光纤客户端,所述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包括RFID标签标记模块,RFID标签识别模块,所述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包括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检测系统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解决大规模光纤光缆网络的故障维护,高效管理问题,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A optical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optical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control terminal of the computer optical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the fiber number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subsystem, the optical fiber fault monitoring subsystem and the fiber wiring system. The optical fiber wiring system includes the optical fiber enterprise end,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the fiber client, and the fiber number recognition. And the management subsystem includes the RFID label marking module and the RFID label recognition module. The optical fiber fault monitoring subsystem includes the optical path converter, the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the GIS detection module and the detection system controller. The invention aims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large-scale optical fiber cable network fault maintenance,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reducing operation cost, and has high economic and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缆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及光纤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光缆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建设,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它极大的带动了FTTx项目建设,从而推进网络的宽带提速。光缆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通信传输媒介,随着光纤/光缆资源的不断膨胀,光纤通信网络及众多专网(如电力,铁路,地铁以及石油等等)目益庞大和复杂。如何提高运行维护效益,确保光纤网络的可靠畅通,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信运营商在光缆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与线路设备相关的数据资料,由于各地的基础建设和自然灾害,有时会损坏通信光缆,致使光缆的运营维护越来越困难。相对于光网络资源数量的不断增长,光纤光缆的管理却显滞后,且管理方式主要为传统的手工模式,主要通过给每根光纤连接头处贴上一个纸质标签来实现端口识别和路由管理。由于纸质标签受雨水或风沙尘土等的侵蚀,容易损坏,而且光纤施工的信息需要手工录入和更改,不但效率低下且易出错,对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会造成影响。另外传统ODN的光配线设备无告警功能,一旦发生故障,维护困难。传统的光缆维护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随着光缆数量的增多,光缆的测试维护任务非常繁重,耗费人力和物力,且效率低。2.光纤标识、查找等操作全靠手工进行,工作效率低下,网络难以实现高效的管理3.由于测试周期不能保证,无法对光缆劣化情况进行分析,对光缆运行分析缺乏科学依据。4.光缆发生故障时,由于故障的相关信息太少,线务人员不能准确定位,从而增加了处理难度,延长了处理时间。5.维护人员变动,维护工作持续性差。6.历史测试数据依靠手工保留和归档,查询检索较困难。因此,如何科学地管理光缆传输系统所用到的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反映资源的实际运行状况,实现其故障监测与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也就显得非常迫切。本文旨在提供一个高效的光纤/光缆管理系统,为整个光缆网运营维护工作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光纤网络的管理、维护效率。一方面可以帮助运营商清晰的了解光纤网络资源配置及投资,另一方面又有丰富的光纤链路保障手段,支持从普通业务到高等级业务的保障,更远的目标是整个系统完全自动化,所有业务调度都能轻松完成。光缆资源查询分析,为光网络的改造扩容等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缆管理系统,以解决大规模光纤光缆网络的故障维护,高效管理问题,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光缆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光缆管理系统控制终端、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和光纤配线系统,所述光纤配线系统包括光纤企业端、光纤连接器、光纤客户端,所述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包括RFID标签标记模块,RFID标签识别模块,所述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包括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检测系统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RFID标签标记模块的输出端与光纤连接器信号连接,所述RFID标签识别模块与光纤连接器信号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与光纤配线系统信号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检测系统控制器信号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光缆管理系统控制终端分别与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信号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通过人机终端管理所有光纤/光缆资源;2.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管理光纤连接器上光纤的对接信息;3.根据系统数据库,如果操作人员误操作,接错光纤跳线,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立即报警;4.纤号识别由RFID标签实现,无需任何其它标签;5.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自动轮询扫描各个光纤,及时发现远程的断点和异常损耗,集合GIS检测模块上报故障地点,监测距离>100km;6.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的适机认知无线网络模块可以实时监测光纤中业务光功率的大小,根据门限报警;7.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根据历史记录智能判断光纤/光缆的老化受损程度,根据损耗门限报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光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光缆管理系统的模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2,一种光缆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光缆管理系统控制终端、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和光纤配线系统,所述光纤配线系统包括光纤企业端、光纤连接器、光纤客户端,所述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包括RFID标签标记模块,RFID标签识别模块,所述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包括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检测系统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RFID标签标记模块的输出端与光纤连接器信号连接,所述RFID标签识别模块与光纤连接器信号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与光纤配线系统信号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检测系统控制器信号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光缆管理系统控制终端分别与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信号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工作流程:ODN(光配线网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光缆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光缆管理系统控制终端、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和光纤配线系统,所述光纤配线系统包括光纤企业端、光纤连接器、光纤客户端,所述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包括RFID标签标记模块,RFID标签识别模块,所述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包括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检测系统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光缆管理系统控制终端、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和光纤配线系统,所述光纤配线系统包括光纤企业端、光纤连接器、光纤客户端,所述纤号识别及管理子系统包括RFID标签标记模块,RFID标签识别模块,所述光纤故障监测子系统包括光路转换器、光时域反射仪、GIS检测模块、检测系统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标记模块的输出端与光纤连接器信号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帆扬通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