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14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第一火盖本体,其包括环状顶面及由该环状顶面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述环状顶面、内环壁及外环壁之间形成第一混气腔,且上述外环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环状顶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至少三块用于支撑锅具底面的支撑块,各支撑块均向上延伸,且其内侧面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混气腔连通的辅助火孔,相邻的支撑块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给口;还涉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无需另设锅支架,而且通过设置辅助火孔,这样无需降低支撑块的高度即能增加燃烧器的中心负荷,此外,能通过二次空气补给口从第一火盖本体的上部补充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A fire cover and a gas burner with the fire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re cover of a gas burner, including a first fire cover body, which comprises an annular top surface and an inner ring wall and an outer ring wall which are vertically or tilted downward on the inner edge of the ring top surface, and the outer ring wall is formed between the ring top surface, the inner ring wall and the outer ring wall, and the outer ring wall above is also formed. A main fire hole is provid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interval. At the circumferential interval, at least three blocks are provided to support the bottom of the pan, and the support blocks are extended upward, and the inn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fire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ixed gas chamber, and two air supply port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adjacent support blocks. A gas burner used for the fire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no need to set up a pot support, and by setting an auxiliary fire hole, the central load of the burner can be increased without reducing the height of the support block. In addition, the two air can be supplement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fire cover through two air supply ports to improve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腔、外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其中混气室设置在基座的上方,而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分别设置在混气室的上方。其中,外环火盖一般呈环形,包括环形顶壁、由该环形顶壁的内、外侧沿分别竖直向下或倾斜向下延伸而成的内环壁和外环壁,该环形顶壁、内环壁及外环壁围设形成混气腔,该外环壁上开设有外环出火孔。内环火盖一般包括筒状的底座和盖设该底座上的盖体,该盖体上设置有内环出火孔。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果的方式有多种,如通过降低锅支架的高度,从而增加中心负荷的方式,虽然该种方式从理论上能提高燃烧效率,但是实际使用中若锅支架设置的较低,锅底面与火盖距离过近,则会从另一方面影响燃烧,从而降低燃烧效率。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在一次空气的比例由于引射系统结构限制无法有效升高的情况下,增加二次空气的补给被认为是提高燃烧效率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燃烧器结构,二次空气的补给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更高效燃烧(75%)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二次空气补充效率的燃气燃烧器的火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二次空气补充效率的燃气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环状的第一火盖本体,该第一火盖本体包括环状顶面及由该环状顶面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述环状顶面、内环壁及外环壁之间形成第一混气腔,且上述外环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顶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至少三块用于支撑锅具底面的支撑块,各支撑块均向上延伸,且其内侧面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混气腔连通的辅助火孔,相邻的支撑块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给口。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火盖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第一火盖本体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第一部分的底部分别形成进气口,而各第二部分的底部分别通过连接壁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半圆形,而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圆形,从而能进一步优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表面对空气的附壁作用,进一步提高二次空气补给效率。作为优选,各所述进气口分别连接有一根混气管,相邻的混气管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口,该二次空气补充口与上述二次空气补给口一一对应并分别上下相对。这样从二次空气补充口逃逸的部分空气能在外环壁的外环面的附壁效应的作用下再次进入对应的二次空气补给口中,相应地,从二次空气补给口逃逸的部分空气能在外环壁的外环面的附壁效应的作用下进入对应的二次空气补充口中,从而充分提高二次空气的补给效率。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火孔的孔道在上述支撑块中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延伸,从而能通过该辅助火孔更好地对锅具的底面进行辅助加热。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火孔沿各支撑块的宽度方向间隔均设,并与上述主火孔平行。作为优选,各所述支撑块为中空结构并分别与上述第一混气腔相通。作为优选,各支撑块的上端分别向外作圆滑过渡的弯折并倾斜向上延伸,从而在其上端面上分别形成支撑弧面,使得各支撑块能更好地支撑锅具的底面。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的火盖的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采用如上所述的火盖结构,所述基座的内腔中设置有外环腔,基座的顶板上开设有与上外环腔相通外环通气口,所述外环通气口的个数与上述混气管的个数相匹配,并且各混气管的自由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外环通气口中,从而使得外环腔通过分别通过各外环通气口与各混气管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内环火盖采用如上所述的火盖结构,所述基座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内环腔,所述基座的顶板上还开设有与该内环腔相通的内环通气口;所述内环通气口的个数与上述混气管的个数相匹配,并且各混气管的自由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内环通气口中,从而使得外环腔通过分别通过各外环通气口与各混气管连通,并且内环火盖上的二次空气补充口与外环火盖上的二次空气补充口内外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第一火盖本体上设置有支撑块,从而能通过该支撑块来支撑锅具的底面,此外,各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辅助火孔,而相邻的支撑块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给口。这样该支撑块的设置不仅使得燃烧器的结构简单,无需另设锅支架,而且通过设置辅助火孔,无需降低支撑块的高度即能增加燃烧器的中心负荷,此外,能通过二次空气补给口从第一火盖本体的上部补充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二火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沿C-C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外环火盖13和内环火盖14。其中外环火盖13包括环状的第一火盖本体2,该第一火盖本体2包括环状顶面201及由该环状顶面20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03和外环壁202,上述环状顶面201、内环壁203及外环壁202之间形成第一混气腔24,且上述外环壁20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25。进一步,外环火盖本体2包括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20b,该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20b沿外环火盖本体2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第一部分20a的底部分别形成进气口204a,且该进气口204a分别连接有一根混气管22,相邻的混气管22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口23,而各第二部分20b的底部分别通过连接壁204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混气管22为四根,对应地,上述二次空气补充口23也为四个。上述环状顶面201、外环壁202的外环面、内环壁203的外环面以及连接壁204的外环面中,至少外环壁202的外环面呈圆弧状。优选地,上述环状顶面201、外环壁202的外环面、内环壁203的外环面以及连接壁204的外环面均呈圆弧状,并且相邻的两者之间形成圆滑过渡。即各上述第一部分20a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半圆形,而上述第二部分20b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圆形,这样能利用附壁效应,使得空气紧紧地包裹在整个第一火盖本体2的外表面,从而缩短二次空气的补给路径,进而能更加高效地补充二次空气。再进一步,上述第一部分20a的顶部分别固定有一块用于支撑锅具底面的支撑块21,各支撑块21均向上延伸,且其内侧面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混气腔24连通的辅助火孔211。本实施例中支撑块21的设置不仅使得燃烧器的结构简单,无需另设锅支架,而且设置辅助火孔211,无需降低支撑块21的高度即能增加燃烧器的中心负荷,从而提高其燃烧效率。另外,相邻的支撑块21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给口212,这样通过该二次空气补给口212能通过第一火盖本体2的上方补充二次空气,进一步缩短二次空气的补给路径,并且与上述二次空气补充口23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环状的第一火盖本体(2),该第一火盖本体(2)包括环状顶面(201)及由该环状顶面(20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03)和外环壁(202),上述环状顶面(201)、内环壁(203)及外环壁(202)之间形成第一混气腔(24),且上述外环壁(20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25),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顶面(201)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至少三块用于支撑锅具底面的支撑块(21),各支撑块(21)均向上延伸,且其内侧面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混气腔(24)连通的辅助火孔(211),相邻的支撑块(21)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给口(2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环状的第一火盖本体(2),该第一火盖本体(2)包括环状顶面(201)及由该环状顶面(20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03)和外环壁(202),上述环状顶面(201)、内环壁(203)及外环壁(202)之间形成第一混气腔(24),且上述外环壁(20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25),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顶面(201)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至少三块用于支撑锅具底面的支撑块(21),各支撑块(21)均向上延伸,且其内侧面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混气腔(24)连通的辅助火孔(211),相邻的支撑块(21)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给口(2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本体(2)包括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20b),该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20b)沿第一火盖本体(2)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第一部分(20a)的底部分别形成进气口(204a),而各第二部分(20b)的底部分别通过连接壁(204)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部分(20a)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半圆形,而所述第二部分(20b)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圆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气口(204a)分别连接有一根混气管(22),相邻的混气管(22)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口(23),该二次空气补充口(23)与上述二次空气补给口(212)一一对应并分别上下相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火孔(211)的孔道在上述支撑块(21)中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延伸。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波茅忠群诸永定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