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14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通过驱动电路载体的第一引脚的设计,最大的贴合所述驱动电路载体的基材的性质,极大的补偿了所述基材发生的拉伸形变。通过所述显示面板中的第二引脚和所述驱动电路载体中的第一引脚对应,能够极大的提高显示面板或者驱动电路载体发生膨胀后的邦定质量。

Driving circuit carrier, display panel and flat panel displa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riving circuit carrier, a display panel and a flat panel display. The first pin of the drive circuit carrier is designed to maximize the properties of the base material of the drive circuit carrier, and greatly compensate for the tensile deformation of the base material. The second pin in the display panel and the first pin of the drive circuit carrier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tate quality after the expansion of the display panel or the drive circuit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
技术介绍
平板显示器(FlatPanelDisplay,FPD)本身就是一块平板,没有CRT(CathodeRayTube)显示器中的电子束管,从而能够做得非常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显示器。平板显示器包括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显示器(OLED)等。平板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需要与显示面板电连接以控制显示面板的显示。现有技术中,实现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的方式包括COF(ChipOnFlex,or,ChipOnFilm)、COG(ChipOnGlass)等技术。其中,COG技术通常将驱动电路制作在驱动芯片上,驱动芯片直接与显示面板连接实现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COF技术通常将驱动电路制作在覆晶薄膜上,覆晶薄膜直接与显示面板连接实现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在COG技术中,驱动芯片作为承载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连接的载体,通过驱动芯片上的引脚(或称为引线、输出垫)和显示面板上的引脚(或称为引线、输出垫)的邦定,实现了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在COF技术中,覆晶薄膜作为承载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电连接的载体,通过覆晶薄膜上的引脚和显示面板上的引脚的邦定,实现了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的电连接。因此,上述驱动电路载体上的引脚和显示面板上的引脚之间的邦定的质量将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以提高驱动电路载体上的引脚和显示面板上的引脚之间的邦定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载体,所述驱动电路载体包括:基材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材至少一表面的多个第一引脚,所有所述第一引脚沿着第一基准线排列且所有所述第一引脚的排布呈直角梯形状;在所有所述第一引脚中,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第二基准线相交,所述第二基准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垂直。可选的,在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中,所有所述第一引脚形成多个第一引脚组,每个第一引脚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脚;每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或者平行;当一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时,同一第一引脚组的所有第一引脚的延长线均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且交于同一点;当一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平行时,同一第一引脚组的所有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基准线平行或重合。可选的,在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中,所有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的第一引脚组均交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同一点,或者,所有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的第一引脚组均交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不同点,或者,部分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的第一引脚组交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同一点。可选的,在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中,当一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时,在同一第一引脚组中,靠近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夹角小于远离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夹角。可选的,在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中,当一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时,在同一第一引脚组中,自最靠近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向最远离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夹角的增加幅度相同。可选的,在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中,当多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时,在第一引脚组和第一引脚组之间,自最靠近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组向最远离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夹角的增加幅度变大。可选的,在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中,同一第一引脚组的多个第一引脚被所述第一基准线截取的截面宽度相同。可选的,在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中,同一第一引脚组中,相邻两个第一引脚在所述第一基准线处的间距相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所有所述第二引脚沿着第三基准线排列且所有所述第二引脚的排布呈直角梯形状;在所有所述第二引脚中,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引脚的延长线与第四基准线相交,所述第四基准线与所述第三基准线垂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所述平板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及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载体中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第二引脚完全贴合或者部分贴合,所述第二基准线和所述第四基准线重合。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中,通过驱动电路载体的第一引脚的设计,最大的贴合所述驱动电路载体的基材的性质,极大的补偿了所述基材发生的拉伸形变。通过所述显示面板中的第二引脚和所述驱动电路载体中的第一引脚对应,能够极大的提高显示面板或者驱动电路载体发生膨胀后的邦定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九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九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的驱动电路载体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的驱动电路载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的显示面板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的驱动电路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十一的邦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驱动电路载体;10-基材;11、11a、11b、11c、11d-第一引脚;110-第一端;111-第二端;12-第一对准标记;L1-第一基准线;L2-第二基准线;A1、A2、A3、A4、A5、A6、A7、A8、A9-第一引脚组;D10、D11、D12、D13、D14、D15、D16、D17-交点;ang1、ang2-角度;2-显示面板;20-非显示区域;20’-显示区域;21-第二引脚;210-第一端;211-第二端;22-第二对准标记;22a、22b、22c-对准结构;L3-第三基准线;L4-第四基准线;B1、B2、B3、B4、B5、B6、B7、B8、B9-第一引脚组;D20、D21、D22、D23、D24、D25、D26、D27-交点;3-邦定设备;30-抓取单元;31-补偿单元;32-移动单元;33-邦定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驱动电路载体、显示面板及平板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电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载体包括:基材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材至少一表面的多个第一引脚,所有所述第一引脚沿着第一基准线排列且所有所述第一引脚的排布呈直角梯形状;在所有所述第一引脚中,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第二基准线相交,所述第二基准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31 CN 20161093916011.一种驱动电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载体包括:基材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材至少一表面的多个第一引脚,所有所述第一引脚沿着第一基准线排列且所有所述第一引脚的排布呈直角梯形状;在所有所述第一引脚中,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第二基准线相交,所述第二基准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引脚形成多个第一引脚组,每个第一引脚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脚;每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或者平行;当一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时,同一第一引脚组的所有第一引脚的延长线均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且交于同一点;当一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平行时,同一第一引脚组的所有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基准线平行或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有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的第一引脚组均交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同一点,或者,所有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的第一引脚组均交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不同点,或者,部分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的第一引脚组交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同一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载体,其特征在于,当一个第一引脚组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相交时,在同一第一引脚组中,靠近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夹角小于远离所述第二基准线的第一引脚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玉薛肖飞徐涛王向前孙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