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70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8:11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按雨水径流方向且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沉砂池、前置塘和渗透塘,沉砂池的入水口与用于地表雨水汇流的管或沟相连,沉砂池与前置塘之间堆积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碎石,前置塘与渗透塘之间采用由种植土形成的堤坝隔开,渗透塘的塘底自下而上依次为泥土基层、过滤介质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土层,过滤介质层和透水土工布延伸至所述堤坝内,渗透塘的出水端设有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的排放管,渗透塘内设有连接排放管的水平放空管和竖向溢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压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而且还很好地满足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A rainwater purification structure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 rainwater purification struc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nge City, including a sanding pool, a front pond and a permeable pond arranged in step shape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ainwater runoff,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pipe or ditch for the surface rainwater converging. The bottom of the pond is separated by the dam formed by the soil,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nd is followed by the soil base, the filter medium layer, the pervious geotextile and the planting soil layer, the filter media layer and the permeable soil and water cloth are extended into the dam, and the water end of the permeable pond is equipped with the discharge pip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urban rainwater pipe and canal system. There is a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verflow pipe in the permeable po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alleviate and reduce the pressure of waterlogging in the city, but also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resources, but als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y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雨水再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痼疾。因此,要想不在“城中看海”,并不仅仅是进行管道扩容这么简单。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这种模式让城市里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其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例如,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因此,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促进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而实现了国家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高标准和新要求。如果将大部分雨水留下而不是排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说,‘海绵城市’有望将原来大量排至管渠末端的水提前通过吸收、存蓄、渗透等环节消化掉,成为破解‘逢雨必涝’的有效途径,而不是靠修大的排水管。雨水净化是指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达到符合使用标准的系统。收集的雨水大致分为两类,屋顶雨水和路面雨水,考虑到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情况较严重,收集到的雨水杂质较多,污染物源复杂。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雨水净化处理得到的再利用水仍然存在水质太差的问题,这样不仅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城市系统的使用,造成收集的雨水综合利用率低,因此,也满足不了海绵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该雨水结构在确保城市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范围内的收集、渗透、净化和利用,从而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压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而且,很好地满足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按雨水径流方向且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沉砂池、前置塘和渗透塘,所述沉砂池的入水口与用于地表雨水汇流的管或沟相连,所述沉砂池与前置塘之间堆积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碎石,所述前置塘与渗透塘之间采用由种植土形成的堤坝隔开,所述渗透塘的塘底自下而上依次为泥土基层、过滤介质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土层,所述过滤介质层和所述透水土工布延伸至所述堤坝内,所述渗透塘的出水端设有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的排放管,所述渗透塘内设有连接排放管的水平放空管和竖向溢流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平放空管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电动阀或手动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向溢流管的管顶口与渗透塘的最高设计水位平齐,且溢流管的管顶口设有用于过滤的格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置塘的边缘上种植有耐冲植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渗透塘的边坡坡度不小于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渗透塘的种植土层厚度为200~300mm,过滤介质层的厚度300~500mm,所述过滤介质层的材料为粗砂砾。本技术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通过包括按雨水径流方向且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沉砂池、前置塘和渗透塘,所述沉砂池的入水口与用于地表雨水汇流的管或沟相连,所述沉砂池与前置塘之间堆积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碎石,所述前置塘与渗透塘之间采用由种植土形成的堤坝隔开,所述渗透塘的塘底自下而上依次为泥土基层、过滤介质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土层,所述过滤介质层和所述透水土工布延伸至所述堤坝内,所述渗透塘的出水端设有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的排放管,所述渗透塘内设有连接排放管的水平放空管和竖向溢流管,使得本技术可充分将雨水收集、净化、再利用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相结合,从而在确保城市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范围内的收集、渗透、净化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压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而且还很好地满足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提供的一实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提供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入水口,2、沉砂池,3、前置池,4、渗透塘,5、排放管,6、竖向溢流管,7、碎石,8、种植土,9、透水土工布,10、泥土基层,11、水平放空管。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图1为本技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提供的一实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提供的构造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包括按雨水径流方向且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沉砂池2、前置塘和渗透塘4,所述沉砂池2的入水口1与用于地表雨水汇流的管或沟相连,所述沉砂池2与前置塘之间堆积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碎石7,所述前置塘与渗透塘4之间采用由种植土8形成的堤坝隔开,所述渗透塘4的塘底自下而上依次为泥土基层10、过滤介质层、透水土工布9和种植土8层,所述过滤介质层和所述透水土工布9延伸至所述堤坝内,所述渗透塘4的出水端设有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的排放管5,所述渗透塘4内设有连接排放管5的水平放空管11和竖向溢流管6。所述水平放空管11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电动阀或手动阀。所述竖向溢流管6的管顶口与渗透塘4的最高设计水位平齐,且溢流管的管顶口设有用于过滤的格栅。所述前置塘的边缘上种植有耐冲植物。所述渗透塘4的边坡坡度不小于1:3,该边坡坡度也是指边坡的垂直边与水平边的比例不小于1:3,所述渗透塘4的种植土8层厚度为200~300mm,过滤介质层的厚度300~500mm,所述过滤介质层的材料为粗砂砾。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其雨水净化过程如下:降雨→汇流→碎石7缓冲→前置沉泥→蓄渗→溢流→排水再利用。该技术注重对天然河道、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同时,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不仅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而且,从长远看,非但不会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反而会节省成本。本技术可满足如下结构特点:1)渗透塘4前设置有沉砂池2、前置池3等预处理设施,沉砂池2在缓解水流的同时可去除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前置池3再次缓解水流,并使雨水中的微小泥沙等小颗粒污染物沉淀下来。2)前置塘与渗透塘4之间存在梯度关系,使得前置塘内的雨水通过渗透塘4的塘壁和塘底渗透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雨水径流方向且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沉砂池、前置塘和渗透塘,所述沉砂池的入水口与用于地表雨水汇流的管或沟相连,所述沉砂池与前置塘之间堆积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碎石,所述前置塘与渗透塘之间采用由种植土形成的堤坝隔开,所述渗透塘的塘底自下而上依次为泥土基层、过滤介质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土层,所述过滤介质层和所述透水土工布延伸至所述堤坝内,所述渗透塘的出水端设有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的排放管,所述渗透塘内设有连接排放管的水平放空管和竖向溢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雨水径流方向且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沉砂池、前置塘和渗透塘,所述沉砂池的入水口与用于地表雨水汇流的管或沟相连,所述沉砂池与前置塘之间堆积有用于过滤雨水的碎石,所述前置塘与渗透塘之间采用由种植土形成的堤坝隔开,所述渗透塘的塘底自下而上依次为泥土基层、过滤介质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土层,所述过滤介质层和所述透水土工布延伸至所述堤坝内,所述渗透塘的出水端设有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的排放管,所述渗透塘内设有连接排放管的水平放空管和竖向溢流管。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放空管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勇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