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3539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通过四个第一支撑腿与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一支撑腿分别位于第一壳体下表面的四角处,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下表面搭接,盖板的下表面通过两个固定装置分别与第一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盖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块与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该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盖板、固定装置、第一过滤板、滑块和滑槽,从而加快了絮凝剂与污水的混合速度,从而使第一过滤板位于第一壳体的外部,从而便于工人对第一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加快了工人对杂质的清理速度,从而加快了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率。

A municipal sewage purification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nicipal sewage purification treatment device,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housing by four first support legs, and the four first support legs are located a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housing,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housing is overlapped wit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cover plate. The lower su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irst housing by two fixtures,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ver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of the motor through the first fixed block. The municipal sewage purification treatment device sets a cover plate, a fixing device, a first filter plate, a slide block and a slider, so that the mixing speed of the flocculant and the sewage is accelerated so that the first filter plate is located outside the first housing,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workers to clean up the impurities on the first filter plate, thereby reducing the workers. The intensity of work accelerates the cleaning speed of workers and accelerates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
,具体为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对污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装置帮助工人对污水进行净化,目前市场上多数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会利用过滤装置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中混合的杂质残留在过滤装置上,而过滤装置多是固定设置在处理装置内,工人在对过滤装置上的杂质进行清理的时候十分的不方便,且在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的时候多是直接投放进污水中,导致絮凝剂与污水的混合速度过慢,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人对杂质的处理速度,从而降低了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多数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会利用过滤装置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中混合的杂质残留在过滤装置上,而过滤装置多是固定设置在处理装置内,工人在对过滤装置上的杂质进行清理的时候十分的不方便,且在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的时候多是直接投放进污水中,导致絮凝剂与污水的混合速度过慢,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人对杂质的处理速度,从而降低了对污水净化处理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四个第一支撑腿与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一支撑腿分别位于第一壳体下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盖板的下表面通过两个固定装置分别与第一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块与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穿过盖板上表面卡接的第一轴承并处于第一壳体内,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盖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第一壳体内设置的支撑杆的上表面,所述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位于第二轴承的上方,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位于第二轴承和搅拌杆之间,所述第三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且两个滑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壁左右两侧面开设的滑槽内,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位于第一壳体内并处于搅拌杆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与漏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的顶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漏斗位于电机的右侧。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面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支撑杆的下方且位于第一壳体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位于转换池内部的上方,所述转换池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池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位于第二连接管的右侧,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位于第二过滤板的下方且位于转换池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位于转换池的右侧,所述水泵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固定块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第四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壳体内部的上方,所述第四连接管的表面通过管夹与第三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右侧面与第二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位于水泵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通过四个第二支撑腿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二支撑腿分别位于第二壳体下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位于第四连接管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膜层,所述过滤膜层位于活性炭层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的右侧面与第五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位于过滤膜层的下方且位于靠近第二壳体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上表面设置有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左侧面与进液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液管位于固定装置的正下方,且进液管位于搅拌杆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位于第一固定块的左侧,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和水泵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位于第一螺母的右侧,所述第二螺母卡接在第一壳体的侧面。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为倾斜面。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过滤孔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滤板上过滤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层内填充有活性炭,所述过滤膜层内填充有过滤膜。(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盖板、固定装置、电机、搅拌杆、第一过滤板、滑块和滑槽,当向污水中投放絮凝剂时,控制电机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搅拌杆转动对污水进行搅拌,当需要对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清理的时候,拧动螺栓,使螺栓与第二螺母分离,从而可以使盖板与第一壳体分离,然后将盖板向上提起,从而使滑块在滑槽内向上移动,从而加快了絮凝剂与污水的混合速度,从而使第一过滤板位于第一壳体的外部,从而便于工人对第一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加快了工人对杂质的清理速度,从而加快了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率。(2)、该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板、水泵、活性炭层和过滤膜层,第二过滤板可以对污水进行第二次过滤,水泵可以将转化池底部的经过二次过滤的水传送到第二壳体内,活性炭层和过滤膜层可以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和过滤,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且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腿、3第一壳体、4盖板、5固定装置、51固定板、52第一螺母、53螺栓、54第二螺母、6第一固定块、7电机、8转轴、9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11支撑杆、12搅拌杆、13第三轴承、14第一过滤板、15滑块、16滑槽、17第一连接管、18漏斗、19挡板、20第二连接管、21转换池、22第二过滤板、23第三连接管、24水泵、25第二固定块、26第四连接管、27第二壳体、28管夹、29第三固定块、30第二支撑腿、31活性炭层、32过滤膜层、33第五连接管、34阀门、35进液管、36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通过设置底板1,可以对第一壳体3、转化池21、水泵24和第二壳体27进行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四个第一支撑腿2与第一壳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一支撑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四个第一支撑腿(2)与第一壳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一支撑腿(2)分别位于第一壳体(3)下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壳体(3)的上表面与盖板(4)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盖板(4)的下表面通过两个固定装置(5)分别与第一壳体(3)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块(6)与电机(7)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与转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的底端穿过盖板(4)上表面卡接的第一轴承(9)并处于第一壳体(3)内,所述转轴(8)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0),所述第二轴承(10)位于盖板(4)的下方,所述第二轴承(10)卡接在第一壳体(3)内设置的支撑杆(11)的上表面,所述转轴(8)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位于第二轴承(10)的上方,所述转轴(8)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13),所述第三轴承(13)位于第二轴承(10)和搅拌杆(12)之间,所述第三轴承(13)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14),所述第一过滤板(14)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15),且两个滑块(15)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3)内壁左右两侧面开设的滑槽(16)内,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管(17),所述第一连接管(17)的底端位于第一壳体(3)内并处于搅拌杆(12)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17)的顶端与漏斗(1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18)的顶端设置有挡板(19),所述漏斗(18)位于电机(7)的右侧;所述第一壳体(3)的右侧面与第二连接管(2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20)位于支撑杆(11)的下方且位于第一壳体(3)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另一端位于转换池(21)内部的上方,所述转换池(21)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池(2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2),所述第二过滤板(22)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板(22)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三连接管(23),所述第三连接管(23)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右侧,所述第三连接管(23)的一端位于第二过滤板(22)的下方且位于转换池(21)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三连接管(23)的另一端与水泵(24)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水泵(24)位于转换池(21)的右侧,所述水泵(24)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固定块(25)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24)的出水口与第四连接管(2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26)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壳体(27)内部的上方,所述第四连接管(26)的表面通过管夹(28)与第三固定块(2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29)右侧面与第二壳体(2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29)位于水泵(24)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27)的下表面通过四个第二支撑腿(30)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二支撑腿(30)分别位于第二壳体(27)下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二壳体(27)内设置有活性炭层(31),所述活性炭层(31)位于第四连接管(26)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27)内设置有过滤膜层(32),所述过滤膜层(32)位于活性炭层(31)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27)的右侧面与第五连接管(3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33)位于过滤膜层(32)的下方且位于靠近第二壳体(27)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五连接管(33)的上表面设置有阀门(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四个第一支撑腿(2)与第一壳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第一支撑腿(2)分别位于第一壳体(3)下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壳体(3)的上表面与盖板(4)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盖板(4)的下表面通过两个固定装置(5)分别与第一壳体(3)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块(6)与电机(7)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与转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的底端穿过盖板(4)上表面卡接的第一轴承(9)并处于第一壳体(3)内,所述转轴(8)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0),所述第二轴承(10)位于盖板(4)的下方,所述第二轴承(10)卡接在第一壳体(3)内设置的支撑杆(11)的上表面,所述转轴(8)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位于第二轴承(10)的上方,所述转轴(8)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13),所述第三轴承(13)位于第二轴承(10)和搅拌杆(12)之间,所述第三轴承(13)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板(14),所述第一过滤板(14)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15),且两个滑块(15)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3)内壁左右两侧面开设的滑槽(16)内,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连接管(17),所述第一连接管(17)的底端位于第一壳体(3)内并处于搅拌杆(12)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17)的顶端与漏斗(1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18)的顶端设置有挡板(19),所述漏斗(18)位于电机(7)的右侧;所述第一壳体(3)的右侧面与第二连接管(2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20)位于支撑杆(11)的下方且位于第一壳体(3)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管(20)的另一端位于转换池(21)内部的上方,所述转换池(21)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池(2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2),所述第二过滤板(22)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板(22)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三连接管(23),所述第三连接管(23)位于第二连接管(20)的右侧,所述第三连接管(23)的一端位于第二过滤板(22)的下方且位于转换池(21)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三连接管(23)的另一端与水泵(24)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水泵(24)位于转换池(21)的右侧,所述水泵(24)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固定块(25)与底板(1)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柳高瞻谢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富港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