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邦东专利>正文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35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其特征是:主要由0.35~0.45%碳,≤0.50%硅,0.50~0.90%锰,≤0.035%磷,≤0.020%硫,16.00~18.00%铬,0.10~0.70%镍,≤0.25%铜,1.0~1.25%钼,≤0.50%钒,其余为铁组成,单位为重量百分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旨在为我国的模具、化纤等行业开发出一种具有较高强度、较高硬度、较高耐磨性的耐酸腐蚀的新材料。
技术介绍
根据GB1220-92,我国现有马氏体型不锈钢共18个牌号,其中具有较高强度、较高硬度、较高耐磨性的耐酸腐蚀特点的材料有a.3Cr13Mo具有较高硬度及高耐磨性的材料。b.4Cr13具有较高硬度及高耐磨性的材料。c.1Cr17Ni2具有较高强度的耐硝酸及有机酸腐蚀的材料。其化学成分如下 注1、由于Ni昂贵,因此国内3Cr13Mo钢中Ni一般只以残余元素存在。注2、由于Ni昂贵,因此国内4Cr13钢中Ni一般只以残余元素存在。其中,3Cr13Mo由于C、Cr含量较低,故其抗拉强度仅为800N/mm2左右,硬度没有4Cr13高,耐磨性不及4Cr13,由于Mo含量较低,不含Ni,故其耐酸腐蚀性尚不够理想。4Cr13由于其含C量较3Cr13Mo高,故抗拉强度、硬度、耐磨性都较高,但随着C含量上升,其脆性增加。不含Mo、Ni元素,故其耐腐蚀性能差。1Cr17Ni2由于C含量低,故其硬度低、耐磨性差,但Cr、Ni元素含量多,故其强度较高,耐腐蚀性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马氏体不锈钢,以进一步提高其强度与硬度及耐磨与耐腐蚀性能。本专利技术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由0.35~0.45%碳,≤0.50%硅,0.50~0.90%锰,≤0.035%磷,≤0.020%硫,16.00~18.00%铬,0.10~0.70%镍,≤0.25%铜,1.0~1.25%钼,≤0.50%钒,其余为铁组成,单位为重量百分数。其中,每种成分的作用如下碳(C)提高钢的淬硬性及强度,过高会降低钢的韧性,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脆性断裂。硅(Si)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的淬透性,此钢中属残余元素。锰(Mn)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的淬透性,增强钢的强度。磷(P)有害元素,但可改善钢的切削性能。硫(S)有害元素,但可改善钢的切削性能。铬(Cr)提高钢的强度、淬透性及耐腐蚀性能。镍(Ni)提高钢的强度、改善钢的韧性、提高钢的耐腐蚀性。铜(Cu)杂质。钼(Mo)提高钢的淬透性、细化晶粒、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钒(V)提高钢的淬透性,对于化纤等行业使用可不加入此元素以降低成本。铁(Fe)钢的基本组成元素,没有此元素就不是钢。本专利技术由于提高了钢的C、Cr含量,因而提高了钢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增加了Ni元素提高了钢的强度又不降低钢的韧性,同时提高了钢的耐腐蚀性能。增加了Mo元素,能细化钢的晶粒、增强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增加了V元素,能细化钢的晶粒、增强钢的淬透性。但V元素由于价格贵,对于化纤行业使用的材料本专利技术中可不加入V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马氏体类不锈钢既要有高的强度、高的硬度及耐磨性,又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及淬透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材料成分进行改进,产生了一种新的钢材4Cr17NiMolV或4Cr17NiMol,这种材料克服了国标中马氏体类不锈钢不能兼顾很多重要性能的缺点,集各种材料的优点于一身,在模具行业、化纤等行业中试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耐腐蚀性能是传统材料的十倍以上。强度远远高于3Cr13Mo、4Cr13,接近于1Cr17Ni2,但其硬度及耐磨性、淬透性均远远高于1Cr17Ni2。此材料是传统马氏体不锈钢的升级换代产品,代表着未来马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方向,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冶炼采用电炉+电渣重熔工艺;抗拉强度Φ120圆σb=840N/mm2;延伸率Φ120圆δ5=20%。实施例二 冶炼采用电炉+炉外精炼工艺,抗拉强度Φ80圆2个σb=1110-1130N/mm2,Φ100圆2个σb=1050-1060N/mm2,延伸率为Φ80圆2个δ5=12.5%-13%,Φ100圆2个δ5=13%-14%。实施例三 冶炼工艺电炉+电渣重熔。抗拉强度Φ120圆2个σb=1060-1090N/mm2,延伸率Φ120圆2个δ5=12%-13%。实施例四 冶炼工艺电炉+炉外精炼。抗拉强度Φ90圆2个σb=1080-1110N/mm2,Φ95圆2个σb=1080-1110N/mm2,延伸率Φ90圆2个δ5=12%-13%,Φ95圆2个δ5=12%-13%。实施例五 冶炼工艺采用电炉+炉外精炼。抗拉强度Φ90圆2个σb=1100-1120N/mm2,Φ95圆2个σb=1070-1100N/mm2,延伸率Φ90圆2个δ5=14%-15%,Φ95圆2个δ5=11%-12%。实施例六 冶炼工艺采用电炉+炉外精炼。抗拉强度Φ105圆2个σb=1260-1280N/mm2,延伸率Φ105圆2个δ5=8.0%-8.5%。说明上述各成分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数。含碳量0.36以上的马氏体不锈钢按习惯一般不做力学性能实验,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除由材料本身成份及冶炼工艺决定外,还受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从以上实验结果来看,此材料C含量不宜接近上下极限。C过低则强度低、延伸率高、耐磨性差,C过高则强度高、延伸率差、耐磨性好,但脆性强。Ni含量以0.2-0.5%之间最合适,过高则成本增加。V含量0.3-0.4%之间最合适,过高则成本增加,性能不一定增加,对于非模具用材尽量不加V元素。Mo含量以1.10%左右为宜,过多则增加成本。要控制好有害元素的含量。权利要求1.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其特征是主要由0.35~0.45%碳,≤0.50%硅,0.50~0.90%锰,≤0.035%磷,≤0.020%硫,16.00~18.00%铬,0.10~0.70%镍,≤0.25%铜,1.0~1.25%钼,≤0.50%钒,其余为铁组成,单位为重量百分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其特征是碳含量为0.37-0.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其特征是铬含量为16.00-18.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其特征是镍含量为0.1-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其特征是钼含量为1.05-1.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其特征是钒含量为0.3-0.4%。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旨在为我国的模具、化纤等行业开发出一种具有较高强度、较高硬度、较高耐磨性的耐酸腐蚀的新材料。该材料主要由0.35~0.45%碳,≤0.50硅,0.50~0.90锰,≤0.035磷,≤0.020硫,16.00~18.00铬,0.10~0.70镍,≤0.25铜,1.0~1.25钼,≤0.50钒,其余为铁组成,单位为重量百分数。本专利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与硬度及耐磨与耐腐蚀性能。文档编号C22C38/44GK1515699SQ0315288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章邦东 申请人:章邦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邦东
申请(专利权)人:章邦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