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2089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1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系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其设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包括呈平铺状布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方的光伏板,光伏板具有下边缘,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具有间距,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流板,导流板沿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封盖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间距,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光伏板的两侧外。风由光伏板的下边缘吹向光伏板的上边缘时,在导流板的作用下,风则会吹向导流板的两侧,避免风吹入光伏板与倾斜面之间,造成光伏板易被掀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伏系统的
,特别涉及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
技术介绍
光伏板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集热,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屋顶及建筑物表面均可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目前,在对于光伏板安装时,往往将多块光伏板安装在建筑物的倾斜面上,并且,安装后的光伏板与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实现光伏板的安装。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光伏板所转化的电能最大化,光伏板呈倾斜布置,在安装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光伏板朝向南面布置,这样,自上而下,光伏板的下部与倾斜面的间距会比与光伏板的上部和倾斜面的间距大,因此,光伏板下部与倾斜面的间距易受风力影响,从而光伏板易被掀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吹入光伏板与倾斜面之间,造成光伏板易被掀翻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设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包括呈平铺状布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方的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具有下边缘,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封盖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间距,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光伏板的两侧外。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上部抵接着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所述导流板的下部朝所述建筑的倾斜面延伸,且抵接着所述建筑的倾斜面。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具有背离所述光伏板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空间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的上部设有上加固条,所述上加固条沿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上加固条抵接着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外侧面的下部设有下加固条,所述下加固条沿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下加固条抵接着建筑的倾斜面。进一步的,所述上加固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外。进一步的,所述下加固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外。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呈长条状。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包括多块所述光伏板,沿所述导流板的长度延伸方向,多块所述光伏板依序布置,形成排状布置的光伏板排。进一步的,沿建筑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多块所述光伏板排依序间隔并列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将光伏板安装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光伏板具有与建筑顶部的倾斜面具有间距的下边缘,在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流板,并且,导流板沿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封盖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间距;这样,风由光伏板的下边缘吹向光伏板的上边缘时,由于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光伏板的两侧外,因此,在导流板的作用下,风则会吹向导流板的两侧,避免风吹入光伏板与倾斜面之间,造成光伏板易被掀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的导流板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用于解决风吹入光伏板10与倾斜面之间,造成光伏板10易被掀翻的问题。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其设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包括设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方的光伏板10,光伏板10呈平铺状布置;光伏板10具有下边缘,并且,光伏板10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具有间距。在光伏板10的下边缘与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流板20,导流板20沿光伏板10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封盖光伏板10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间距,导流板20能将吹向导流板20的风进行导向;并且,导流板20的两侧分别延伸至光伏板10的两侧外。上述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光伏板10具有下边缘,将光伏板10安装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由于光伏板的下边缘10与建筑顶部的倾斜面具有间隙,并且,建筑具有倾斜面,因此,风易从光伏板10的下边缘进入光伏板10与建筑的倾斜面的间隙中;当风吹向光伏板10的下边缘时,由于,导流板20沿光伏板10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封盖光伏板10的下边缘与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之间的间距,并且,导流板20的两侧分别延伸至光伏板10的两侧外,因此,在导流板20的作用下,风则会吹向导流板20的两侧,从而避免风吹进光伏板10与建筑的倾斜面的间隙中,掀翻光伏板10,影响光伏板10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导流板20的上部抵接光伏板10的下边缘,导流板20的下部朝建筑的倾斜面延伸,且抵接着建筑顶部的倾斜面;这样,导流板20的上部与光伏板10之间则不存在缝隙,导流板20的下部与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也不存在缝隙,使导流板20封盖光伏板10与建筑顶部的倾斜面的间距,从而避免风进入到光伏板10与建筑顶部的倾斜面的缝隙中,从而影响到光伏板10的安装安全。导流板20具有背离光伏板10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空间的外侧面,外侧面的上部设有上加固条30,上加固条30沿光伏板10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上加固条30抵接着光伏板10的下边缘。当风吹向导流板20时,由于导流板20的外侧面的上部的设有上加固条30,因此,导流板20具有更高的承受力,从而更不易受风力影响产生变形,对导流板2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上加固条30抵接着光伏板10的下边缘,增强导流板20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导流板20受风力影响产生的噪音。再者,导流板20的外侧面的下部设有下加固条40,下加固条40沿光伏板10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下加固条40抵接着建筑的倾斜面,这样,导流板20具有更高的承受力,更不易受风力影响产生变形,从而影响到导流板20的导风效果;并且,下加固条40与上加固条30协同作用下,导流板20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保证导流板20的正常导风效果的同时,大大的降低导流板20受风力影响产生的噪音。上加固条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流板20的两侧外;下加固条40的两端也分别延伸至导流板20的两侧外;这样,沿光伏板10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上加固条30和下加固条40均能整体的对导流板20进行加固,从而增加上加固条30和下加固条40的加固效果,使导流板20的更具稳固性,保证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

【技术保护点】
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包括呈平铺状布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方的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具有下边缘,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封盖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间距,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光伏板的两侧外。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包括呈平铺状布置在建筑顶部的倾斜面上方的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具有下边缘,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倾斜面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封盖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间距,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光伏板的两侧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上部抵接着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所述导流板的下部朝所述建筑的倾斜面延伸,且抵接着所述建筑的倾斜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系统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具有背离所述光伏板与建筑的倾斜面之间的空间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的上部设有上加固条,所述上加固条沿所述光伏板的下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上加固条抵接着所述光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晶铠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