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05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1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方设有上盖,所述的壳体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喇叭嘴,所述的喇叭嘴内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的接线端子包括压紧螺母、空心圆柱状的堵板、密封圈和金属垫圈;所述的密封圈安装在喇叭嘴的底部,所述的堵板一端穿过密封圈,另一端用压紧螺母固定;所述的壳体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将安装板设置在电力采集分站的底部,并在安装板上安装电气元件,接线端子设置在安装板上方用于布线,使电器元件和线路分层布置,条理清晰,便于安装和检修。接线端子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检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
技术介绍
煤矿供电监控系统是针对我国煤矿现状最新研制开发的一套综合性电力监控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可满足各类大、中、小型煤矿的多方面需求。该系统由数据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及其它关联设备组成,可对煤矿生产中的电力、设备运行各项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对合理指挥生产、事故调查分析、规划用电负荷,制定节电措施提供实事科学依据。是现代化矿井生产调度、安全监测和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技术设备。系统具有多种灵活的配置方式,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矿井,系统每一部分均可独立运行,可根据实际需要构成合理、经济的监控系统,并可兼容现有的大多数监控系统。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的电气元件不断增加,电路线路越来越复杂,对于电力采集分站的结构设计、检修、安装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该电力采集分站将线路和元器件分层布置,更换维修方便,易安装,结构紧凑,故障率低。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方设有上盖,所述的壳体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喇叭嘴,所述的喇叭嘴内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的接线端子包括压紧螺母、空心圆柱状的堵板、密封圈和金属垫圈;所述的密封圈安装在喇叭嘴的底部,所述的堵板一端穿过密封圈,另一端用压紧螺母固定;所述的壳体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板。优选的,所述的压紧螺母和堵板之间设有金属垫圈。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板通过十字盘头组合螺杆固定在壳体底部。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板表面设有安装孔,用来安装电子元件。优选的,所述的壳体还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开有通孔。优选的,所述的壳体的一侧面上设有接地螺杆,所述的接地螺杆贯穿壳体的一侧面,用于引出接地线。优选的,所述的壳体还包括后侧板,所述的后侧板上设有拉环,所述的拉环通过拉环扣固定在后侧板上。优选的,所述的压紧螺母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喇叭嘴设有与压紧螺母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的压紧螺母与喇叭嘴通过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将安装板设置在电力采集分站的底部,并在安装板上安装电气元件,接线端子设置在安装板上方用于布线,使电器元件和线路分层布置,条理清晰,便于安装和检修。接线端子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检修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图3是接地螺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8是图5的A-A剖面图。图中符号说明:1、上盖,2、铭牌,3、标牌铆钉,4、接线端子,41、压紧螺母,42、堵板,43、密封圈,44、金属垫圈,5、壳体,6、十字盘头组合螺杆,7、安装板,8、十字盘头螺杆,9、工业光电交换机模块,10、等高螺柱,11、六角螺母,12、电源模块,13、接地标牌,14、平垫圈,15、弹簧垫圈,16、固定螺母,17、内六角螺杆,18、弹簧固定垫圈,19、法兰,20、固定板,21、接地螺杆,22、支撑螺母,23、后侧板,24、底板,25、拉环,26、拉环扣,27、左侧板,28、喇叭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的是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验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包括壳体5,壳体5上方设有上盖1,壳体5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喇叭嘴28,喇叭嘴28内安装有接线端子4;接线端子4包括压紧螺母41、空心圆柱状的堵板42、密封圈43和金属垫圈44;密封圈43安装在喇叭嘴28的底部,堵板42一端穿过密封圈43,另一端用压紧螺母41固定;壳体5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板7。如图2所示,压紧螺母41和堵板42之间设有金属垫圈44。如图4所示,安装板7通过十字盘头组合螺杆(M4)6固定在壳体5底部。安装板7表面设有安装孔,用来安装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以安装工业光电交换机模块(UH5108-2SC-12V)9和电源模块(UH30S12WX)12为例,来演示安装板7的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工业光电交换机模块(UH5108-2SC-12V)9通过十字盘头螺杆(M3)8安装在安装板7上,电源模块(UH30S12WX)12通过六角螺母(M3)11和等高螺柱(M3)10安装在安装板7上,若需要安装其他电子元件,也可参照工业光电交换机模块(UH5108-2SC-12V)9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UH30S12WX)12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如图1所示,上盖1上还设有铭牌2,铭牌2通过标牌铆钉3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的四周边缘开有10个螺栓孔,上盖1由内六角螺杆(M8*30)17和弹簧固定垫圈(M8)18通过螺栓孔固定在壳体5上。如图5所示,壳体5还包括底板24,底板24上设有法兰19,法兰19能够把底板24紧固在壳体上;底板24两侧设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上开有通孔,可以通过螺栓等将本技术固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4上还固定有4个支撑螺母22,可以保护本技术不受磨损。壳体5的一侧面上设有接地螺杆(M6*12)21,接地螺杆(M6*12)21贯穿壳体5的一侧面,用于引出接地线,在使用本技术时需要通过接地螺杆(M6*12)21接地。如图3所示,接地螺杆(M6*12)21通过平垫圈14和弹簧垫圈(M6)15用固定螺母(M6)16固定在壳体5上,平垫圈14和接地螺杆(M6*12)21之间设有接地标牌13,用于提示接地。如图6所示,壳体5还包括后侧板23,后侧板23上设有拉环25,拉环25通过拉环扣26固定在后侧板23上,便于运输、安装更换。如图7所示,壳体5还包括左侧板27,左侧板27上开有2个喇叭嘴28。如图8所示,右侧板上开有2个喇叭嘴28。如图1所示,壳体5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4个接线端子4,左、右两侧均安装有2个接线端子4,接线端子4用于电信号的连接与传输。压紧螺母41表面设有外螺纹,喇叭嘴28设有与压紧螺母41相匹配的内螺纹,压紧螺母41与喇叭嘴28通过螺纹连接。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包括壳体(5),所述的壳体(5)上方设有上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喇叭嘴(28),所述的喇叭嘴(28)内安装有接线端子(4);所述的接线端子(4)包括压紧螺母(41)、空心圆柱状的堵板(42)、密封圈(43)和金属垫圈(44);所述的密封圈(43)安装在喇叭嘴(28)的底部,所述的堵板(42)一端穿过密封圈(43),另一端用压紧螺母(41)固定;所述的壳体(5)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包括壳体(5),所述的壳体(5)上方设有上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喇叭嘴(28),所述的喇叭嘴(28)内安装有接线端子(4);所述的接线端子(4)包括压紧螺母(41)、空心圆柱状的堵板(42)、密封圈(43)和金属垫圈(44);所述的密封圈(43)安装在喇叭嘴(28)的底部,所述的堵板(42)一端穿过密封圈(43),另一端用压紧螺母(41)固定;所述的壳体(5)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螺母(41)和堵板(42)之间设有金属垫圈(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7)通过十字盘头组合螺杆(6)固定在壳体(5)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矿用隔爆型电力采集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祥张文明任梦思徐磊赵成竹任兰波孙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信中大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