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04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1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和线材,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电源本体设有收容槽,线材收容于收容槽中,且线材与电源本体可分离地固定连接,收容槽为U型槽,自第一表面依次经第一表面的边沿和第二表面的边沿延伸至第二表面。上述移动电源能够收容线材且线材不易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这些电子产品。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以及便于携带,电子产品也变得轻薄、体积小,且电子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电子产品的体积变小也限制了电池的体积,同时,电子产品的耗电量也随着功能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移动电源对于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用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装备。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移动电源中,一些移动电源不设置线材,需要外带线材,这样容易导致未携带线材就无法给电子产品充电的问题。一些移动电源设有线材,需要将线材弯折或卷缩后才能收容于移动电源中,容易造成线材的断裂,进而影响移动电源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收容线材且线材不易断裂的移动电源。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和线材,所述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电源本体设有收容槽,所述线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且所述线材与所述电源本体可分离地固定连接,所述收容槽为U型槽,自所述第一表面依次经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沿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沿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上述移动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和线材,电源本体设有收容槽,线材收容于收容槽中,无需外带线材即可对移动终端充电。由于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收容槽为U型槽,自第一表面依次经过第一表面的边沿和第二表面的边沿延伸至第二表面,线材能够以“U”形的状态收容于收容槽中,使线材以相对自然的状态收容于收容槽中,并使线材与电源本体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均紧密贴合,无需对线材进行弯折或卷缩,进而避免了因弯折或卷缩而造成的线材断裂,还使移动电源的结构更紧凑,整齐美观,携带方便。又由于线材固定在电源本体的表面,无需将线材拿出,仅需要将能够与移动终端连接的部分与移动终端连接即可进行充电,操作简单且方便。同时,充电过程中,移动终端可以较好地与移动电源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一个紧密贴合,便于携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收容槽从所述第一表面经所述第三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材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头,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及所述第二插头均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材为至少两条,所述收容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间隔设置,至少两条所述线材分别收容于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选自Type-C、Lightning、MiCroUSB、Type-B及Type-A中的至少两种;及/或,所述第二插头选自Type-C、Lightning、MiCroUSB、Type-B及Type-A中的至少两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一端且与所述收容槽相通,所述第一插头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位于所述收容槽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收容槽相通,所述第二插头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还包括电芯,所述第一插槽及所述第二插槽中至少一个能够将所述电芯与所述线材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还包括电芯,所述电源本体设有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接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具有第四表面,且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所述收容槽包括依次连接且相通的第一凹槽、第三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凹槽由所述第二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第三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接口设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且所述接口自所述第三凹槽向靠近所述第四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为平面且与所述接口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电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电源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的移动电源的电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移动电源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移动电源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移动电源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电源10能够给移动终端充电。该移动电源10包括电源本体100和与电源本体100可分离地固定连接的线材200。电源本体100为移动电源10的主体。电源本体100包括壳体110、电池组件、接口120控制器130和电量显示组件140。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壳体110为电源本体100的外壳。壳体110为长方体结构。可以理解,壳体110的结构不限于长方体,还可以为圆柱体结构。壳体110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第三表面113、第四表面114、第五表面115及第六表面116。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第三表面113、第四表面114、第五表面115及第六表面116均为壳体110的外表面。具体地,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为壳体110面积较大的两个面,且相对设置。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为平面,大致为长方形,且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相互平行。第三表面113、第四表面114、第五表面115及第六表面116均同时与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相连,第三表面113与第四表面114相对设置,第五表面115与第六表面116相对设置。第三表面113及第四表面114分别自第一表面111的两条短边延伸至第二表面112,第五表面115及第六表面116分别自第一表面111的两条长边延伸至第二表面11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113、第四表面114、第五表面115及第六表面116均为曲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113、第四表面114、第五表面115及第六表面116也可以均为平面。进一步地,壳体110开设有收容槽117、第一插槽118及第二插槽119。第一表面111、第三表面113及第二表面112向内凹陷形成用于收容线材200的收容槽117。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17为U型槽,且自第一表面111依次延伸至第三表面113及第二表面112。线材200能够收容于收容槽117中,无需外带线材200即可对移动终端10充电。通过使收容槽117自第一表面111依次延伸至第三表面113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移动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本体和线材,所述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电源本体设有收容槽,所述线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且所述线材与所述电源本体可分离地固定连接,所述收容槽为U型槽,自所述第一表面依次经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沿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沿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本体和线材,所述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电源本体设有收容槽,所述线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且所述线材与所述电源本体可分离地固定连接,所述收容槽为U型槽,自所述第一表面依次经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沿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沿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收容槽从所述第一表面经所述第三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头,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头,所述第一插头及所述第二插头均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收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为至少两条,所述收容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间隔设置,至少两条所述线材分别收容于至少两个所述收容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选自Type-C、Lightning、MiCroUSB、Type-B及Type-A中的至少两种;及/或,所述第二插头选自Type-C、Lightning、MiCroUSB、Typ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灿伙谢家伟王文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七千猫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