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626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盒,用于容置物品,所述包装盒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壁与连接在底壁相对两侧边上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内衬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内衬包括第二连接件及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抵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抵接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一抵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二抵接件围设形成容置槽。如此,能够使包装盒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使包装盒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使包装盒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pack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0002]包装盒是一种用于容纳物品,以使物品存放、运输时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并保护物品免受外界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影响而导致物品发生破损等现象。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简单的包装盒的稳固性不佳,容易导致物品因运输的过程中与外界发生碰撞而损坏;而稳固性较好的包装盒整体结构较重或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高包装盒的稳固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包装盒。
[0005]一种包装盒,用于容置物品,所述包装盒包括:
[0006]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壁与连接在底壁相对两侧边上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
[0007]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内衬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侧壁;
[0008]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内衬包括第二连接件及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抵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抵接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一抵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二抵接件围设形成容置槽。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抵接的一端设有曲折的第一配合面,所述二抵接件与所述第一抵接件抵接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外形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接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呈波浪状延伸,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呈锯齿状延伸,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外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匹配。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件及第二抵接件还抵接于所述底壁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顶盖、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与底壁上相对的两侧边连接,所述顶盖与第三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顶盖转动至与所述第四侧壁接触时能够使所述容置槽与外界保持相对密封。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顶盖转动至与所述第四侧壁接触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壁。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顶盖转动至与所述第四侧壁接触时所述第一接触部能够与所述顶盖接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其中一端均与第一接触部连接,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与底壁抵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件靠近第一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抵舌,所有第一抵舌与所述第一侧壁抵接;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形成孔,所述第一形成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抵舌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形成孔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抵舌的形状、尺寸相同。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衬和/或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外壳组件为一体化结构。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包括中位面,所述中位面上任意一处至第一侧壁与至第二侧壁的最短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内衬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内衬的结构以所述中位面为对称面对称,第一内衬的尺寸与第二内衬的尺寸相同。
[0019]上述包装盒,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相互抵接,且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分别抵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即,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抵接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如此设置,能够通过使第一抵接件与第二抵接件之间简单的抵接关系,使容置槽结构更加稳固不晃动。从而使包装盒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避免容置槽内所容置的物品因晃动而发生破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盒的轴侧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包装盒展开过程中某一时刻的轴侧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接触处的摩擦力方向示意图;
[0024]图5为某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第一接触面在底壁上投影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所示包装盒平面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0026]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8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10、包装盒;100、外壳组件;110、第一侧壁;111、凸起;120、第二侧壁;130、第三侧壁;131、第一卡配板;140、第四侧壁;141、第二卡配板;150、底壁;160、顶盖;161、卡接面;161a、卡舌;200、第一内衬; 210、第一连接件;211、第一接触部;211a、第一卡接板;212、第一支撑部; 212a、第一形成孔;212b、第一支撑板;220、第一抵接件;221、第一配合面; 222、第一抵舌;300、第二内衬;310、第二连接件;311、第二接触部;311、 a第二卡接板;312、第二支撑部;312a、第二形成孔;312b、第二支撑板;320、第二抵接件;321、第二配合面;322、第二抵舌;400、容置槽;50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用于容置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壁与连接在底壁相对两侧边上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内衬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内衬包括第二连接件及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抵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抵接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一抵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二抵接件围设形成容置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抵接的一端设有曲折的第一配合面,所述二抵接件与所述第一抵接件抵接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外形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呈波浪状延伸,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呈锯齿状延伸,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外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及第二抵接件还抵接于所述底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顶盖、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与底壁上相对的两侧边连接,所述顶盖与第三侧壁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顶盖转动至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灿锋彭宋杨鑫段慧张斌李汉文王羽希龙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七千猫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