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962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其结构包括上端盖、保护圈、负极接线柱孔、抗震外板、螺栓定位孔、凹槽、移动握把、侧铝合金板、正极接线柱孔、合金挡条、铝合金外板、透气板,抗震外板设有钉紧柱、镁合金外板、橡胶减震板、散热板,散热板水平固定在上端盖上方,橡胶减震板紧贴于散热板上方,镁合金外板焊接在橡胶减震板上方,钉紧柱垂直贯穿镁合金外板、橡胶减震板、散热板并与上端盖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的抗震外板,能在蓄电池外壳受到外力冲击时抵消一部分冲击力,保护蓄电池安全,使蓄电池能一直正常的工作下去,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
本技术是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属于蓄电池框架领域。
技术介绍
蓄电池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密度1.26-1.33g/mlg/ml的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简称蓄电池,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蓄电池。如汽车上用的蓄电池是6个铅蓄电池串联成12V的电池组。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868468.8的一种蓄电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A板、B板、C板和D板,框架本体设有连接B板和D板的底板,A板与C板之间的距离与底板的宽度比值为3-4。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现有技术蓄电池在承受巨大的外力冲击时,会导致蓄电池的外壳受到损坏,使蓄电池无法正常使用,耽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蓄电池在承受巨大的外力冲击时,会导致蓄电池的外壳受到损坏,使蓄电池无法正常使用,耽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其结构包括上端盖、保护圈、负极接线柱孔、抗震外板、螺栓定位孔、凹槽、移动握把、侧铝合金板、正极接线柱孔、合金挡条、铝合金外板、透气板,所述抗震外板水平固定在上端盖上方,所述螺栓定位孔安装在抗震外板左侧并穿过上端盖上表面的左上角,所述正极接线柱孔嵌套于上端盖上表面的左下角,所述负极接线柱孔安装在上端盖上表面的右下角,所述螺栓定位孔、正极接线柱孔、负极接线柱孔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保护圈环绕连接于负极接线柱孔外表面,所述上端盖通过内置卡扣与铝合金外板、侧铝合金板互相固定,所述铝合金外板与侧铝合金板互相垂直,所述合金挡条等距均匀的焊接于侧铝合金板外表面,所述移动握把钉连接于合金挡条上方并与侧铝合金板焊接在一起,所述凹槽垂直贯穿移动握把外表面,所述透气板胶连接于铝合金外板表面的下方,所述抗震外板设有钉紧柱、镁合金外板、橡胶减震板、散热板,所述散热板水平固定在上端盖上方,所述橡胶减震板紧贴于散热板上方,所述镁合金外板焊接在橡胶减震板上方,所述钉紧柱垂直贯穿镁合金外板、橡胶减震板、散热板并与上端盖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圈设有2个。进一步地,所述透气板表面设有2个以上的透气小孔。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有2个。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与铝合金外板之间的夹角为90°。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减震板由天然橡胶组成,弹性系数高,减震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为铝盒进材料,承压能力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的抗震外板,能在蓄电池外壳受到外力冲击时抵消一部分冲击力,保护蓄电池安全,使蓄电池能一直正常的工作下去,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抗震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端盖-1、保护圈-2、负极接线柱孔-3、抗震外板-4、螺栓定位孔-5、凹槽-6、移动握把-7、侧铝合金板-8、正极接线柱孔-9、合金挡条-10、铝合金外板-11、透气板-12、钉紧柱-401、镁合金外板-402、橡胶减震板-403、散热板-4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其结构包括上端盖1、保护圈2、负极接线柱孔3、抗震外板4、螺栓定位孔5、凹槽6、移动握把7、侧铝合金板8、正极接线柱孔9、合金挡条10、铝合金外板11、透气板12,所述抗震外板4水平固定在上端盖1上方,所述螺栓定位孔5安装在抗震外板4左侧并穿过上端盖1上表面的左上角,所述正极接线柱孔9嵌套于上端盖1上表面的左下角,所述负极接线柱孔3安装在上端盖1上表面的右下角,所述螺栓定位孔5、正极接线柱孔9、负极接线柱孔3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保护圈2环绕连接于负极接线柱孔3外表面,所述上端盖1通过内置卡扣与铝合金外板11、侧铝合金板8互相固定,所述铝合金外板11与侧铝合金板8互相垂直,所述合金挡条10等距均匀的焊接于侧铝合金板8外表面,所述移动握把7钉连接于合金挡条10上方并与侧铝合金板8焊接在一起,所述凹槽6垂直贯穿移动握把7外表面,所述透气板12胶连接于铝合金外板11表面的下方,所述抗震外板4设有钉紧柱401、镁合金外板402、橡胶减震板403、散热板404,所述散热板404水平固定在上端盖1上方,所述橡胶减震板403紧贴于散热板404上方,所述镁合金外板402焊接在橡胶减震板403上方,所述钉紧柱401垂直贯穿镁合金外板402、橡胶减震板403、散热板404并与上端盖1螺纹连接,所述保护圈2设有2个,所述透气板12表面设有2个以上的透气小孔,所述凹槽6设有2个,所述上端盖1与铝合金外板11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橡胶减震板403由天然橡胶组成,弹性系数高,减震效果好,所述上端盖1为铝盒进材料,承压能力强。在使用时,打开上端盖1与侧铝合金板8、铝合金外板11之间的内置卡扣,将蓄电池放进内部,通过螺栓定位孔5拧进螺栓,然后将两个钉紧柱401拧紧,将蓄电池紧紧的压在框架内部,使之不会松动;在框架受到外力时,外力先撞击到镁合金外板402,其坚硬的特质能将外力抵挡住,使内部的蓄电池不会受到损坏,橡胶减震板403能发生弹性形变抵消一部分外力,以柔克刚将外力转换掉,散热板404能快速将蓄电池工作的热量散出,使这些热量不会破坏镁合金外板402、橡胶减震板403。本技术所述的橡胶减震板403的特点是既有高弹态又有高黏态,橡胶的弹性是由其卷曲分子构象的变化产生的,橡胶分子间相互作用会妨碍分子链的运动,又表现出黏性特点,以致应力与应变往往处于不平衡状态。本技术的上端盖1、保护圈2、负极接线柱孔3、抗震外板4、螺栓定位孔5、凹槽6、移动握把7、侧铝合金板8、正极接线柱孔9、合金挡条10、铝合金外板11、透气板12、钉紧柱401、镁合金外板402、橡胶减震板403、散热板40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蓄电池在承受巨大的外力冲击时,会导致蓄电池的外壳受到损坏,使蓄电池无法正常使用,耽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在蓄电池外壳受到外力冲击时抵消一部分冲击力,保护蓄电池安全,使蓄电池能一直正常的工作下去,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具体如下所述:所述散热板404水平固定在上端盖1上方,所述橡胶减震板403紧贴于散热板404上方,所述镁合金外板402焊接在橡胶减震板403上方,所述钉紧柱401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其结构包括上端盖(1)、保护圈(2)、负极接线柱孔(3)、抗震外板(4)、螺栓定位孔(5)、凹槽(6)、移动握把(7)、侧铝合金板(8)、正极接线柱孔(9)、合金挡条(10)、铝合金外板(11)、透气板(12),所述抗震外板(4)水平固定在上端盖(1)上方,所述螺栓定位孔(5)安装在抗震外板(4)左侧并穿过上端盖(1)上表面的左上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孔(9)嵌套于上端盖(1)上表面的左下角,所述负极接线柱孔(3)安装在上端盖(1)上表面的右下角,所述螺栓定位孔(5)、正极接线柱孔(9)、负极接线柱孔(3)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保护圈(2)环绕连接于负极接线柱孔(3)外表面,所述上端盖(1)通过内置卡扣与铝合金外板(11)、侧铝合金板(8)互相固定,所述铝合金外板(11)与侧铝合金板(8)互相垂直,所述合金挡条(10)等距均匀的焊接于侧铝合金板(8)外表面,所述移动握把(7)钉连接于合金挡条(10)上方并与侧铝合金板(8)焊接在一起,所述凹槽(6)垂直贯穿移动握把(7)外表面,所述透气板(12)胶连接于铝合金外板(11)表面的下方;所述抗震外板(4)设有钉紧柱(401)、镁合金外板(402)、橡胶减震板(403)、散热板(404),所述散热板(404)水平固定在上端盖(1)上方,所述橡胶减震板(403)紧贴于散热板(404)上方,所述镁合金外板(402)焊接在橡胶减震板(403)上方,所述钉紧柱(401)垂直贯穿镁合金外板(402)、橡胶减震板(403)、散热板(404)并与上端盖(1)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耐震压紧框架,其结构包括上端盖(1)、保护圈(2)、负极接线柱孔(3)、抗震外板(4)、螺栓定位孔(5)、凹槽(6)、移动握把(7)、侧铝合金板(8)、正极接线柱孔(9)、合金挡条(10)、铝合金外板(11)、透气板(12),所述抗震外板(4)水平固定在上端盖(1)上方,所述螺栓定位孔(5)安装在抗震外板(4)左侧并穿过上端盖(1)上表面的左上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孔(9)嵌套于上端盖(1)上表面的左下角,所述负极接线柱孔(3)安装在上端盖(1)上表面的右下角,所述螺栓定位孔(5)、正极接线柱孔(9)、负极接线柱孔(3)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保护圈(2)环绕连接于负极接线柱孔(3)外表面,所述上端盖(1)通过内置卡扣与铝合金外板(11)、侧铝合金板(8)互相固定,所述铝合金外板(11)与侧铝合金板(8)互相垂直,所述合金挡条(10)等距均匀的焊接于侧铝合金板(8)外表面,所述移动握把(7)钉连接于合金挡条(10)上方并与侧铝合金板(8)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锋华乔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威盛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