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立辉专利>正文

一种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269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炉具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火炉,其包括炉体,炉体包括炉座、燃烧室、格栅和下腔体。炉座下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C,燃烧室侧壁上部区域设有进气孔A,燃烧室下部与格栅连接,下腔体上部与燃烧室连接、底部设有进气通道B。从进气通道C进入炉座内气体,分别从进气通道B和进气通道A进入燃烧室,通过进气通道B气体首先进入下腔体,下腔体内设有架空隔板,架空隔板使气体稳定的进入燃烧室底部,受外界风力影响较小,不易出现的燃料燃烧强烈不稳定、火苗乱窜等现象,同时燃烧室上部设有进气通道A使可燃物质在燃烧室上部再次燃烧,火焰在燃烧室开口处喷出,燃料燃烧充分,热量集中,由于加热效率高,炉体体积设置较小,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炉
本技术涉及炉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火炉。
技术介绍
目前野营旅游或者徒步旅游等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户外活动时人们倾向于自带燃烧炉烹煮食物。燃气灶,燃气炉等体积大,携带不方便,而且燃料受到安全限制,不能随意购买和携带,直接燃烧式柴火炉,由于柴火来源广易收集利用,更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市面上的火炉,通常由炉座和内胆组成,炉座底部有进气孔,燃料在内胆燃烧,虽然能完成野外加热食物的功能,但是进气设置不合理,使得当外部风力比较大时,使燃料燃烧不稳定、火苗乱窜,出现较多火星等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燃料燃烧不充分,热量分散、利用率低;当外部风力较小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浓烟。由于火焰不集中、燃烧不稳定,不能有效地加热,所以一般火炉的炉膛设计比较大,使得体积大。同时需要另备锅具,携带起来十分不方便,容易碰撞毁坏,给户外野营使用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提供一种火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稳定、充分的火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的火炉炊具。一种火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座、燃烧室、格栅和下腔体,所述炉座中空,上端开口,下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C;所述燃烧室中空,上端开口处设有端沿、侧壁上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A,所述端沿与所述炉座上端开口闭合连接,所述燃烧室侧壁与炉座侧壁设有间隙,所述燃料室底部设有格栅;所述下腔体中空,上端开口,底部中心设有进气通道B,所述下腔体上端开口处与燃料室底部连接,所述下腔体侧壁、底部与炉座侧壁、底部设有间隙,所述下腔体中空部设有架空隔板,所述架空隔板位于进气通道B上方并能覆盖进气通道B,所述架空隔板与所述进气通道B、栅格、下腔体侧壁设有间隙。本技术中,所述炉体外部气体从所述进气道C进入所述炉座内,进入所述炉座内的气体一部分从所述进气通道B进入燃烧室,进入所述进气通道B的气体遇到所述架空隔板,使得气体分散从所述架空隔板周边迂回进入燃烧室,而且当外部风力较大时,进入进气通道B的气体通过架空隔板的阻挡作用,使气体在架空隔板上方形成涡流,架空隔板上部的气体稳定,气体通过格栅进入燃料室,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分布均匀,燃料燃烧稳定、充分,有效的减少灰尘和火星的产生。进入所述炉座内的气体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下腔体侧壁和燃烧室侧壁与所述炉座侧壁形成的间隙,上升至燃烧室侧壁的上部区域,通过进气通道A,进入所述燃烧室,使可燃物质在燃烧室上部区域进一步燃烧,火焰从燃烧室上端开口处喷出,燃料燃烧充分,几乎没有黑烟,火焰稳定高效;气体通过所述燃烧室侧壁与所述炉座侧壁形成的间隙时,使所述燃烧室产生的热量不易传导至所述炉座,从而所述炉座不致过热,同时气体带走燃烧室侧壁的热量,使得进入所述进气通道A气体被加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使火力猛。作为优选,一种火炉,所述端沿包括横向翻边和位于所述横向翻边外边的竖向翻边,竖向翻边与炉座侧壁闭合连接。本技术中,所述端沿使得所述燃烧室与所述炉座连接时,所述燃烧室和所述炉座侧壁形成横向翻边宽度的横向间隙,所述端沿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燃烧室和炉座连接简单生产效率高。作为优选,所述架空隔板上端开口呈内部中空,所述架空隔板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架空隔板侧壁外侧连接且其两端伸出所述架空隔板侧壁,所述支撑件一端顶在格栅周边,另一端支在所述进气通道B的周边。本技术中,所述架空隔板接住燃料室燃料燃烧剩下的灰烬,同时所述架空隔板形成的中间腔体,使气体从架空隔板周边迂回,在架空隔板上方形成进气涡流,气体流动更稳定,所述支撑件限定所述下腔体和所述燃料腔之间的距离,并使所述架空隔板架空在所述下腔体内部,所述架空隔板安装方便快捷,组装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炉体上的所述进气通道C的水平位置与下腔体底部端面的水平位置相当。本技术中,所述进气通道C的在炉座侧壁底部区域的位置,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C进入炉座内部后,气体按一定比例分别通过进气通道A和进气通道B,满足燃料在燃烧室底部和上部燃烧所需要的气体,使燃料燃烧充分。作为优选,所述炉体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围挡,所述支架底部向外设有横向翻边Z,所述横向翻边Z置于所述端沿上;所述支架的高度小于端沿到格栅的距离,支架除横向翻边Z外可容纳于燃烧室中空部位。本技术中,所述围挡使火苗稳定,不易受外部风力干扰。本技术中,支架的高度小于端沿到格栅的距离,所述支架可以翻转180°,横向翻边Z翻转后置于端沿上,支架其余部分倒置在所述燃烧室中空部,不占空间,便于携带。作为优选,支架包括向内呈锥形收口的火头罩,火头罩位于围挡内侧。本技术中,所述支架便于在所述炉体上部放置器具,所述火头罩向内呈锥形收口使热量集中,热量利用率高,作为优选,所述围挡设有缺口,其下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D。本技术中,所述围挡上设有缺口方便添加燃料,所述围挡下部区域的进气孔使火苗燃烧更充分,不易产生黑烟和呛人气体。作为优选,所述围挡设有支腿,所述支腿一端高出围挡侧壁。本技术中,所述支腿使座于所述支架上的容器更稳定,容器与所述挡圈有一定距离,不影响气体自下而上的流动,火焰与容器接触充分。一种炊具包括火炉以及与火炉配合的锅,锅包括锅体、盖体,锅体和盖体结合形成的空腔能容纳炉体。本技术中,所述柴火炉置于所述锅体内,盖上所述盖体,体积小方便携带,而且所述锅体可以有效保护炉体免于受到挤压和碰撞。作为优选,锅体侧壁设有把手和提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A和把手B,所述把手A、把手B呈圆弧形,圆弧直径与锅体圆柱形直径相当,所述把手A、把手B与锅体铰接且可向所述锅体侧壁翻转,使用时旋转所述把手A、把手B使相互交错相交;所述提手两端通过固定圈与所述锅体铰接且提手可翻转。本技术中,所述的把手、提手和使锅体方便携带、握持又不多占空间,所述提手B是所述盖体方便提起。作为优选,固定圈在水平和竖向上半部设有凹槽,使得提手能卡在凹槽不易随意翻转。本技术中,固定圈在水平和竖向上半部设有凹槽,这样提手能保持竖向位置,方便提拎,也可以保持横向,方便携带。作为优选,锅体设有呈圆形外翻的锅沿。本技术中,圆形外翻的锅沿不仅使开口强度更高不易变形,而且与盖体配合更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中空,上端面设有所述提手B,所述提手B与所述盖体铰接且可旋转。本技术中,所述提手B方便提起锅盖。作为优选,固定片圆弧形部分设有卡槽,卡槽能卡主提手B。本技术中,卡槽能卡主提手B使得把手B能立在盖体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火炉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火炉的支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炉体与支架配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支架倒置炉体内部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与一种火炉配合的锅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锅体的把手和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锅体的提手和固定圆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盖体上部连接片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火炉与锅的装配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炉座、11-进气通道C、2-燃烧室、21-端沿、211-横向翻边、212-竖向翻边、22-进气通道A、23-翻边、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火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炉,包括炉体(5),其特征在于:炉体(5)包括炉座(1)、燃烧室(2)、格栅(3)和下腔体(4);炉座(1)中空,上端开口,下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C(11);燃烧室(2)中空,上端开口处设有端沿(21)、侧壁上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A(22),端沿(21)与炉座(1)上端闭合连接,燃烧室(2)侧壁与炉座(1)侧壁设有间隙,燃烧室(2)底部设有格栅(3);下腔体(4)中空,上端开口,底部中心设有进气通道B(41),下腔体(4)上端开口处与燃烧室(2)底部闭合连接,下腔体(4)侧壁、底部与炉座(1)侧壁、底部设有间隙,下腔体(4)中空部设有架空隔板(42),架空隔板(42)位于进气通道B(41)上方并能覆盖进气通道B(41),架空隔板(42)与进气通道B(41)、格栅(3)和下腔体(4)侧壁设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炉,包括炉体(5),其特征在于:炉体(5)包括炉座(1)、燃烧室(2)、格栅(3)和下腔体(4);炉座(1)中空,上端开口,下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C(11);燃烧室(2)中空,上端开口处设有端沿(21)、侧壁上部区域设有进气通道A(22),端沿(21)与炉座(1)上端闭合连接,燃烧室(2)侧壁与炉座(1)侧壁设有间隙,燃烧室(2)底部设有格栅(3);下腔体(4)中空,上端开口,底部中心设有进气通道B(41),下腔体(4)上端开口处与燃烧室(2)底部闭合连接,下腔体(4)侧壁、底部与炉座(1)侧壁、底部设有间隙,下腔体(4)中空部设有架空隔板(42),架空隔板(42)位于进气通道B(41)上方并能覆盖进气通道B(41),架空隔板(42)与进气通道B(41)、格栅(3)和下腔体(4)侧壁设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端沿(21)包括横向翻边(211)和位于横向翻边(211)外边的竖向翻边(212),竖向翻边(212)与炉座(1)侧壁闭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架空隔板(42)上端开口呈内部中空,架空隔板(42)设有支撑件(43),支撑件(43)与架空隔板(42)侧壁外侧连接且其两端伸出架空隔板(42)侧壁,支撑件(43)一端顶在格栅(3)周边,另一端支在进气通道B(41)的周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炉座(1)上的进气通道C(11)的水平位置与下腔体(4)底部端面的水平位置相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炉体(5)设有支架(6),支架(6)包括围挡(62),支架(6)底部向外设有横向翻边Z(611),横向翻边Z(611)置于端沿(21)上;支架(6)的高度小于端沿(21)到格栅(3)的距离,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林立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