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268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包括自动进料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所述自动进料装置燃料仓底端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A、水箱B和连通水箱,所述水箱A位于燃烧室的上方,一侧设有补水管口,另一侧连接出水管,所述水箱B环绕在燃烧室和水箱A的三个侧面,连接进水管,所述连通水箱位于燃烧室下方靠近炉门,水箱A与水箱B之间设有连通管A和连通管B,水箱B与连通水箱之间设有连通管C,水箱A与连通水箱之间设有四个换热水管,连通管A设置在四个换热水管的中间,连通管B设置在换热水管的一侧,连通管C设置在换热水管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水流的交叉往复换热,提高了水流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
本技术涉及采暖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
技术介绍
采暖炉隔热保温、安全性高、外观漂亮,所以对于没有集中供热和不具备燃气采暖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采暖炉成为了他们理想的选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6亿吨,秸秆可用于肥料、饲料、基料以及造纸工业原料等用途,但目前仍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尚无适当的处理途径,因此,很多地区出现了就地焚烧秸秆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之我国山区枝柴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也可以缓解能源压力。目前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实际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目前市面上的生物质采暖炉水循环换热系统过于简单单调,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包括炉体和显示器,所述炉体包括炉门、上盖、侧板和后背板,所述显示器设置在炉体上盖的边缘处,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燃烧室、自动进料装置、水循环装置和排烟装置,所述燃烧室包括炉胆、点火器、进风管和烟灰盒,所述点火器设置在炉胆后背板上,所述进风管设置在炉胆后背板上点火器的下方,所述进风管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炉体外,所述炉胆的底部设有漏灰孔,所述烟灰盒位于炉胆的下方,所述燃烧室的后背板上炉胆的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燃烧室外;所述自动进料装置包括燃料仓、下料电机、下料螺杆和下料管,所述燃料仓底端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下料螺杆设置在燃料仓底端,所述下料螺杆连接下料管,所述下料管连接所述进料管,所述下料螺杆连接下料电机,所述下料电机侧面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连接下料电机、点火器和显示器;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A、水箱B和连通水箱,所述水箱A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水箱A一侧设有补水管口,另一侧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炉体后背板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水箱B环绕在燃烧室和水箱A的三个侧面,所述水箱B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炉体后背板与散热器连接,所述连通水箱位于燃烧室下方靠近炉门,所述水箱A与水箱B之间设有连通管A和连通管B,所述水箱B与连通水箱之间设有连通管C,所述水箱A与连通水箱之间设有四个换热水管,所述连通管A设置在四个换热水管的中间,所述连通管B设置在换热水管的一侧,所述连通管C设置在换热水管的另一侧,所述连通管B的长度大于连通管A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炉体侧板上设有条形通风孔。优选的:所述炉体上盖上设有两排椭圆形散热孔。优选的:所述炉体上盖上设有圆弧形散热孔。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通过换热水管和连通水管将三个水箱相连,实现了水流的交叉往复换热,提高了水流的换热效率;显示器和主控板的设置实现了下料、点火、排烟自动一体化,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透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透视图;图4是图1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所述的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包括炉体和显示器1,所述炉体包括炉门2、上盖3、侧板4和后背板5,所述显示器1设置在炉体上盖3的边缘处。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燃烧室、自动进料装置、水循环装置和排烟装置。所述燃烧室包括炉胆6、点火器7、进风管8和烟灰盒9,所述点火器7设置在炉胆6后背板上,所述进风管8设置在炉胆6后背板上点火器7的下方,所述进风管8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炉体外,所述炉胆6的底部设有漏灰孔,所述烟灰盒9位于炉胆6的下方,所述燃烧室的后背板上炉胆6的上方设有进料口10,所述进料口10连接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燃烧室外。所述自动进料装置包括燃料仓12、下料电机13、下料螺杆14和下料管15,所述燃料仓12底端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下料螺杆14设置在燃料仓12底端,所述下料螺杆14连接下料管15,所述下料管15连接所述进料管11,所述下料螺杆14连接下料电机13,所述下料电机13侧面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连接下料电机13、点火器7和显示器1。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A16、水箱B17和连通水箱18,所述水箱A16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水箱A16一侧设有补水管口19,另一侧连接出水管20,所述出水管20穿过炉体后背板5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水箱B17环绕在燃烧室和水箱A16的三个侧面,所述水箱B17连接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穿过炉体后背板5与散热器连接,所述连通水箱18位于燃烧室下方靠近炉门2,所述水箱A16与水箱B17之间设有连通管A22和连通管B23,所述水箱B17与连通水箱18之间设有连通管C24,所述水箱A16与连通水箱18之间设有四个换热水管25,所述连通管A22设置在四个换热水管25的中间,所述连通管B23设置在换热水管25的一侧,所述连通管C24设置在换热水管25的另一侧,所述连通管B23的长度大于连通管A22的长度。所述炉体侧板4上设有条形通风孔26。所述炉体上盖3上设有两排椭圆形散热孔27。所述炉体上盖3上设有圆弧形散热孔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使用时首先接通电源,设定好需要的参数,打开上盖3将燃料投入燃料仓12,启动采暖炉的下料系统,下料电机13工作,带动下料螺杆14工作,燃料通过下料螺杆14经由下料管15、进料管11和进料口10均匀的流进炉胆6中,同时炉胆6内设置的点火器7通电加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燃料被点燃,燃烧室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点火器7断电停止加热,热量通过燃烧室传递给环绕在燃烧室上下两侧和后侧的换热水管25以及环绕在燃烧室左右两侧和换热水管25后侧的水箱B17,在水箱A16、水箱B17和连通水箱18之间进行往复的水循环热交换,需要补水时,可通过水箱A16上的补水管口19进行补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包括炉体和显示器(1),所述炉体包括炉门(2)、上盖(3)、侧板(4)和后背板(5),所述显示器(1)设置在炉体上盖(3)的边缘处,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燃烧室、自动进料装置、水循环装置和排烟装置,所述燃烧室包括炉胆(6)、点火器(7)、进风管(8)和烟灰盒(9),所述点火器(7)设置在炉胆(6)后背板上,所述进风管(8)设置在炉胆(6)后背板上点火器(7)的下方,所述进风管(8)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炉体外,所述炉胆(6)的底部设有漏灰孔,所述烟灰盒(9)位于炉胆(6)的下方,所述燃烧室的后背板上炉胆(6)的上方设有进料口(10),所述进料口(10)连接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燃烧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料装置包括燃料仓(12)、下料电机(13)、下料螺杆(14)和下料管(15),所述燃料仓(12)底端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下料螺杆(14)设置在燃料仓(12)底端,所述下料螺杆(14)连接下料管(15),所述下料管(15)连接所述进料管(11),所述下料螺杆(14)连接下料电机(13),所述下料电机(13)侧面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连接下料电机(13)、点火器(7)和显示器(1);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A(16)、水箱B(17)和连通水箱(18),所述水箱A(16)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水箱A(16)一侧设有补水管口(19),另一侧连接出水管(20),所述出水管(20)穿过炉体后背板(5)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水箱B(17)环绕在燃烧室和水箱A(16)的三个侧面,所述水箱B(17)连接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穿过炉体后背板(5)与散热器连接,所述连通水箱(18)位于燃烧室下方靠近炉门(2),所述水箱A(16)与水箱B(17)之间设有连通管A(22)和连通管B(23),所述水箱B(17)与连通水箱(18)之间设有连通管C(24),所述水箱A(16)与连通水箱(18)之间设有四个换热水管(25),所述连通管A(22)设置在四个换热水管(25)的中间,所述连通管B(23)设置在换热水管(25)的一侧,所述连通管C(24)设置在换热水管(25)的另一侧,所述连通管B(23)的长度大于连通管A(22)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水循环生物质采暖炉,包括炉体和显示器(1),所述炉体包括炉门(2)、上盖(3)、侧板(4)和后背板(5),所述显示器(1)设置在炉体上盖(3)的边缘处,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燃烧室、自动进料装置、水循环装置和排烟装置,所述燃烧室包括炉胆(6)、点火器(7)、进风管(8)和烟灰盒(9),所述点火器(7)设置在炉胆(6)后背板上,所述进风管(8)设置在炉胆(6)后背板上点火器(7)的下方,所述进风管(8)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炉体外,所述炉胆(6)的底部设有漏灰孔,所述烟灰盒(9)位于炉胆(6)的下方,所述燃烧室的后背板上炉胆(6)的上方设有进料口(10),所述进料口(10)连接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穿过燃烧室后背板延伸至燃烧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料装置包括燃料仓(12)、下料电机(13)、下料螺杆(14)和下料管(15),所述燃料仓(12)底端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下料螺杆(14)设置在燃料仓(12)底端,所述下料螺杆(14)连接下料管(15),所述下料管(15)连接所述进料管(11),所述下料螺杆(14)连接下料电机(13),所述下料电机(13)侧面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连接下料电机(13)、点火器(7)和显示器(1);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A(16)、水箱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任思伟糜志标孟祥志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科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