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19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包括背光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模组,显示模组设置在背光模组和触控模组之间,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光源以及遮光胶带;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和LED灯,LED灯位于胶框内的一侧,在胶框靠近LED灯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凹槽延出在胶框之外,在胶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固定在凹槽内的固定板,遮光胶带用于覆盖光源和胶框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通过固定板将柔性电路板稳定的固定在胶框的凹槽内,并通过遮光胶带覆盖光源和胶框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亮度触摸显示屏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为显示屏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平面光源,使显示屏能正常显示影像,其中,发光的均匀性和亮度是显示屏相当重要的性能参数,在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存在由于遮光胶带的不可靠黏贴,或背光模组发热升温,使得光源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够稳定,进而导致显示屏发光效果不佳的问题。故需要提供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通过固定板将柔性电路板稳定的固定在胶框的凹槽内,并通过遮光胶带覆盖光源和胶框之间的间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存在由于遮光胶带的不可靠黏贴,或背光模组发热升温,使得光源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够稳定,进而导致显示屏发光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包括背光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触控模组之间,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光源以及遮光胶带;其中,所述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多个LED灯,所述LED灯位于所述胶框内的一侧,在所述胶框靠近所述LED灯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槽延出在所述胶框之外以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所述胶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的固定板,所述遮光胶带黏贴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胶框的上方,用于覆盖所述光源和所述胶框之间的间隙。在本技术中,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板定位连接的定位槽。进一步的,在所述定位槽相对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的凸起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通过挤压的方式安置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一凸台,当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固定安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凸台的平面与所述胶框的平面平齐以利于所述遮光胶带的黏贴。在本技术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固定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底部,所述LED灯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膜上。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胶框的内侧,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膜之上,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之上,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LED灯的一侧为入光面。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胶带覆盖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胶框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楔形部和矩形部,所述楔形部的一侧为所述入光面,另一侧与所述矩形部对接,所述楔形部的入光面的高度大于另一侧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延伸在所述楔形部的顶部,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靠近所述楔形部的一端设置有遮光胶片。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通过固定板将柔性电路板稳定的固定在胶框的凹槽内,并通过遮光胶带覆盖光源和胶框之间的间隙,保证了光源的稳定以及遮光胶带覆盖的稳定性,光照稳定且不漏光,从而使得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中的A-A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沿图4中的B-B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图6为图4视图中去除遮光胶带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存在由于遮光胶带的不可靠黏贴,或背光模组发热升温,使得光源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够稳定,进而导致显示屏的发光效果不佳的问题。如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的优选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中的A-A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本技术提供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包括背光模组13、显示模组12以及触控模组11,显示模组12设置在背光模组13和触控模组11之间,背光模组13包括胶框23、光源以及遮光胶带21;其中,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22以及与柔性电路板22电性连接的多个LED灯24,LED灯24位于胶框23内的一侧,在胶框23靠近LED灯24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柔性电路板22的一端穿过凹槽延出在胶框23之外以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胶框23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柔性电路板22固定在凹槽内的固定板25,遮光胶带21黏贴在固定板25的上方,用于覆盖光源和胶框23之间的间隙。请参照图4、图5以及图6,其中图4为图2的左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沿图4中的B-B剖切线所作的剖视图,图6为图4视图中去除遮光胶带后的俯视图。在凹槽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固定板25定位连接的定位槽231。同时,在定位槽231相对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板25的凸起部232,固定板25的两端通过挤压的方式安置在凸起部232和定位槽231的底面之间,固定板25固定的同时就能将柔性电路板22压固在凹槽内。另外,在固定板25的一面上设置有一凸台251,当固定板25的两端固定安置在定位槽231内时,凸台251的平面与胶框23的平面平齐以利于遮光胶带21的黏贴。背光模组13还包括反射膜26,反射膜26固定设置在胶框23的底部,用于将光反射至导光板27内,LED灯24固定设置在反射膜26上。另外,背光模组13还包括导光板27和光学膜片28,导光板27和光学膜片28位于胶框23的内侧,导光板27位于反射膜26之上,光学膜片28位于导光板27之上,导光板27用于使背光模组13发光均匀,光学膜片28用于提高背光模组13的发光亮度,导光板27靠近LED灯24的一侧为入光面。通过遮光胶带21覆盖光学膜片28和胶框23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漏光。其中,导光板27包括楔形部271和矩形部272,楔形部271的一侧为入光面,另一侧与矩形部272对接,楔形部271的入光面的高度大于另一侧的高度,通过设置楔形部271能使导光板27最大限度的接收LED灯24的光照,同时又通过矩形部272使得背光模组13可以做的比较薄。柔性电路板22的一端延伸在楔形部271的顶部,在柔性电路板22上靠近楔形部271的一端设置有遮光胶片29,以防止楔形部271顶部的非正常出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反射膜26固定黏贴到胶框23的底部,然后将导光板27和光学膜片28设置到胶框23内,然后将柔性电路板22和LED灯24组装好,并在柔性电路板22设定的一端贴上遮光胶片29,之后将其安置到胶框23内,同时使得柔性电路板22穿过胶框23上的凹槽;再然后,取固定板25,通过按压固定板25使其两端固定在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亮度触摸显示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触控模组之间,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光源以及遮光胶带;其中,所述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多个LED灯,所述LED灯位于所述胶框内的一侧,在所述胶框靠近所述LED灯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槽延出在所述胶框之外以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所述胶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的固定板,所述遮光胶带黏贴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胶框的上方,用于覆盖所述光源和所述胶框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触控模组之间,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光源以及遮光胶带;其中,所述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多个LED灯,所述LED灯位于所述胶框内的一侧,在所述胶框靠近所述LED灯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槽延出在所述胶框之外以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所述胶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的固定板,所述遮光胶带黏贴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胶框的上方,用于覆盖所述光源和所述胶框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板定位连接的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槽相对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板的凸起部,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通过挤压的方式安置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亮度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一凸台,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北平陈双韩来明谢炜易优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风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