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115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氮输液装置,包括:液氮钢瓶接口、波纹管、核磁共振接口和套管,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液氮钢瓶接口连接,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核磁共振接口连接,套管套接在核磁共振接口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氮输液装置能防止波纹管上的冷凝水顺着管体流向与核磁共振仪连接的接口处,同时,套接在核磁共振接口与核磁共振仪连接端上的套管可以防止波纹管上的冷凝水进入核磁共振仪内部,避免进水对磁体造成损坏;由于波纹管具有一定的可弯折性,方便连接时操作;由于波纹管还具有伸缩性,可以在无需调整液氮钢瓶和核磁共振仪的位置的情况下以最短的状态将二者连接,操作方便,减少液氮灌输过程中与空气的热量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氮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输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液氮从液氮罐输送到核磁共振设备的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科学研究、医学检测及常用化学检测、分析时,经常需要用到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核磁共振仪通过低温超导原理产生高强磁场,然而,核磁共振工作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要维持超导磁体稳定的磁场,必须不断输送液氮进行冷却才能正常工作。传统的从液氮罐添加液氮到核磁波谱仪的液氮输液装置是一根柔性导流管,由于液氮的温度为-196℃,导流管输送液氮时与液氮发生热交换,使导流管的温度低于室温(一般仪器工作的室温为25℃),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气容易凝聚在导流管的外壁上,形成冷凝水,当导流管上的冷凝水较多时,易顺着导流管的管体流向核磁共振仪,并由核磁共振仪的接口流入核磁共振仪中,损坏核磁共振仪的磁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核磁共振仪输送液氮的液氮输液装置,以解决液氮输送管给核磁共振仪输送液氮时,液氮输送管上凝聚的冷凝水易流入核磁共振仪中,损坏核磁共振仪中的磁体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氮输液装置,包括:液氮钢瓶接口、波纹管、核磁共振接口和套管,波纹管的一端与液氮钢瓶接口连接,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核磁共振接口连接,套管套接在核磁共振接口外。本技术液氮输液装置使用时,通过液氮钢瓶接口连接液氮钢瓶,核磁共振接口连接核磁共振仪,波纹管进行灌输液氮,由于液氮输送管采用波纹管,当波纹管上凝聚的冷凝水较多时,冷凝水都会由波纹管的大径往与大径相邻的小径处聚集并最终由波纹管上落下,而不会一直沿波纹管的轴向流动到与核磁共振仪连接的接口处;同时由于套管套接在核磁共振接口与核磁共振仪的连接端上,防止波纹管上的冷凝水进入核磁共振仪,避免进水对磁体造成损坏;此外,由于波纹管具有一定的可弯折性,方便连接时操作;由于波纹管还具有伸缩性,可以在无需调整液氮钢瓶和核磁共振仪的位置的情况下以最短的状态将二者连接,操作方便,减少液氮灌输过程中与空气的热量交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波纹管的外层可以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包裹波纹管的外壁。由此,通过隔热层的设置,进一步减少液氮与空气的热量交换,降低了液氮损耗;隔热层的设置,还方便了操作人员对传输管进行调节,不至于引起冻伤;隔热层还可以减小波纹管的摩擦,延长波纹管的使用寿命;在避免隔热层温度过低的同时,减少空气中的水气在隔热层上凝聚的量,减少隔热层上的冷凝水流入核磁共振仪的可能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氮输液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管支架,传输管支架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波纹管匹配的U型槽。由此,使用时,可以通过U型槽将波纹管托起并支撑起来,减轻波纹管中部承受的张力,使波纹管两端的接口连接跟牢固,也方便对波纹管进行收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氮输液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设在波纹管的内部。由此,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掌握液氮输液装置中的液氮的状态,以保证输入核磁共振仪中的液氮的有效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氮输液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设在液氮输液装置的外部,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输出的检测信息,并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检测信息。由此,可以通过显示装置直观且实时地掌握液氮输液装置中的液氮的状态,以保证输入核磁共振仪中的液氮的有效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氮钢瓶接口和/或核磁共振接口为带有内螺纹的不锈钢螺母。由此,液氮钢瓶接口与液氮钢瓶、核磁共振接口与核磁共振仪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连接方便,且螺纹连接使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使该液氮输液装置能够灌输加压的液氮而不泄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波纹管的两端接口处均设有环状外凸缘,不锈钢螺母一端设有与环状外凸缘匹配的螺孔,另一端设有与波纹管的外径匹配的通孔,波纹管穿过通孔,且环状外凸缘嵌入螺孔中。由此,实现液氮钢瓶接口和核磁共振接口与波纹管的连接,且由于波纹管的两端接口的环状外凸缘的限制,液氮钢瓶接口和核磁共振接口不会从波纹管的两端接口中脱落,避免液氮钢瓶接口和核磁共振接口的丢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波纹管的两端接口处均可以设有与不锈钢螺母匹配的外螺纹,且两端接口的端部均设有弹性密封圈。由此,通过不锈钢螺母将波纹管与与液氮钢瓶和核磁共振仪连接时,不锈钢螺母与液氮钢瓶和核磁共振仪上的接口从两面压实弹性密封圈,使其具有更好的压实密封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波纹管可以为不锈钢波纹管。由此,波纹管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可以通过加压灌注液氮,加大液氮的灌输流量,缩短液氮加注的时间,进一步减少液氮灌输过程中与空气的热量交换;不锈钢波纹管具有更好的韧性,低温下不会易裂,更耐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层可以为聚氨酯保温材料。由此,聚氨酯隔热层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低、耐热性能好、耐老化等优异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液氮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波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不锈钢螺母与波纹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波纹管的外螺纹接口与弹性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至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氮输液装置。如图1所示,液氮输液装置,包括:液氮钢瓶接口1、波纹管2、核磁共振接口3和套管4,波纹管2的一端与液氮钢瓶接口1连接,波纹管2的另一端与核磁共振接口3连接,套管4优选可移动地套在核磁共振接口3外。本技术液氮输液装置使用时,通过液氮钢瓶接口1连接液氮钢瓶,核磁共振接口3连接核磁共振,波纹管2进行灌输液氮,移动套管4使其套接在核磁共振接口3与核磁共振仪的连接端,套管4套在核磁共振加液接口外面防止波纹管2上的冷凝水顺着管体进入核磁共振,避免进水对磁体造成损坏;波纹管2具有一定的可弯折性,方便连接时操作;波纹管2还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通过加压灌注液氮,缩短液氮加注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波纹管2的外层可以设置有隔热层5,隔热层5包裹波纹管2的外壁。由此,通过隔热层5的设置,进一步减低液氮在传输管中进行热交换并挥发到空气中的量,降低了液氮损耗;隔热层5的设置,还方便了操作人员对传输管进行调节,不至于引起冻伤。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隔热层5可以为聚氨酯保温材料(例如,可以是常用的硬发泡聚氨酯材料或者软发泡聚氨酯材料),聚氨酯隔热层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低、耐热性能好、耐老化等优异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包括传输管支架6,传输管支架6的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波纹管2的直径相匹配的U型槽61(在其它实施例中,U型槽61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或者三个,具有同样的效果)。使用时,可以通过U型槽61将波纹管2托起并支撑起来,减轻波纹管2中部承受的张力,使波纹管2两端的接口连接跟牢固,也方便对波纹管2进行收纳。为了能够实时掌握液氮输液装置内的液氮的状态,该液氮输液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波纹管2内的液氮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测量波纹管2内液氮的液面高度的雷达液位计。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均设在波纹管2的内部,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能够在有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够稳定的工作,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均为防水的,且温度传感器为低温型温度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氮输液装置

【技术保护点】
液氮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钢瓶接口(1)、波纹管(2)、核磁共振接口(3)和套管(4),所述波纹管(2)的一端与所述液氮钢瓶接口(1)连接,所述波纹管(2)的另一端与核磁共振接口(3)连接,所述套管(4)套接在所述核磁共振接口(3)外。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氮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钢瓶接口(1)、波纹管(2)、核磁共振接口(3)和套管(4),所述波纹管(2)的一端与所述液氮钢瓶接口(1)连接,所述波纹管(2)的另一端与核磁共振接口(3)连接,所述套管(4)套接在所述核磁共振接口(3)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氮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2)的外层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包裹波纹管(2)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氮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输管支架(6),所述传输管支架(6)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波纹管(2)匹配的U型槽(6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氮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所述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设在所述波纹管(2)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氮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在所述液氮输液装置的外部,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雷达液位计输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山刘博果德安周文刘敬功徐方方韩晓东陈伟英王佳频邓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