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114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7:42
一种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包括一底座,底座的顶面连接一板状支架,板状支架具有长形限位槽、导槽及两个第一隔板,两个第一隔板一侧与板状支架上设有一对导轨;一板状滑动组件包括一板状滑动件及一滚轮组,板状滑动件的滑动部及连接部分别限位于长形限位槽内及凸出于板状支架外部;该滚轮组包括枢接于滑动部的一或二宽侧面的至少两个滚轮,各滚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环状凹槽;所述至少两个滚轮分别交错位于滑动部的相对两侧边,供分别抵压两个导轨。而弹力模块的定位座连接于滑动部的另一侧,定位座内的定力弹簧一端连接于板状支架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安装于显示器的支架装置中并可使显示器产生升降运动。
技术介绍
传统显示器的支架装置的支架主要是以一体铸造方式而成。但由于显示器的渐趋轻薄,为了降低整体的厚重感,在支架的结构设计上大都朝向减少采用金属铸件,或是避免整个支架为一体铸造而成的方向改变。例如申请人所申请的中国台湾技术专利公告号为第M527198的“升降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支架,支架的上立架左右侧对向地设有一对轨槽,对轨槽前方各自纵向开设一穿槽;一支承座具有一后端垂直向延伸一对翼片的座片,一对翼片的左右侧壁对称地设有一对套设于对轨槽内的滑移座,各滑移座开设多个排成两列且与各滑移座的相邻侧壁相通的轮孔,各列轮孔中的至少一轮孔内套设一滚轮,使各滚轮局部外露于各滑移座的相邻侧壁,并邻接于各轨槽的对应内壁,另外将一端封片结合于滑移座,以便将两列轮孔封闭,该对翼片穿设于该对穿槽;而一卷绕成圈状的定力弹簧连接于上立架与支承座之间。借助上述结构,确实可以有效达到空间利用,并减少结构宽度/厚度的效果。然而,若从使用者观看显示器画面的视角考虑,上述支架仍具有较大的结构宽度/厚度,且支架的下立架仍是采用金属铸件;其次,上述升降装置采用多个滚轮排成两列实施,由于彼此接近容易因负荷压迫而相互影响滚动动作,且组成的滚轮数量也多也会增加制造及组装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陷,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能解决现有技术的无法完全不采用金属铸件及从使用者观看显示器画面的视角考虑,仍具有较大结构宽度/厚度的问题,而能让结构更轻薄以方便组装及拆卸、让使用者能更舒适的观看显示器画面,并让显示器能稳定的升降动作。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通过所述至少一弹力模块提供恒定弹性作用力、搭配在板状滑动件的滑动部上、下交错设置至少两个滚轮以各自对应抵压各导轨,使所产生的作用力来对抗扭转力矩,以助该板状滑动组件对抗载重并分担承受荷重,以利在升降过程中自由停滞,且因各滚轮各自夹持各导轨而能取代传统摩擦片,来导正板状滑动件并引导其滑动,并防止内部碰撞的情形,又能减少每一滚轮的滚动接触面的数量,避免来自不同接触面的滚动摩擦相互干涉而影响动作。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包括一底座、一板状支架、一板状滑动组件以及至少一弹力模块。其中,板状支架直立连接于底座的顶面,板状支架的一窄侧面内凹形成一长形限位槽及一导槽,长形限位槽与相连通的导槽之间设有两个第一隔板,两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板状支架的窄侧面之间设有一对导轨。板状滑动组件包括一板状滑动件及一滚轮组,板状滑动件包括一滑动部及一连接部,滑动部限位于长形限位槽内,连接部凸出于板状支架的外部;该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该至少两个滚轮由上而下依序设置并分别枢接于滑动部的其中的一宽侧面,各滚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环状凹槽;其一滚轮位于偏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一导轨,而另一滚轮位于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另一导轨。弹力模块分别连接于滑动部和板状支架的另一窄侧面内,供板状滑动组件相对于板状支架下降或上升的移动行程中,提供板状滑动组件对抗载重的恒定弹性作用力。实施时,采用以一对导轨搭配一滚轮组的实施例有两种,其一实施例使该对导轨为两个第一导轨以形成第一导轨组,位于滑动部的一宽侧面、并在其中一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该板状支架的该窄侧面之间;该滚轮组的所述至少两个滚轮分别为交错设置于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或是一第三滚轮及一第二滚轮),以形成第一滚轮组;第二实施例使该对导轨为两个第二导轨以形成第二导轨组,位于该滑动部的相对宽侧面以及另一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该板状支架的该窄侧面之间;该滚轮组的所述至少两个滚轮分别为交错设置于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一第四滚轮及一第五滚轮(或是一第六滚轮及一第五滚轮),以形成第二滚轮组。前段实施时,该第一滚轮组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滚轮(或是第一滚轮),枢接于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并位于偏一侧边且在该第一滚轮之下(或是该第三滚轮之上),供抵压该第一导轨,该第二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另一第一导轨;而该第二滚轮组更进一步包括一第六滚轮(或是第四滚轮),枢接于该滑动部的相对宽侧面并位于偏另一侧边且在该第四滚轮之下(或是该第六滚轮之上),供抵压另一第二导轨,该第五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该第一导轨。在实施时,还能为两个对导轨搭配两个滚轮组,即在两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板状支架的窄侧面之间还设有与第一导轨组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组(或是与该第二导轨组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导轨组),第二导轨组包括两个第二导轨(或是第一导轨组包括两个第一导轨);板状滑动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滚轮组(或一第一滚轮组),包括由上而下依序交错设置并分别枢接于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至少两个滚轮,各滚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环状凹槽;所述至少两个滚轮分别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相对两侧边,各自供抵压该两个第二导轨。前段实施时,同组的各滚轮除了上、下交错设置的外,还能与另一组的各滚轮同轴或是交错枢接于该滑动部的相对两个宽侧面,其技术手段是使第二滚轮组的一滚轮为第四滚轮(或第六滚轮),位于偏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一第二导轨,而第二滚轮组的另一滚轮为第五滚轮,位于偏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另一第二导轨,使该第二滚轮组的至少一滚轮与该第一滚轮组的至少一滚轮形成同轴设置;另一方面,也能使第四滚轮(或第六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另一第二导轨,而第五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一第二导轨,使该第二滚轮组的至少两个滚轮与该第一滚轮组的至少两个滚轮形成交错设置。还在实施时,各个滚轮组能够采用上、下交错设置的三个滚轮,即使该第一滚轮组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滚轮(或是一第一滚轮),枢接于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并在该第一滚轮之下(或是该第三滚轮之上)以为同纵列,供抵压同一第一导轨,该第二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另一第一导轨;该第二滚轮组更进一步包括一第六滚轮(或是一第四滚轮),枢接于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并位于该第四滚轮之下(或是位于该第六滚轮之上)以为同纵列,供抵压同一第二导轨;借此使该第二滚轮组的三个滚轮与该第一滚轮组的三个滚轮同轴枢接或是交错枢接于该滑动部的相对两个宽侧面。另外,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另外包括一底座、一板状支架、一板状滑动组件以及至少一弹力模块。其中,板状支架直立连接于该底座的顶面,该板状支架的一窄侧面内凹形成一长形限位槽及一导槽,该长形限位槽与相连通的该导槽之间设有两个第一隔板,该两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该板状支架的该窄侧面之间设有一对第一导轨和一对第二导轨;板状滑动组件,包括一板状滑动件及一滚轮组,该板状滑动件包括一滑动部及一连接部,该滑动部限位于该长形限位槽内,该连接部凸出于该板状支架的外部;该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由上而下依序设置并分别枢接于该滑动部的相对两个宽侧面,各滚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板状支架,直立连接于该底座的顶面,该板状支架的一窄侧面内凹形成一长形限位槽及一导槽,该长形限位槽与相连通的该导槽之间设有两个第一隔板,该两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该板状支架的该窄侧面之间设有一对导轨;一板状滑动组件,包括一板状滑动件及一滚轮组,该板状滑动件包括一滑动部及一连接部,该滑动部限位于该长形限位槽内,该连接部凸出于该板状支架的外部;该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由上而下依序设置并分别枢接于该滑动部的其中的一宽侧面,各滚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环状凹槽;其一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其中一导轨,而另一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其中另一导轨;以及至少一弹力模块,分别连接于该滑动部和该板状支架的另一窄侧面内,供该板状滑动组件相对于该板状支架下降或上升的移动行程中,提供该板状滑动组件对抗载重的恒定弹性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板状支架,直立连接于该底座的顶面,该板状支架的一窄侧面内凹形成一长形限位槽及一导槽,该长形限位槽与相连通的该导槽之间设有两个第一隔板,该两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该板状支架的该窄侧面之间设有一对导轨;一板状滑动组件,包括一板状滑动件及一滚轮组,该板状滑动件包括一滑动部及一连接部,该滑动部限位于该长形限位槽内,该连接部凸出于该板状支架的外部;该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由上而下依序设置并分别枢接于该滑动部的其中的一宽侧面,各滚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环状凹槽;其一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其中一导轨,而另一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其中另一导轨;以及至少一弹力模块,分别连接于该滑动部和该板状支架的另一窄侧面内,供该板状滑动组件相对于该板状支架下降或上升的移动行程中,提供该板状滑动组件对抗载重的恒定弹性作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导轨为两个第一导轨以形成第一导轨组,位于该滑动部的一宽侧面以及其中一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该板状支架的该窄侧面之间;该滚轮组的该至少两个滚轮分别为交错设置于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一第一滚轮及一第二滚轮,以形成第一滚轮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滚轮组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滚轮,该第三滚轮枢接于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并位于偏一侧边且在该第一滚轮之下,供同时抵压该第一导轨,该第二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该另一第一导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一隔板的一侧与该板状支架的该窄侧面之间还设有与该第一导轨组相互平行的一第二导轨组,该第二导轨组包括两个第二导轨;该板状滑动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滚轮组,该第二滚轮组包括由上而下依序交错设置并分别枢接于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至少两个滚轮,各滚轮的外周缘分别具有环状凹槽;该至少两个滚轮分别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相对两侧边,供各自抵压该两个第二导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滚轮组的一滚轮为第四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一第二导轨,而该第二滚轮组的另一滚轮为第五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另一第二导轨,该第二滚轮组的至少一滚轮与该第一滚轮组的至少一滚轮同轴设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滚轮组的一滚轮为第四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另一第二导轨,而该第二滚轮组的另一滚轮为第五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相对宽侧面的一侧边,供抵压一第二导轨,该第二滚轮组的至少两个滚轮与该第一滚轮组的至少两个滚轮交错设置。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滚轮组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滚轮,该第三滚轮枢接于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并在该第一滚轮之下以为同纵列,供抵压同一第一导轨,该第二滚轮位于偏该滑动部的该宽侧面的另一侧边,供抵压该另一第一导轨;该第二滚轮组更进一步包括一第六滚轮,该第六滚轮枢接于该滑动部的该相对宽侧面并位于该第四滚轮之下以为同纵列,供抵压同一第二导轨。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第一导轨包括一第一纵向沟槽及一第一导杆,各滚轮的环状凹槽为环状V形槽,使该两个第一导轨的该一第一导杆被夹置于一滚轮及该一第一纵向沟槽之间,另一第一导杆被夹置于另一滚轮及另一第一纵向沟槽之间。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导轨包括一第二纵向沟槽及一第二导杆,各滚轮的环状凹槽为环状V形槽,使该两个第二导轨的该一第二导杆被夹置于该第二滚轮组的其中一滚轮及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聪龙李坤哗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