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078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式停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该装置包括单车存放机构和装夹机构、外罩和壳体组合安装机构、外挂箱体等;该装置整体外观为封闭状,占地空间小,厚度小,通过将壳体埋入地下进行固定,稳定性好;该装置能够被设计成公交候车亭、小区休闲亭等,用途广泛,存取单车过程简单。主要功能:实现单车的封闭式有序停放,并可实现多种小型共享产品的存放管理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式停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中的单车越来越多,尤其是共享单车在城市中大量推广,极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然而却因为乱停乱放严重,对城市的环境和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城市面貌,也成为城市管理沉重负担;其次,各种共享经济商品不时出现在城市服务业中,例如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虽然能够方便市民使用,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放置方式,乱摆乱放、极易丢失、影响环境等问题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因此规范城市中的家庭单车和共享单车的停放管理,规范各种共享产品的投放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解决家庭单车、共享单车及小型共享产品的停放或摆放,规范管理秩序,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目的,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主要包括:外罩1、支撑板2、前轮夹3、停车板4、后轮夹5、门轴6、拉手7、车仓门8、门把手9、弹簧片10、磁铁11、密封胶垫12、壳体13、旋转轴14、夹板15、箱体16、螺栓螺柱17;其特征在于:外罩1和壳体13均为半封闭空腔外壳状,外罩1的下端面和壳体13的上端面尺寸形状相同,上下联接时中间放置密封胶垫12,通过多个螺栓螺柱17固定,组成封闭式中空外壳结构;停车板4为长方形平面板状,上表面靠右侧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条长凹槽,停车板4的左侧,固定一块支撑板2,支撑板2上固定一个前轮夹3,凹槽内部设置一个后轮夹5;停车板4的下表面上设置一个L型弹簧片10,右端设置一个拉手7;多块停车板4环形均匀排列并被前后两块夹板15夹持并牢固固定,夹板15的中心开设圆孔,旋转轴14穿过圆孔并与夹板15固定,旋转轴14的两端联接在外罩1的前后端面上;外罩1的右侧面上,设置一个车仓门8,上部通过门轴6与外罩1连接,车仓门8的右侧,固定一个门把手9;车仓门8下边的外罩1上,设置一块磁铁11;外罩1的左侧面上,设置一个箱体16。附图说明图1是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停车板4的A向安装示意图;图3是后轮夹5的B向安装示意图;图4是停放装置的封闭外观示意图;图5是停放装置的C向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主要包括:外罩1、支撑板2、前轮夹3、停车板4、后轮夹5、门轴6、拉手7、车仓门8、门把手9、弹簧片10、磁铁11、密封胶垫12、壳体13、旋转轴14、夹板15、箱体16、螺栓螺柱17。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外罩1和壳体13均为半封闭空腔外壳状,外罩1和壳体13均为半封闭空腔外壳状,外罩1的下端面和壳体13的上端面尺寸形状相同,上下联接时中间放置密封胶垫12,通过多个螺栓螺柱17固定,组成封闭式中空外壳结构。停车板4为长方形平面板状,上表面靠右侧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条长凹槽;停车板4的左侧,固定一块支撑板2,支撑板2上固定一个前轮夹3,如图2所示;凹槽右侧内部设置一个后轮夹5,如图3所示;停车板4的另一侧平面上设置一个L型弹簧片10,右端设置一个拉手7。多块停车板4环形排列并被前后两块夹板15夹持并牢固固定,如图1所示,夹板15的中心开设圆孔,旋转轴14穿过圆孔并与夹板15固定,旋转轴14的两端联接在外罩1的前后端面上。外罩1的右侧面上,设置一个车仓门8,上部通过门轴6与外罩1连接,车仓门8的右侧,固定一个门把手9;车仓门8下边的外罩1上,设置一块磁铁11。外罩1的左侧面上,设置一个箱体16。外壳安装过程:外罩1和壳体13均为刚性材料制造,将壳体13埋入地下,壳体13的上端所在平面与所处地表面平齐,外罩1的下端面和壳体13的上端面对接,中间设置密封胶垫12,通过多个螺栓螺柱17实现紧固联接,密封胶垫12的作用在于避免外罩1和壳体13的接触处渗入水。单车存取过程:用户存车时,通过门把手9拉开车仓门8,拉动拉手7使停车板4及夹板15沿旋转轴14转动,使一个空置的停车板4正对着车仓门8,用户将单车前轮推入停车板4的凹槽内,继续向前推动单车,在凹槽的导向作用下,前轮越过后轮夹5继续向前,到达前轮夹3处,前轮夹3形状如图2所示,由两片对称的弹簧片组成,右端口为外圆弧形,中间夹持区为内圆弧形,用户加大推力,单车前轮顶开前轮夹3的弹簧片,进入夹持区,实现前轮夹持定位;此时后轮置于后轮夹5上侧,后轮夹5的结构与前轮夹3结构相同,用户用力向下压单车后轮,单车后轮进入后轮夹5的夹持区实现后轮夹持定位;此时单车车把被弹簧片10压住,实现车把上下方向的定位;在三点定位模式下,单车被牢固定位在停车板4上。其他用户再存车时,依次操作。用户取车时,首先用力向上抬单车后轮,单车后轮顶开两片内圆弧弹簧片,从后轮夹5内拉出;然后向外用力拉动单车,单车前轮从前轮夹3内拉出;单车向外运动,车把从弹簧片10的压制状态解脱,单车被从车仓门8处拉出。单车存取完毕后,关闭车仓门8,磁铁11实现车仓门8的固定。箱体16的作用:箱体16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定制,设置单个或多个存储格及相关锁定工具,小型共享产品能够置于其中进行管理和存放。本停放装置连接市政电力或太阳能电力后,车仓门8能够应用电磁门,磁铁11能够应用电磁铁;旋转轴14能够通过安装电机实现电动旋转。优点该停放装置为封闭外观,体积较小,能够按城市规划要求设置数量和位置,能够按城市规划设计外观,能够按社会需求开发配套功能,例如能够被设计成公交候车亭、小区休闲亭等,既不影响市容环境,又实现了单车停放功能,尤其适用于规格统一的共享单车。该装置能够被广泛设置,因此为小型共享产品的管理和存放提供了便利,例如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小型售卖机等均可以置于箱体16内,方便用户在不同地点的使用及借还,从而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包括:外罩(1)、支撑板(2)、前轮夹(3)、停车板(4)、后轮夹(5)、门轴(6)、拉手(7)、车仓门(8)、门把手(9)、弹簧片(10)、磁铁(11)、密封胶垫(12)、壳体(13)、旋转轴(14)、夹板(15)、箱体(16)、螺栓螺柱(17);其特征在于:外罩(1)和壳体(13)均为半封闭空腔外壳状,外罩(1)的下端面和壳体(13)的上端面尺寸形状相同,上下联接时中间放置密封胶垫(12),通过多个螺栓螺柱(17)固定,组成封闭式中空外壳结构;停车板(4)为长方形平面板状,上表面靠右侧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条长凹槽,停车板(4)的左侧,固定一块支撑板(2),支撑板(2)上固定一个前轮夹(3),凹槽内部设置一个后轮夹(5);停车板(4)的下表面上设置一个L型弹簧片(10),右端设置一个拉手(7);多块停车板(4)环形均匀排列并被前后两块夹板(15)夹持并牢固固定,夹板(15)的中心开设圆孔,旋转轴(14)穿过圆孔并与夹板(15)固定,旋转轴(14)的两端联接在外罩(1)的前后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单车停放装置,包括:外罩(1)、支撑板(2)、前轮夹(3)、停车板(4)、后轮夹(5)、门轴(6)、拉手(7)、车仓门(8)、门把手(9)、弹簧片(10)、磁铁(11)、密封胶垫(12)、壳体(13)、旋转轴(14)、夹板(15)、箱体(16)、螺栓螺柱(17);其特征在于:外罩(1)和壳体(13)均为半封闭空腔外壳状,外罩(1)的下端面和壳体(13)的上端面尺寸形状相同,上下联接时中间放置密封胶垫(12),通过多个螺栓螺柱(17)固定,组成封闭式中空外壳结构;停车板(4)为长方形平面板状,上表面靠右侧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条长凹槽,停车板(4)的左侧,固定一块支撑板(2),支撑板(2)上固定一个前轮夹(3),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运航吕梦瑶杨洋于冬梅朱海荣邓飞杜继松任思汗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