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京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53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4:28
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包括不同内径的、分别刻度过的中心管,中心管外部设有装淡水的水囊,水囊的外部设有气囊;中心管的内管直径与要刻度的补偿中子测井仪外径对应,外管的外径相同,中心管为硬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管构成,内外两层中的空间被间隔成4个工作扇区,两端均密封,其中两个相对的一对工作扇区是主刻度扇区,另外两个相对的工作扇区是辅助刻度扇区,主刻度扇区、辅助刻度扇区呈左右对称;中心管每个工作扇区和水囊内均带有浮球式排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放水、放气后体积很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可在现场进行组装,然后加水、加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补偿中子测井仪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
技术介绍
补偿中子测井仪是用同位素中子源在井眼中向地层射快中子,在离源距离不同的两个观测点上,用热中子探测器测量经地层慢化并散射回井眼来的热中子,使用近、远两个探测器计数率的比值测定地层的孔隙度。刻度器是模拟地层的多个孔隙度的等效装置,为保证中子在刻度器中传播时各向均匀,将其做成环形筒,环形筒内充满淡水,用来减速和反射中子。利用计算机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可知,刻度器主体至少是φ800×1600的圆柱体,若做成钢筒,由于体积很大,空筒重约100kg,筒内充满淡水时,重约977kg,接近1吨,非常沉重运输不便。为保证石油勘测准确,在测井前都会用刻度器对仪器进行校准,而测井的地点都在野外,携带这样大体积且很重的刻度器必然要用专门车辆运输,且必须配备起重装置才能使用,会给补偿中子测井仪的现场刻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具有压缩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安装方便、可信度高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包括不同内径的、分别刻度过的中心管1,中心管1外部设有装淡水的水囊2,水囊2的外部设有气囊3;所述的中心管1的内管直径与要刻度的补偿中子测井仪外径对应,外管的外径相同;中心管1为硬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管构成,内外两层中的空间被间隔成4个工作扇区,两端均密封,其中两个相对的一对工作扇区是主刻度扇区,另外两个相对的工作扇区是辅助刻度扇区,主刻度扇区、辅助刻度扇区呈左右对称。所述的中心管1每个工作扇区和水囊3内均带有浮球式排气装置4。所述的浮球式排气装置4包括充气橡胶球41,充气橡胶球41上的进气孔42安装有L型硬塑料气管43,L型硬塑料气管43和橡胶软气管46连接,L型硬塑料气管43竖直管下部通过金属链44连接有金属小球45,金属小球45位于L型硬塑料气管43外侧。所述的中心管1每一个工作扇区的一端装有带阀门的进出水管12,另一端开有出气孔13,其中,每个出气口13都与放置于该工作扇区内的浮球式排气装置4的橡胶管46相连,以方便充水时将气排出。所述的气囊3的内部设有气柱31,气囊3的内壁上设有钢制加固环32,这两者保证水囊2的圆度。所述的水囊2、气囊3做成一体结构。所述的中心管1放置于一对支架上,两个支架一高一矮,将中心管1放置其上时保证中心管1和水平倾角为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心管1、水囊2和气囊3,排空水气后体积很小重量较轻(约40kg),方便携带;可在现场进行组装,然后加气、加水,所以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安装方便等优点。由补偿中子测井仪原理可知,水离仪器越近对其测量结果影响越大,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内径的、分别刻度过的中心管1可以避免中心管内壁与仪器贴合不好而带来的测量误差。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高度的支架,使刻度器有一个2°的水平倾角,可以使气体集中到水囊3和各个工作扇区的上部,然后经由浮球式排气装置4排出刻度器,使水囊3和工作扇区内完全充满水,保证装置的工作状态稳定、可重复性好。本专利技术浮球式排气装置4可以保证不论水囊3和扇区如何转动,进气口42能始终处于水面上,可以将气体及时排出,操作时不必专门调整中心管1、水囊3使其特定方向向上,简化了安装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心管1截面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心管1左视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心管1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浮球式排气装置4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参照图1,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包括不同内径的、分别刻度过的中心管1,中心管1外部设有装淡水的水囊2,水囊2的外部设有气囊3,水囊2外壁与气囊3的内壁贴合,水囊2的左右两端面用卡扣与气囊3连接,气囊3的作用是保证水囊2的圆度,使补偿中子测井仪在刻度时周围的水是均匀的;气囊3内柱面均布17个钢制加固环32,每两个钢制加固环32中间的圆环面上均布12个气柱31,气柱31、钢制加固环32保证水囊2的圆度;水囊2、气囊3做成一体结构;中心管1放置于一对支架上,两个支架一高一低,将中心管1放置其上时可保证其水平倾角为2°。参照图2-1、图2-2和图2-3,所述的中心管1有多个型号,不同型号中心管1的内管直径与要刻度的补偿中子测井仪外径对应,外管的外径相同;中心管1为硬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管构成,内外两管中间的环形空间被间隔出4个扇区,命名为111号扇区、112号扇区、113号扇区和114号扇区,112号扇区、114号扇区为主刻度扇区,111号扇区、113号扇区为辅助刻度扇区,4个扇区呈左右对称。通过改变扇区充水情况,本刻度器设计了一个刻度点,孔隙度值范用为15~30p.u.,一个低孔隙度校验点,孔隙度值小于10p.u.,和一个高孔隙度校验点,孔隙度值大30p.u.。在其他扇区不充水的情况下,111号扇区充满水,对应低孔隙度校验点,111、112、113号扇区同时充满水对应刻度点,111、112、113、114号扇区都充满水对应高孔隙度校验点。根据设计孔隙度每个扇区的中心张角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得出,不一定恰好填满内外管间的环形空间,具体孔隙度值则通过与基准井群传递而确定。每个工作扇区两端封闭,一端装有带阀门的进出水管12,另一端开有出气孔13,出气孔13与里面的浮球式排气装置4相连。参照图3,所述的浮球式排气装置4包括充气橡胶球41,充气橡胶球41上的进气孔42安装有L型硬塑料气管43,L型硬塑料气管43和橡胶软气管46连接,L型硬塑料气管43下部通过金属链44连接有金属小球45,金属小球45位于L型硬塑料气管43外侧。充气橡胶球41可以保证进气孔42始终保持在水面上,L型硬塑料气管43的竖直管下部加装金属链44和金属小球45,可以使L型硬塑料气管43的竖直管保持竖直,避免进气管倾斜进水。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为:1)先将中心管1穿过水囊2和气囊3的结合体,放到支架上,保证中心管1和水囊2进出水管在同一侧,且都位于低支架一侧;2)给气囊3充气至15-20MPa;然后将水囊2缓慢充满水;3)再将补偿中子测井仪插入中心管1,将111号扇区缓慢充满水后对仪器进行刻度;将112、113号扇区缓慢充满水,对仪器进行刻度;最后将114号扇区充满水,对仪器进行刻度;4)刻度完成后,先将补偿中子测井仪从中心管1中取出;然后将水囊2中的水放掉;再把中心管1中的水放掉;最后放掉气囊3中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同内径的、分别刻度过的中心管(1),中心管(1)外部设有装淡水的水囊(2),水囊(2)的外部设有气囊(3);所述的中心管(1)有多个型号,不同型号中心管(1)的内管直径与要刻度的补偿中子测井仪外径对应,外管的外径相同;中心管(1)为硬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管构成,内外两层中的空间被间隔成4个工作扇区,两端均密封,其中两个相对的一对工作扇区是主刻度扇区,另外两个相对的工作扇区是辅助刻度扇区,主刻度扇区、辅助刻度扇区呈左右对称;所述的中心管(1)每个工作扇区和水囊(3)内均带有浮球式排气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同内径的、分别刻度过的中心管(1),中心管(1)外部设有装淡水的水囊(2),水囊(2)的外部设有气囊(3);所述的中心管(1)有多个型号,不同型号中心管(1)的内管直径与要刻度的补偿中子测井仪外径对应,外管的外径相同;中心管(1)为硬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管构成,内外两层中的空间被间隔成4个工作扇区,两端均密封,其中两个相对的一对工作扇区是主刻度扇区,另外两个相对的工作扇区是辅助刻度扇区,主刻度扇区、辅助刻度扇区呈左右对称;所述的中心管(1)每个工作扇区和水囊(3)内均带有浮球式排气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补偿中子测井仪三级刻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球式排气装置(4)包括充气橡胶球(41),充气橡胶球(41)上的进气孔(42)安装有L型硬塑料气管(43),L型硬塑料气管(43)和橡胶软气管(46)连接,L型硬塑料气管(43)竖直管下部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杨志高欧阳晓平王智健辛督强周晓华张建祥王倩李拓王娟魏燕明王永仓
申请(专利权)人:西京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