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保康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0389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包括按压座、风冷装置、自动液压油箱主体和油箱,所述按压座设置在自动液压油箱主体上端,且通过第二输油管与油箱相连通,所述按压座下端设置有连通杆,所述连通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槽,所述第一储液槽下方安装有防水底座,所述防水底座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流管,且通过回流管与第一储液槽相连通,所述风冷装置设置在第二导流管上,所述风冷装置包括水动轴、旋转杆、固定电源和风扇,所述水动轴设置在风冷装置左侧,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在水动轴右侧,所述固定电源安装在旋转杆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工程机械用集成式自动液压油箱,可以进行自冷却,节约时间,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架构箱
,具体为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在拱形桥梁建筑过程中,通常先需要搭建拱形桥梁的基本木架或竹架结构,通常采用的搭建方式为人工搭建,人工搭建的木架或竹架结构基本上为一次性使用,再次使用需要重新搭建,因此人工搭建的方式存在搭建速度慢、搭建效率低、适用范围小等缺陷,由于人工搭建的木架或竹架结构在外面风吹雨打,易腐烂,搭建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会严重降低,如果操作工人长期在上面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现在的各个工程上的工序组成部件的升降和搬运,都由相关刚性结构构件来进行完成,现在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装置,整体的力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整体重量,而且,随着不断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钢架构物品升降更加具有很大的操作过程难度,所以现在的建筑钢架构物品提供底部托举之力的装置,越来越达不到整体想要的效果,所以,这里提出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以希望实现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包括按压座(1)、风冷装置(7)、自动液压油箱主体(10)和油箱(12),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座(1)设置在自动液压油箱主体(10)上端,且通过第二输油管(13)与油箱(12)相连通,所述按压座(1)下端设置有连通杆(2),所述连通杆(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槽(3),所述第一储液槽(3)下方安装有防水底座(5),所述防水底座(5)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流管(6),且通过回流管(4)与第一储液槽(3)相连通,所述风冷装置(7)设置在第二导流管(6)上,所述风冷装置(7)包括水动轴(71)、旋转杆(72)、固定电源(73)和风扇(74),所述水动轴(71)设置在风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架构的底部托起供力装置,包括按压座(1)、风冷装置(7)、自动液压油箱主体(10)和油箱(12),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座(1)设置在自动液压油箱主体(10)上端,且通过第二输油管(13)与油箱(12)相连通,所述按压座(1)下端设置有连通杆(2),所述连通杆(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槽(3),所述第一储液槽(3)下方安装有防水底座(5),所述防水底座(5)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流管(6),且通过回流管(4)与第一储液槽(3)相连通,所述风冷装置(7)设置在第二导流管(6)上,所述风冷装置(7)包括水动轴(71)、旋转杆(72)、固定电源(73)和风扇(74),所述水动轴(71)设置在风冷装置(7)左侧,所述旋转杆(72)固定连接在水动轴(71)右侧,所述固定电源(73)安装在旋转杆(72)一侧,所述风扇(74)安装在固定电源(73)一侧,所述自动液压油箱主体(10)一侧安装有透风外壳(9),所述自动液压油箱主体(10)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8),所述油箱(12)设置在自动液压油箱主体(10)内腔,且上端连通有降温装置(11),所述降温装置(11)包括第一输油管(111)、推柄(112)、第二储液槽(113)和第一导流管(114),所述第一输油管(111)设置在降温装置(11)上端,所述推柄(112)固定连接在第一输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保康
申请(专利权)人:吴保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