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挂板及内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14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挂板及内筒。它包括挂板主体,挂板主体横截面为圆弧型状,挂板主体由上向下依次为上连接部、中板和下连接部,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平行且竖直设置在不同垂面,中板倾斜设置在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之间;上连接部的顶端正侧设有挂钩,下连接部背侧设有与挂钩配合的卡槽,挂板主体的背侧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齐平位置设有第二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成“回”字型涡状结构,使挂板能小范围自由调整,更符合气流走向,降低了由于气料冲击等原因导致的挂板脱落风险,降低阻力提高分离效率,从而使得系统的运转率得到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A new type of hanging plate and inner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hanging plate and an inner cylinder. It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the hanging plate, the main cross section of the hanging plate is a circular arc shape, the main body of the hanging plate is from upper and lower to the upper connecting part, middle plate and lower connecting part, the upper connecting part is parallel to the lower connecting part and vertically set at different vertical surfaces, the middle plate is tilted between the upper connection part and the lower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top side of the top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The back side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with the hook, and one end of the back sid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hang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first connections,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at the same flat posi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are combined to synthesize the \back\ vortex structure, so that the hanging plate can be adjusted freely in a small range, more 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air flow, reducing the risk of falling off of the hanging plate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gas and material, reducing the resistance and increasing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us making the system The operation rate is improved an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挂板及内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风筒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挂板及内筒。
技术介绍
旋风筒是预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气固分离的重任,它利用粉尘的惯性力和含尘气流所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分离出来。当含尘气流进入旋风筒后,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一直延伸到锥部,然后旋转向上通过管道排出。为了提高旋风筒的气固分离效率、减少生料的内外循环,一般采用内筒对气流进行导向,同时也避免了外部旋转下降气流与内部上升气流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分离效率。由此除了达到前述目的外,还起到降低阻力,降低热损失的效果。内筒的工作环境差,高温和粉尘都会对内筒造成一定的侵蚀,属于易损件,因此内筒一般作模块化设计,这个模块称作挂板。由于挂板的工作环境特殊,在气流的冲击下容易发生脱落,不仅影响分离效率,还会使系统阻力上升,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挂板及内筒。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挂板,该挂板包括挂板主体,所述挂板主体横截面为圆弧型状,所述挂板主体由上向下依次为上连接部、中板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平行且竖直设置在不同垂面上,所述中板倾斜设置在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之间;所述上连接部的顶端正侧设有挂钩,所述下连接部背侧设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卡槽,所述挂板主体的背侧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齐平位置设有第二连接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包括1个,其分别设置在上连接部背侧两端,且其为配合连接的旋涡状锁扣。作为优选,所述挂钩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连接部的中部的第一挂钩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挂钩两侧的第二挂钩,两个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一挂钩的间距相同,且其宽度分别为所述第一挂钩的宽度的一半。作为优选,所述卡槽包括设置在下连接部的中部第一卡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两侧的第二卡槽,两个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的间距相同,且其间距与所述第二挂钩与第一挂钩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挂钩的宽度相匹配,且其宽度分别为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的一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挂钩包括第一弧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弧板的上端与上连接部的上端之间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挂钩包括第二弧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弧板的上端与上连接部的上端之间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弧板与第二弧板均竖直设置,且其弧度均与所述挂板主体的弧度相同。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由第三弧形板与下连接部、第三固定板和两个挡块配合形成,所述第三弧形板竖直设置,且其弧度与所述挂板主体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端与下连接部的下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弧形板的中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挂板一体铸造形成。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筒,该内筒包括多个上述新型挂板。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成“回”字型涡状结构,使挂板能小范围自由调整,更符合气流走向,降低了由于气料冲击等原因导致的挂板脱落风险,而且能降低阻力提高分离效率,从而使得系统的运转率得到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挂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挂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图;图5是图2的C-C向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挂钩与卡槽配合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的示意图;图8是多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挂板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挂板,包括挂板主体1,挂板主体1任意一位置的横截面均为圆弧型状,挂板主体1由上向下依次为上连接部11、中板12和下连接部13,上连接部11与下连接部13竖直设置,上连接部11与下连接部13保持平行,且设置在在不同垂面上,即上连接部11与下连接部1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一个距离,中板12倾斜设置在上连接部11与下连接部13之间。如图1和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连接部11的正侧设有挂钩2,下连接部13背侧设有卡槽3,挂钩2与卡槽3相互配合,即一个挂板的挂钩2可以挂入另一个挂板的卡槽3内,使得位于下侧的挂板能够挂在位于上侧挂板下部。挂板主体1的背侧两端还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4和若干个第二连接件5,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相互配合并且为成对设置,此处的相互配合是指一个挂板的第一连接件4可与该挂板相邻的挂板上的第二连接件5配合连接,每个第一连接件4都与一个第二连接件5齐平,这样才能保证多个挂板在组装时,每个第一连接件4都能与相邻挂板上的第二连接件5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以挂板主体1的圆弧的圆心方向的一侧称为正侧,相反的一侧称为背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配合连接的部件,如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中的一个为连接轴,另一个为连接套,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配合连接后即为枢轴连接。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优选分别采用两个相互配合的旋涡状锁扣。如图7所示,其示意了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配合连接方式,两个旋涡状挂钩钩合连接后,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配合成“回”字型涡状结构,使挂板能在小范围自由调整,更符合气流走向,降低了由于气料冲击等原因导致的挂板脱落风险,使连接的可靠性更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优选分别为1个,即可保证其连接可靠。也可根据其尺寸与实际需要进行增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挂钩2与卡槽3可有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结构,如钩和挂环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挂钩2包括设置在上连接部11的中部的第一挂钩21和设置在第一挂钩21两侧的第二挂钩22,两个第二挂钩22靠近第一挂钩21的一侧与第一挂钩21的间距相同,远离第一挂钩21的一侧与挂板主体1的两侧端部齐平。两个第二挂钩22宽度分别为第一挂钩21的宽度的一半。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挂钩21包括第一弧板211和连接在第一弧板211的上端与上连接部11的上端之间的第一固定板212,第二挂钩22包括第二弧板221和连接在第二弧板221的上端与上连接部11的上端之间的第二固定板222,第一弧板211与第二弧板221均竖直设置,且第一弧板211与第二弧板221的弧度均与挂板主体1的弧度相同。适当改变连接位置、形状或者用其它连接方式也能实现上述结构的挂钩,在此不再赘述。为使卡槽3与上述结构的挂钩2配合连接,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卡槽3包括设置在下连接部13的中部第一卡槽31和设置在第一卡槽两侧的第二卡槽32,两个第二卡槽32与第一卡槽31的间距相同,且其间距与第二挂钩22与第一挂钩21的间距相等,第二卡槽32的宽度与第二挂钩22的宽度相匹配,且其宽度分别为第一卡槽31的宽度的一半。这样,第一卡槽31也就与第一挂钩21也就相匹配。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卡槽31与第二卡槽32由第三弧形板33与下连接部13、第三固定板34和两个挡块35配合形成,第三弧形板33也竖直设置,且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挂板及内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板主体,所述挂板主体横截面为圆弧型状,所述挂板主体由上向下依次为上连接部、中板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平行且竖直设置在不同垂面上,所述中板倾斜设置在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之间;所述上连接部的顶端正侧设有挂钩,所述下连接部背侧设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卡槽,所述挂板主体的背侧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齐平位置设有第二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板主体,所述挂板主体横截面为圆弧型状,所述挂板主体由上向下依次为上连接部、中板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平行且竖直设置在不同垂面上,所述中板倾斜设置在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之间;所述上连接部的顶端正侧设有挂钩,所述下连接部背侧设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卡槽,所述挂板主体的背侧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齐平位置设有第二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包括1个,其分别设置在上连接部背侧两端,且其为配合连接的旋涡状锁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连接部的中部的第一挂钩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挂钩两侧的第二挂钩,两个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一挂钩的间距相同,且其宽度分别为所述第一挂钩的宽度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设置在下连接部的中部第一卡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两侧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铭谭长明许广丰赵玉会贾小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西普水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