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型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147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液分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置型除雾器,包括外筒体和带除雾装置的内筒体,内筒体同轴心设于外筒体内,内筒体两端不封闭,所述的除雾装置安装在内筒体内,内筒体位于外筒体的底部并通过封头与外筒体连接,外筒体顶部为出气口,内筒体底部为进气口,在封头最低处设置有储液导流装置;所述的外筒体上设置有导热片,导热片呈长条形,导热片的一端与外筒体内的除雾气体相接触、另一端与大气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置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方便拆卸、更换、冲洗和检修;在外筒体上设置有导热片,对外筒体内的气体和液滴的冷凝和集聚,整体结构简单、除雾效果好。

An external mist eliminato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as liquid separatio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external mist eliminator, including an outer cylinder body and an inner cylinder with a mist removal device. The inner barrel is located in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with the axle center, and the inner cylinder ends are not closed. The mist removal device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cylinder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cylinder and is sealed by sealing. The h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cylinder, the top of the outer cylinder is an air outle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an air intake, and a liquid storage guide device is set at the lowest part of the head. The out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conduction piece, the heat conduction piece is long strip, one end of the heat conduction piece is contacted with the mist removal gas in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other en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atmosphere. The new type of external mist eliminator is placed on the top of the mist eliminator to be easily disassembled, replaced, flushed and overhauled, and a heat conduction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cylinder, condensing and gathering of the gas and droplets in the external cylinder,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effect of mist removal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型除雾器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工业应用的外置型除雾器。
技术介绍
湿法脱硫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烟气脱硫治理方法,在脱硫过程中,较小的浆液粒径有助于气液反应的快速进行,然而,脱硫后的烟气会因此饱含浆液雾滴,小粒径的雾滴易被气流携带排出,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净化烟气在离开吸收塔之前需要经过除雾。压力损失小、气流速度高、除雾效率高的除雾器是保证湿法烟气处理工艺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现有的除雾器多是装在筒体内部,除雾器叶片形状常采用折形板结构,高径比小,且采用两级布置。这种类型的除雾器由于装在筒体内部,清洗、维修非常困难,清洗后的废水和废渣直接落于筒体底部,在筒体底部容易堵塞,由此造成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置型除雾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置型除雾器,包括外筒体和带除雾装置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同轴心设于外筒体内,所述的内筒体两端不封闭,所述的除雾装置安装在内筒体内,所述的内筒体位于外筒体的底部并通过封头与外筒体连接,所述的外筒体顶部为出气口,所述的内筒体底部为进气口,在所述的封头最低处设置有储液导流装置。进一步,所述的封头为中空斜挡板封头,斜挡板封头相对内筒体横截面倾斜设置,所述斜挡板封头的内边与内筒体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斜挡板封头的外边与外筒体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挡板与外筒体的内壁连接的最低处设置有储液漏斗,所述储液漏斗与导液管相连。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高径比≥5。进一步,所述的除雾装置为扇形除雾叶片;所述的扇形除雾叶片通过支撑装置安装在内筒体的空腔中,所述的扇形除雾叶片层叠且呈圆周阵列在支撑装置周围;所述的扇形除雾叶片与支撑装置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的扇形除雾叶片与支撑装置铰接;或者,所述的扇形除雾叶片与支撑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的除雾叶片上涂覆有防腐涂料。进一步,所述的内筒体表面涂覆有防腐涂料。进一步,所述的外筒体内表面涂覆有防腐导热涂料。进一步,所述的外筒体上设置有导热片;所述的导热片内部为中空腔体,在中空腔体中装填有相变导热材料。进一步,所述的外筒体上设置有挂耳。进一步,所述的出气口与输气管道连接;出气口与输气管道固定连接,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为螺栓固定连接或铰接。进一步,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内筒体底部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为螺栓固定连接或铰接。进一步,所述的外筒体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筒状,所述的内筒体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筒状或横截面为圆形的筒状。进一步,所述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选用的材质为防腐型高分子材料。防腐型高分子材料的优点在于质量轻且防腐。进一步,所述的储液漏斗为开口呈方形的管,储液漏斗的顶端与所述的封头铰接固定,储液漏斗的底部与导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导流管将储液漏斗中集聚的液体引流至储液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创新点:(1)本技术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置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并通过铰接或者螺栓连接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连接固定,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由于置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在除雾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方便拆卸、更换、冲洗和检修。(2)本技术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外筒体高径比≥5,待除雾的气体进入内筒体中,碰撞到除雾叶片上,通过惯性碰撞、直接拦截和改变流向三种机理捕获液滴。液滴在扇形除雾叶片上改变运动方向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击在迎面的壁上,在重力作用下,壁面上的液膜汇集形成较厚的水帘后沿壁留留下,在斜挡板封头的阻隔和导向作用下,流至斜挡板封头最低端的储液漏斗,在导流管的作用下,流至储液容器。由此实现除雾目的。(3)本技术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外筒体上设置有导热片,所述的外筒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均布的导热片,所述的导热片呈长条形,且导热片斜穿过外筒体的侧壁,导热片的一端与外筒体内的除雾气体相接触、另一端与大气相接触,由此实现对外筒体内的气体和液滴的冷凝,小液滴遇冷凝聚汇集成大液滴,由此实现对气体中小液滴的进一步除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实施例1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2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外置型除雾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筒体1和带除雾装置的内筒体4,所述内筒体4同轴心设于外筒体1内,所述的内筒体4两端不封闭,所述的除雾装置3安装在内筒体4内,所述的内筒体4位于外筒体1的底部并通过封头与外筒体1连接,所述的外筒体1顶部为出气口,所述的内筒体4底部为进气口,在所述的封头最低处设置有储液导流装置5。作为优选地所述的封头为中空斜挡板封头,斜挡板封头相对内筒体横截面倾斜设置,所述斜挡板封头的内边与内筒体4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斜挡板封头的外边与外筒体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挡板与外筒体1的内壁连接的最低处设置有储液漏斗,所述储液漏斗与导液管相连。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出气口与输气管道连接,出气口与输气管道固定连接,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螺栓固定连接或铰接,方便拆卸和固定;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内筒体4底部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螺栓固定连接或铰接,方便拆卸和固定。本技术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置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并通过铰接或者螺栓连接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连接固定,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由于置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在除雾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方便拆卸、更换、冲洗和检修。作为优选地,所述外筒体1的高径比≥5。本技术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外筒体高径比≥5,待除雾的气体进入内筒体中,碰撞到除雾叶片上,通过惯性碰撞、直接拦截和改变流向三种机理捕获液滴。液滴在扇形除雾叶片上改变运动方向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击在迎面的壁上,在重力作用下,壁面上的液膜汇集形成较厚的水帘后沿壁留留下,在斜挡板封头的阻隔和导向作用下,流至斜挡板封头最低端的储液漏斗,在导流管的作用下,流至储液容器。由此实现除雾目的。实施例2一种外置型除雾器,如图2所示,包括外筒体1和带除雾装置的内筒体4,所述内筒体4同轴心设于外筒体1内,所述的内筒体4两端不封闭,所述的除雾装置3安装在内筒体4内,所述的内筒体4位于外筒体1的底部并通过封头与外筒体1连接,所述的外筒体1顶部为出气口,所述的内筒体4底部为进气口,在所述的封头最低处设置有储液导流装置5。作为优选地所述的封头为中空斜挡板封头,斜挡板封头相对内筒体横截面倾斜设置,所述斜挡板的内边与内筒体4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斜挡板的外边与外筒体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挡板与外筒体1的内壁连接的最低处设置有储液漏斗,所述储液漏斗与导液管相连。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出气口与输气管道连接,出气口与输气管道固定连接,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螺栓固定连接或铰接,方便拆卸和固定;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的内筒体4底部与待除雾设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外置型除雾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置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和带除雾装置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同轴心设于外筒体内,所述的内筒体两端不封闭,所述的除雾装置安装在内筒体内,所述的内筒体位于外筒体的底部并通过封头与外筒体连接,所述的外筒体顶部为出气口,所述的内筒体底部为进气口,在所述的封头最低处设置有储液导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和带除雾装置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同轴心设于外筒体内,所述的内筒体两端不封闭,所述的除雾装置安装在内筒体内,所述的内筒体位于外筒体的底部并通过封头与外筒体连接,所述的外筒体顶部为出气口,所述的内筒体底部为进气口,在所述的封头最低处设置有储液导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头为中空斜挡板封头,斜挡板封头相对内筒体横截面倾斜设置,在所述斜挡板封头与外筒体的内壁连接的最低处设置有储液漏斗,所述储液漏斗尾部与导液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高径比≥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装置为扇形除雾叶片;所述的扇形除雾叶片通过支撑装置安装在内筒体的空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置型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玲王荣刚徐聪赵焕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腾飞高分子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