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127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包括移动终端、电刺激穿戴端、电极和腕踝带;所述移动终端与电刺激穿戴端通过低功耗蓝牙BLE数据通信,控制电刺激穿戴端的电刺激输出和停止;所述电刺激穿戴端与金属电极电气连接;所述电极安装于腕踝带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采用电刺激脉冲的方式在腕踝部进行电刺激,可以治疗身体远端脏器的疾病,治疗部位明确集中,治疗过程精确可控,效果显著;不需要将腕踝针插入皮肤,没有痛苦;电刺激穿戴端可通过移动终端近距离无线控制,使用方便、智能,治疗时对用户不产生活动约束。

A wear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rist ankle acupunc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stimul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ear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rist Ankle needle intelligent electric stimulator, which includes a mobile terminal, 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ear end, an electrode and a Wrist Ankle band.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ear terminal communicate through low power Bluetooth BLE data to contro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utput and stop at the wearable wear end;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ears the wear end and the metal electricity. The electrode is mounted on the wrist ankle strap. The wear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rist ankle acupunc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stimulator use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wrist ankle to stimulate the wrist ankle. It can treat the diseases of the distal organs of the body. The treatment part is clear and centralized, the treatment process is accurate and controllable and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does not need to insert the Wrist Ankle needle into skin, without pain; electric stimulation wears the wear end. Through the mobile terminal's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ntrol, it is easy to use and intelli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
技术介绍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比如偏头痛、关节痛、癌痛、术后疼痛、分娩疼痛、女性生理痛等等,无论是慢性疼痛还是急性疼痛都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1年1月1日起,疼痛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中华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11日~17日定为“中国镇痛周”,提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疼痛的发病率大约为35%~45%,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约为75%~90%。在对中国六大城市的慢性疼痛调查中发现:成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40%;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65%~80%。腕踝针疗法属于中医针灸方法之一,是上世纪70年代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首创的传统针刺方法。腕踝针疗法主要是受中医耳针疗法和全息医学的启示,针刺不同的点能对身体远处的病症起到治疗的作用。腕踝针疗法只需在腕踝部的针刺点进针,治疗范围却遍及身体的多种病症,尤其是在各系统疾病的镇痛方面,效果尤其显著。但该方法需要专业医师操作,患者需外出就诊,且治疗效果依赖于专业医师的手法和技能,针刺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感。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可方便患者使用,治疗针对性强,效果可靠的替代腕踝针疗法的医疗器械,但是由于腕踝部治疗部位本身面积较小,并不是规整的平面,且穴位分布集中,因此并不便于器械来精确控制其治疗过程,容易造成治疗不精准,效果欠佳,所以至今在该方面并未见相关医疗器械的报道,本领域技术人员仍然采取传统的针刺疗法,严重阻碍了腕踝针疗法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475426.8,公告日2014.12.31,公开了一种携带式腕踝针针刺点压迫治疗装置,所述装置设有环形固定带和压迫部件,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四条纵向的定位线和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夹具螺母,所述压迫部件螺纹连接在贯穿于夹具螺母中的螺栓上,其优点表现:可替代传统腕踝针疗法,达到纯物理疗法、无创无痛、无毒副作用、环保低碳、可循环使用的目的,且不易变形,有着良好的固定作用,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压迫强度。但是以上方案仍然没有克服治疗过程不能精确控制,效果不明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电智能刺激仪,包括移动终端、电刺激穿戴端、电极和腕踝带;所述移动终端与电刺激穿戴端通过低功耗蓝牙BLE数据通信,控制电刺激穿戴端的电刺激输出和停止;所述电刺激穿戴端与金属电极电气连接;所述电极安装于腕踝带上。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智能移动设备,通过移动终端app设置电刺激幅值、频率、时间参数。所述电刺激穿戴端包括主控制芯片、升压电路、反馈电路、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蓝牙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指示灯、按钮;所述主控制芯片用于产生升压电路和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的PWM波,对蓝牙模块的数据接收、发送和处理,对按钮操作处理,控制指示灯显示。所述升压电路采用Boost升压电路原理设计。所述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采用两路频率和脉宽相同,相位相差180°的PWM波控制电路产生双极性治疗脉冲。所述反馈电路通过采样电路采集治疗电压,与设定幅值进行对比后调整,形成闭环控制。所述电极为干性免洗的金属电极。所述腕踝带为弹性纺织布料,通过正反粘合条粘合。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克服了本领域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尝试将腕踝针疗法转化为可穿戴设备,跨领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和尝试,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使用时,只需将腕踝带穿戴于人体腕踝部,采用电刺激脉冲的方式,不需要将腕踝针插入皮肤,没有痛苦;在腕踝部进行电刺激,可以治疗身体远端脏器的疾病,治疗部位明确集中,治疗过程精确可控,效果显著;电刺激穿戴端可通过移动终端近距离无线控制,使用方便、智能,治疗时对用户不产生活动约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整体框架。图2为电刺激穿戴端硬件结构框图。图3为升压及采样电路。图4为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移动终端2.电刺激穿戴端3.电极4.腕踝带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整体框架。所述的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包括:移动终端1、电刺激穿戴端2、电极3和腕踝带4。其中,移动终端1包括手机和平板等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移动智能设备,移动终端1与电刺激穿戴端2进行蓝牙匹配连接后,即可进行双向通信,且是通过低功耗蓝牙BLE数据通信。通过移动终端app,在移动终端1电刺激控制界面中设置治疗脉冲的幅值、频率、时间后,点击开始控件,移动终端1将电刺激参数和操作指令发送至电刺激穿戴端2,电刺激穿戴端2接收到移动终端1的电刺激参数和操作指令后,配置相应参数和指令响应,实现电刺激的输出或停止。所述电刺激穿戴端2与金属电极3电气连接。所述电极3安装于腕踝带4上,和腕踝带4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腕踝带4为透气性良好的弹性纺织布料,通过正反粘合条粘合。参照图2,图2为电刺激穿戴端硬件结构框图。所述的电刺激穿戴端2包括主控制芯片、升压电路、反馈电路、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蓝牙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指示灯、按钮。锂电池连接电源管理模块,通过电源管理模块给蓝牙模块、主控制芯片、升压电路提供电源;主控制芯片主要用于产生升压电路和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的PWM波,对蓝牙模块的数据接收、发送和处理,对按钮操作处理,控制指示灯显示。参照图3,图3为升压及采样电路。升压电路按照Boost升压电路原理设计,由主控制芯片产生频率一定、脉宽可调的PWM波,控制三极管Q3的开关,通过电感L1的电感效应和二级管D2的续流作用给电容C1充电,达到升压的效果,其中二级管D1为单向瞬间抑制二极管,起到保护电路元器件的作用。NPN型三极管Q1和PNP型三级管Q2控制升压电路所需电源的开关,起到使能端的作用。电阻R4和R5形成采样电路,经主控芯片A/D转换换算后与设定的电压值进行比较,当采样到的电压值换算后比设定值小时,提高PWM波的脉宽,从而提高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反而反之,形成闭环控制。参照图4,图4为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通过主控制芯片提供两路频率相同且可调、脉宽相同、相位相差180°的PWM波,使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输出双极性脉冲电压,再由电极3作用于人体皮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极3为干性免洗的金属电极,具有使用方便和寿命长的优点。所述电极3的布置可按照腕踝针的24个分区,放置在腕踝部的不同的分区,治疗对应不同脏器的疾病。所述腕踝带4为透气性良好的弹性纺织布料,通过正反粘合块粘合,使电极3和皮肤紧密贴合,佩戴更加舒适,作用点可调,可适用于不同患者。移动终端app为常规软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MCP1700T和电源管理芯片TP4056,电压转换芯片MCP1700T将锂电池电压输出为3.3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电刺激穿戴端、电极和腕踝带;所述移动终端与电刺激穿戴端通过低功耗蓝牙BLE数据通信,控制电刺激穿戴端的电刺激输出和停止;所述电刺激穿戴端与金属电极电气连接;所述电极安装于腕踝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电刺激穿戴端、电极和腕踝带;所述移动终端与电刺激穿戴端通过低功耗蓝牙BLE数据通信,控制电刺激穿戴端的电刺激输出和停止;所述电刺激穿戴端与金属电极电气连接;所述电极安装于腕踝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智能移动设备,通过移动终端app设置电刺激幅值、频率、时间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穿戴端包括主控制芯片、升压电路、反馈电路、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蓝牙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指示灯、按钮;所述主控制芯片用于产生升压电路和双极性转换输出电路的PWM波,对蓝牙模块的数据接收、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凡夫石萍顾伟谢凌钦李柏张小满凌昌全喻洪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