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45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天线、微处理器和切换单元;天线包括与信号源相连接的馈电激励单元和多个寄生单元,多个寄生单元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处;微处理器连接切换单元,切换单元还分别与主地和多个寄生单元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主地与寄生单元相连通;微处理器控制切换单元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使所选择的连接方式对应的寄生单元与所述馈电激励单元形成相应的天线辐射体进行信号的收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切换逻辑选择相应的寄生单元,完成天线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切换,使可穿戴设备的天线一直工作在性能最优的状态。

A wearabl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earable device. The wearable device includes a shell, an antenna, a microprocessor, and a switching unit. The antenna consists of a feed drive unit and a plurality of parasitic units connected to a signal source. A plurality of parasitic units are set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shell, respectively. The microprocessor connects the switching unit, and the switching unit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host and multiple parasitic Dan Yuanlian, respectively. The microprocessor controls the main ground to connect with the parasitic unit, and the microprocessor control switching unit selects a connection mode between the parasitic unit and the main ground, so that the parasitic unit corresponding to the selected connection mode forms the corresponding antenna radiator to receive the receiving and receiving of the signal. The utility model selects the corresponding parasitic unit through a reasonable switching logic, and completes the performance switching of the antenna in different states, so that the antenna of the wearable device is always working in the state of optimal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天线信号的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在智能手表的天线设计过程中,通常基于自由空间模式设计天线的性能,即将智能手表放置在自由空间内,获得设计天线所需的各种参数,基于这些参数设计智能手表的天线。这样,通常智能手表中的天线设计完成后,智能手表的天线性能也是确定的。然而,智能手表的使用过程中,智能手表的使用环境与自由空间环境有显著的差异,如在使用智能手表的时候,用户手腕、身体等外部因素会造成天线性能恶化,最终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描述,基于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智能手表的天线受手腕、身体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天线性能恶化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天线、微处理器和切换单元;天线包括与信号源相连接的馈电激励单元和多个寄生单元,多个寄生单元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处;微处理器连接切换单元,切换单元还分别与主地和多个寄生单元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主地与寄生单元相连通;微处理器能够检测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并根据信号强度控制切换单元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使所选择的连接方式对应的寄生单元与馈电激励单元形成相应的天线辐射体进行信号的收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寄生单元,在检测到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恶化时,通过合理的切换逻辑选择相应的寄生单元,完成天线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切换,从而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天线一直工作在性能最优的状态;并通过选择与寄生单元对应的阻抗匹配电路对信号进行阻抗匹配处理,提高天线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天线性能,保证可穿戴设备使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控制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目前,智能手表越来越向着轻薄、小巧等方向发展,受限于智能手表的体积,在设计智能手表的天线系统时,通常只设计一根天线,一根天线很难兼顾不同佩戴状态。因此,智能手表设计完成后,天线性能是确定的,在不同的佩戴状态下天线性能不佳。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整体设计思想为:在可穿戴设备中设置天线的多个寄生单元,在检测到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恶化时,通过合理的切换逻辑选择相应的寄生单元完成天线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切换,选择最优性能的天线供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1、天线、微处理器3和切换单元4;天线包括与信号源7连接的馈电激励单元21和多个寄生单元,参考图2中的第一寄生单元、第二寄生单元和第N寄生单元,N为大于2的自然数,多个寄生单元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不同位置处;微处理器3连接切换单元4,切换单元4还分别与主地和多个寄生单元连接,微处理器3控制主地与寄生单元相连通;微处理器3能够检测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并根据信号强度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使所选择的连接方式对应的寄生单元与馈电激励单元21形成相应的天线辐射体进行信号的收发。实际应用中,可利用微处理器的信号检测电路检测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的强度值,并存储在可穿戴设备本地的存储器中;本实施例中可以用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表示信号强度。其中,微处理器3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可以理解为:切换单元选择一个寄生单元与主地连接,则相应的,所选择的该寄生单元与馈电激励单元形成相应的天线辐射体;或者,切换单元选择多个寄生单元中两个以上的寄生单元与主地连接,则所选择的两个以上的寄生单元与馈电激励单元形成相应的天线辐射体;或者,切换单元未选择寄生单元与主地连接,则馈电激励单元作为天线辐射体进行信号的收发。示例性地,若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中设置三个寄生单元,则切换单元可以选择三个寄生单元中的任一个寄生单元与主地连接,此时有三种选择方式;切换单元也可以选择三个寄生单元中的任两个寄生单元与主地连接,此时有两种选择方式,切换单元还可以选择这三个寄生单元均与主地连接,此时有一种选择方式,当然,切换单元还可以不选择寄生单元与主地连接,此时有一种选择方式,共可形成八种天线辐射体。需要说明的是,所形成的多种天线辐射体对应于多种射频性能,每种天线辐射体适用不同场景,从而达到定制化的设计天线性能的目的,使得可穿戴设备在各种使用场景下其天线性能最优。本实施例通过在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寄生单元,在微处理器检测到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恶化时,通过合理的切换逻辑选择相应的寄生单元,完成天线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切换,使可穿戴设备的天线一直工作在性能最优的状态。本实施例为每种天线辐射设置对应的阻抗匹配电路,以进一步提高天线的工作性能。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案中,该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多个阻抗匹配电路,一个阻抗匹配电路对应于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多个阻抗匹配电路分别与馈电激励单元的馈电点连接;切换单元4在微处理器3的控制下可与相应的阻抗匹配电路连接;微处理器3在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时,同时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对应的阻抗匹配电路与信号源连接,对接收到的信号或待发射的信号进行阻抗匹配处理。实际应用中,微处理器3实时检测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比较当前信号强度与基准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在当前信号强度与基准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按照设定的控制策略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示例性地,微处理器3设定切换单元选择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的选择顺序,其中当前的天线辐射体为第一种天线辐射体,对应第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在当前信号强度与基准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根据选择顺序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第二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使所选择的连接方式对应的寄生单元与馈电激励单元21形成第二种天线辐射体,同时控制对应的阻抗匹配电路连接在馈电激励单元21的馈电点和信号源7之间;检测第二种天线辐射体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并与基准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若小于基准信号强度,则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第三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并同时控制对应的阻抗匹配电路连接在馈电激励单元21的馈电点和信号源7之间;若不小于基准信号强度,判断切换单元4的选择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若未达到设定值,则利用第二种天线辐射体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更新基准信号强度,并控制切换单元4选择第三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同时控制对应的阻抗匹配电路连接在馈电激励单元21的馈电点和信号源7之间;若达到设定值,则继续以第二种天线辐射体进行信号的收发,并检测该第二种天线辐射体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示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天线、微处理器和切换单元;所述天线包括与信号源相连接的馈电激励单元和多个寄生单元,所述多个寄生单元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处;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切换单元还分别与主地和多个寄生单元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主地与寄生单元相连通;所述微处理器检测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并根据信号强度控制切换单元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使所选择的连接方式对应的寄生单元与所述馈电激励单元形成相应的天线辐射体进行信号的收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天线、微处理器和切换单元;所述天线包括与信号源相连接的馈电激励单元和多个寄生单元,所述多个寄生单元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处;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切换单元还分别与主地和多个寄生单元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主地与寄生单元相连通;所述微处理器检测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并根据信号强度控制切换单元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使所选择的连接方式对应的寄生单元与所述馈电激励单元形成相应的天线辐射体进行信号的收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多个阻抗匹配电路,一个阻抗匹配电路对应于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所述多个阻抗匹配电路分别与所述馈电激励单元的馈电点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下与相应的阻抗匹配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在控制所述切换单元选择一种寄生单元与主地的连接方式时,同时控制所述切换单元选择相应的阻抗匹配电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对接收到的信号或待发射的信号进行阻抗匹配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一接地端和多个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主地连接,每个第一输出端对应连接一个寄生单元;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一接地端与相应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登涛齐林刘莞尔朱育革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