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190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均连接到上位机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还包括同时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和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的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灵活,维护方便,减低接口和布线的复杂程度,返校机制也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A distributed output control circuit with address encoding for return to sch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turn and back to school distributed output control circuit with address coding, including the MC145027 addressable receiving circuit, MC145026 control preset return circuit, MC145027 addressable control execution receiving circuit, and MC145026 control preset return transmission circuit to MC1 45027 an addressable control preset receiving circuit; the MC145026 control pre reset send circuit connects the MC145027 addressable control execution receiving circuit; it also includes an executive relay driving circuit that simultaneously connects the MC145027 addressable control preposition receiving circuit and the MC145027 addressable control execution receiv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is flexible in installation, It is convenient to maintain,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interface and wiring, and the return to school mechanism also enhanc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输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工业现场经常遇到通过输出控制电路对设备进行控制,以改变设备的运行方式,如设备启动、停止、正转、反转、合闸、分闸等;针对现场多台运行设备控制,传统的解决方案是,设备经过多根电缆集中接线到下一输出控制电路;这种结构增加了布线和接口的复杂程度,维护及调试不便,降低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灵活、维护方便、降低接口和布线复杂度的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均连接到上位机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还包括同时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和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的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进一步的,通过18V电源线、18V地线、输入/输出线三根总线与上位机分布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包括MC145027集成电路IC1,IC1的引脚9通过输入/输出线连接上位机;IC1的1至5引脚依次连接地址编码开关SW1的10至6引脚,同时分别连接电阻R1、R2、R3、R4、R5的一端,电阻R1、R2、R3、R4、R5的另一端均接入18V电源;SW1的1至5引脚均接18V地;IC1的10引脚连接并联的电阻R9和电容C2的一端,并联的电阻R9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18V地;电阻R8的两端分别接入IC1的6和7引脚;电容C1的一端接入18V地,另一端连接IC1的7引脚;IC1的11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的1引脚;三级管BG1的3引脚接18V地,2引脚输出返校发送控制1信号,同时连接电阻R7的一端;R7电阻的另一端连接18V电源;IC1的15、14、13、12引脚分别输出控制信号1、输出控制信号2、输出控制信号3和输出控制信号4,IC1的16引脚连接18V电源,8引脚连接18V地。进一步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包括MC145027集成电路IC2,IC2的引脚9通过输入/输出线连接上位机;IC2的1至5引脚依次连接地址编码开关SW2的10至6引脚,同时分别连接电阻R13、R14、R15、R16、R17的一端,电阻R13、R14、R15、R16、R17的另一端均接入18V电源;SW2的1至5引脚均接18V地;电阻R18的两端分别接入IC2的6和7引脚;电容C4的一端接入18V地,另一端连接IC2的7引脚;IC2的10引脚连接并联的电阻R19和电容C5的一端,并联的电阻R19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18V地;IC2的11引脚连接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的1引脚;三级管BG1的3引脚接18V地,2引脚输出返校发送控制2信号,同时连接电阻R20的一端;R20电阻的另一端连接18V电源;IC2的15引脚输出执行信号;IC2的16引脚连接18V电源,8引脚连接18V地。进一步的,所述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包括IC3集成电路MC145026,IC3的引脚15经输入/输出线与上位机连接;IC3的引脚1、2、3、4、5、8均连接18V地;输出控制信号1、输出控制信号2、输出控制信号3、输出控制信号4分别连接IC3的6、7、9、10引脚;IC3的14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1引脚和二极管D2的1引脚,同时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18V电源;二极管D1的2引脚连接返校发送控制1信号,二极管D2的2引脚连接返校发送控制2信号;IC3的引脚12连接电容C3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和R11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IC3的引脚11,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IC3的引脚13;IC3的引脚16连接18V电源。进一步的,所述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MC1416集成电路IC4;IC4的引脚1、2、3、4分别接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发出的输出控制信号1、输出控制信号2、输出控制信号3和输出控制信号4;IC4的引脚1、2、3、4同时分别连接电阻R22、R23、R24、R25的一端,电阻R22、R23、R24、R25的另一端均连接18V地;IC4的引脚7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发出的执行信号,同时还连接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18V地;IC4的13、14、15、16引脚分别连接继电器KM4、KM3、KM2、KM1的引脚3;继电器KM4、KM3、KM2、KM1的引脚4均与继电器KM5的引脚1连接;继电器KM4、KM3、KM2、KM1的引脚2和1依次连接接线端子CON8的8至1引脚;IC4的10引脚与继电器KM5的3引脚连接;IC4的9引脚连接继电器KM5的2、4引脚,并同时连接18V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满足工业现场对设备进行的控制,以改变设备的运行方式,分布式接入安装灵活,维护方便;(2)本技术通过三根总线分布式接入上位机,降低接口和布线的复杂程度,增强了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的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均连接到上位机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还包括同时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和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的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使用时,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通过输入/输出线接收上位机下发的预置控制信息,信息匹配后,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发出四路输出控制信号,同时发出返校发送控制1信号;返校发送控制1信号启动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向上位机发送返校控制预置信息,同时控制预置信息接入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上位机核对发送和接收到的预置信息无误后,下发执行信息;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接收到上位机匹配的控制执行信息后,发出执行信号至所述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并发出返校发送控制2信号;所述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收到返校发送控制1或返校发送控制2信号后,通过输入/输出线向上位机返送四路输出控制信号;上位机核对发送和接收到的预置信息无误后,下发执行信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在返校发送控制2信号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连接到上位机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还包括同时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和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的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连接到上位机的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MC145026控制预置返校发送电路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还包括同时连接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和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的执行继电器驱动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通过18V电源线、18V地线、输入/输出线三根总线与上位机分布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145027可编址控制预置接收电路包括MC145027集成电路IC1,IC1的引脚9通过输入/输出线连接上位机;IC1的1至5引脚依次连接地址编码开关SW1的10至6引脚,同时分别连接电阻R1、R2、R3、R4、R5的一端,电阻R1、R2、R3、R4、R5的另一端均接入18V电源;SW1的1至5引脚均接18V地;IC1的10引脚连接并联的电阻R9和电容C2的一端,并联的电阻R9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18V地;电阻R8的两端分别接入IC1的6和7引脚;电容C1的一端接入18V地,另一端连接IC1的7引脚;IC1的11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的1引脚;三级管BG1的3引脚接18V地,2引脚输出返校发送控制1信号,同时连接电阻R7的一端;R7电阻的另一端连接18V电源;IC1的15、14、13、12引脚分别输出控制信号1、输出控制信号2、输出控制信号3和输出控制信号4,IC1的16引脚连接18V电源,8引脚连接18V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地址编码的回传返校分布式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MC145027可编址控制执行接收电路包括MC145027集成电路IC2,IC2的引脚9通过输入/输出线连接上位机;IC2的1至5引脚依次连接地址编码开关SW2的10至6引脚,同时分别连接电阻R13、R14、R15、R16、R17的一端,电阻R13、R14、R15、R16、R17的另一端均接入18V电源;SW2的1至5引脚均接18V地;电阻R18的两端分别接入IC2的6和7引脚;电容C4的一端接入18V地,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