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292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自隔离区域内至隔离区域外依次包括由低到高的六层植被结构:花草层(1)、刺墙层(2)、常绿乔木层(3)、落叶小乔木层(4)、落叶大乔木层(5)和混合乔木层(6);刺墙层(2)、常绿乔木层(3)、落叶小乔木层(4)、落叶大乔木层(5)和混合乔木层(6)均包括内层和外层,且外层的植株与内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本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在植物的相克相生作用下形成小范围生态环境链,能够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有效提高对环境进行改善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工矿企业、城乡社区、学校校区等的区域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墙,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工矿企业、城乡社区、学校校区等的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属于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围墙在建筑学上是指一种垂直于地面方向设置的空间隔断结构,主要用来围合、分割或保护某一区域,广泛应用于如工矿企业、城乡社区、学校校区等场所。城市交通产生的噪音、粉尘、车辆废气排放等环境污染,以及化工企业、印染企业、包装企业等污染较严重的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辐射、高温、气体和释放有害物质等环境污染,是目前城市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因素。解决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手段通常是增大绿植覆盖面积。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用地面积却愈来愈少,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围墙一般是围绕建筑物体的砖石墙结构,只能起到隔离的作用而无其他作用,而现有技术中的绿植围墙,通常是在传统围墙的基础上依墙种植如蔷薇、爬山虎等攀援植物,攀援植物生长后覆盖围墙表面形成绿植围墙。此类绿植围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美化环境、降低污染,但对环境改善的效果微乎其微;同时,一方面,由于攀援植物在生长攀援过程中,攀援植物的卷须通常会分泌原生质液体,不仅会腐蚀墙体,而且在冬季落叶后干枯的卷须和原生质液体痕迹不易清除、影响美观,另一方面,为了便于种植和管理,通常种植同一种攀援植物,而同一种攀援植物无法形成植物的相生相克效应,易生病或产生虫害等危害,继而发生多米诺效应、造成进一步的灾害损失加剧或灾害升级,同时,喷洒药剂等维护措施加大了维护成本和产生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副作用;另外,由于栽种攀援植物而滋生的土生类昆虫易造成没有基础的墙体的不稳固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能够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能够形成小范围生态环境链、有效提高对环境进行改善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工矿企业、城乡社区、学校校区等的区域隔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自隔离区域内至隔离区域外依次包括由低到高的六层植被结构:第一层为花草层,宽度为200~300mm;第二层为刺墙层,宽度为300~400mm、高度为1500~1800mm,刺墙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刺墙层和外刺墙层,内刺墙层和外刺墙层的植株间距均小于10mm,且外刺墙层的植株与内刺墙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三层为常绿乔木层,宽度为400~500mm、高度为2000~2500mm,常绿乔木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常绿乔木层和外常绿乔木层,内常绿乔木层和外常绿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常绿乔木层的植株与内常绿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四层为落叶小乔木层,宽度为400~500mm、高度为2500~3000mm,落叶小乔木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落叶小乔木层和外落叶小乔木层,内落叶小乔木层和外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与内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五层为落叶大乔木层,宽度为400~500mm、高度大于3000mm,落叶大乔木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落叶大乔木层和外落叶大乔木层,内落叶大乔木层和外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与内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六层为混合乔木层,宽度为400~500mm、高度大于3000mm,混合乔木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混合乔木层和外混合乔木层,内混合乔木层和外混合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混合乔木层的植株与内混合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刺墙层、常绿乔木层、落叶小乔木层、落叶大乔木层和混合乔木层内部的内外两层的树种是同一系列的不同树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刺墙层的内刺墙层种植臭杞树、外刺墙层种植造刺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常绿乔木层的内常绿乔木层种植冬青树或桂花树、外常绿乔木层种植女贞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落叶小乔木层的内落叶小乔木层种植柳树、外落叶小乔木层种植樗树或榕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落叶大乔木层的内落叶大乔木层和外落叶大乔木层分别种植梧桐树和杨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混合乔木层的内混合乔木层种植香樟树或玉兰树、外混合乔木层种植橡树或槐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刺墙层、常绿乔木层、落叶小乔木层、落叶大乔木层、混合乔木层的地表均铺设草坪植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常绿乔木层、或落叶小乔木层、或落叶大乔木层、或混合乔木层的植株上间隔设置人工鸟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有草有树,有大有小,有稀有密、有四季常青的树种、有秋冬落叶的树种,层与层之间、每层的内层与外层之间均形成阴阳对立统一,植被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达到阴阳平衡、形成生态平衡结构,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可以实现植被的相互制约、竞相生长、长期共存、少生或不生虫害、形成生态环境链,栽种时清除地下的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细心培植管理几年后即可不用再管理,树木植被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进行自然生长、落叶归根、自然成林,日久天长即会形成一道美丽的环境保护风景线;常绿乔木层、落叶小乔木层、落叶大乔木层和混合乔木层的大叶和厚叶的植被能够释放负氧离子,对于造氧、吸尘、释噪和抵御风沙可起到可观的积极作用;由于冬青树、女贞树、柳树、梧桐树、杨树和樗树的生命力极强、适应力极强、生长快、成活率高、扎根广,且越长树叉越多,在我国南北方均能较好生长,因此首选冬青树、女贞树、柳树、梧桐树、杨树和樗树为护墙树种;同时,由于冬青树、女贞树、柳树、梧桐树、杨树和樗树的油树脂较少,且叶大叶厚,因此不易燃烧、不助燃、可降低因火灾造成的损失;由于樟树和橡树具有除虫的自然作用,本身还能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能够稀释企业生产造成的不良气体、烟尘和高音噪声,因此可起到可观的营造良好环境的积极作用;另外,生态环境链形成的微生态环境内部可以形成鸟类的栖息地,能够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同时能够形成小范围生态环境链、有效提高对环境进行改善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工矿企业、城乡社区、学校校区等的区域隔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植株栽种俯视图。图中:1、花草层,2、刺墙层,3、常绿乔木层,4、落叶小乔木层,5、落叶大乔木层,6、混合乔木层。具体实施方式阴阳是我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是揭示自然界安全平衡的一种法则。阴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能量,形成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粒子,这种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能量和粒子是促使自然界万物包括人类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的充要条件。植物的相克相生作用,又称化感作用、生化它感和对等影响,其实质也是一种阴阳对立统一。它是指一种植物(供体植物)通过对其环境释放的化感作用物质对另一种植物或其自身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效应。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其特征在于,本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自隔离区域内至隔离区域外依次包括由低到高的六层植被结构:第一层为花草层(1),宽度为200~300mm;第二层为刺墙层(2),宽度为300~400mm、高度为1500~1800mm,刺墙层(2)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刺墙层和外刺墙层,内刺墙层和外刺墙层的植株间距均小于10mm,且外刺墙层的植株与内刺墙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三层为常绿乔木层(3),宽度为400~500mm、高度为2000~2500mm,常绿乔木层(3)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常绿乔木层和外常绿乔木层,内常绿乔木层和外常绿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常绿乔木层的植株与内常绿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四层为落叶小乔木层(4),宽度为400~500mm、高度为2500~3000mm,落叶小乔木层(4)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落叶小乔木层和外落叶小乔木层,内落叶小乔木层和外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与内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五层为落叶大乔木层(5),宽度为400~500mm、高度大于3000mm,落叶大乔木层(5)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落叶大乔木层和外落叶大乔木层,内落叶大乔木层和外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与内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六层为混合乔木层(6),宽度为400~500mm、高度大于3000mm,混合乔木层(6)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混合乔木层和外混合乔木层,内混合乔木层和外混合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混合乔木层的植株与内混合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其特征在于,本绿色生态环境链围墙自隔离区域内至隔离区域外依次包括由低到高的六层植被结构:第一层为花草层(1),宽度为200~300mm;第二层为刺墙层(2),宽度为300~400mm、高度为1500~1800mm,刺墙层(2)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刺墙层和外刺墙层,内刺墙层和外刺墙层的植株间距均小于10mm,且外刺墙层的植株与内刺墙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三层为常绿乔木层(3),宽度为400~500mm、高度为2000~2500mm,常绿乔木层(3)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常绿乔木层和外常绿乔木层,内常绿乔木层和外常绿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常绿乔木层的植株与内常绿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四层为落叶小乔木层(4),宽度为400~500mm、高度为2500~3000mm,落叶小乔木层(4)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落叶小乔木层和外落叶小乔木层,内落叶小乔木层和外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与内落叶小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五层为落叶大乔木层(5),宽度为400~500mm、高度大于3000mm,落叶大乔木层(5)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落叶大乔木层和外落叶大乔木层,内落叶大乔木层和外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且外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与内落叶大乔木层的植株在内外方向上交错设置;第六层为混合乔木层(6),宽度为400~500mm、高度大于3000mm,混合乔木层(6)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混合乔木层和外混合乔木层,内混合乔木层和外混合乔木层的植株间距均为200~3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士德于殿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